第9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白袍男子聲音依舊平淡沒有起伏,不像是在說著種種可怕之事,倒像是在與石軒聊著人生理想。

  他緩緩轉身,露出俊美無匹的容顏,看著石軒,平和淡然地道:“今時今日,你還不能明悟?!”

  石軒元神就像受到了一陣陣的衝擊,既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大道之路,又覺得荒謬異常。

  “他,他到底是誰?!”

  石軒心中念頭起伏,從句句話語,有些猜出這位白袍男子究竟是誰!

  他就是那位傳聞殺性極重,以致所有圖卷、玉簡、仙識皆無法承載其影像,只有親眼看見,才會知道其長相,從古至今,虛空宇宙最為傳奇的大人物。

  他就是以殺證道,另成造化的玉景道人!

  石軒看著玉景道人,一時不知該明悟什麼,不知該怎麼回答。

  玉景道人背負雙手,走到與石軒平行,看著上方虛空,淡然道:“世間萬物,皆由大道而生,非常貼近大道,只是沾染後天種種,才背離了本身,只有勘破一切,方能貼近大道。”

  “不過到了這一步,還只是貼近大道,想要與道合真,還有最後的阻礙。”

  “大道無有本性,所以,這最後也是最大的阻礙,就是你自身,就是你的本性。”

  “不殺掉自我,談什麼本性自空,以虛合道?”

  “殺掉因自身情緒念頭而起的外物非常簡單,但自我存在亦是執念,你,能夠殺掉嗎?”

  語氣平淡,餘音裊裊,石軒卻覺震撼異常,有點目瞪口呆地看著玉景道人。

  第六十七章 除我之外皆外道

  震撼之中,石軒心裡還是不由自主地抗拒著來自玉景道人的當頭棒喝。

  這些抗拒,源於自身修行兩萬多年的點點體悟,源于堅定道路、龍虎交匯,源於斬破虛妄、明心見性、成就元神,源於把持本性、堅守本心,從而渡過四九重劫、天人五衰而證道大羅的一生經歷。

  如果照玉景道人所說去做,這過往種種,就全部成為虛妄,毫無任何意義,既然要殺掉本性才能合道,那堅定道路有什麼用?明心見性有什麼用?把持本性又有什麼用?!

  似乎看出了石軒的抗拒和猶疑,玉景道人側過身,看著石軒,一步步向著石軒走來:“不堅定道路,如何明心見性?”

  “不明心見性,把持本性,如何能夠真正地殺掉本性?”

  “道門師法自然,結合道心修煉,去除後天種種沾染,就是為了走到可以真正殺掉本性,復返先天,以虛合道的地步。”

  “過去不管功法還是道心的修煉,都是為了這一步打基礎,是手段,而非目的。”

  “你執著過往,是混淆了手段和目的的區別,以手段為目的,被虛妄所惑。”

  “莫非你還不明白?”

  壓迫越來越大,一句一句直誅石軒道心,讓石軒有一種喘不過來氣的感覺,他說的似乎句句都對,自己難道真的執著於過往,混淆了手段和目的?

  在這道心質問之下,石軒只覺自身道心開始動搖,油然而生“覺今是而昨非”之感。

  就在石軒道心徹底動搖之際,元神中忽然閃過了一些畫面:笑得前俯後仰、灑脫隨意的玉婆婆;

  瀟灑出塵,和藹幽默,如風不羈的悟道山人;性子招搖,詼諧童真的紫雲道君;

  莊嚴隨和,平易近人的曾經的未來寶光佛祖;……

  自己認識的這些證見外道演法,明悟了本性自空的半步金仙,全都沒有殺掉本性的樣子,只有施展本性自空時,才氣息縹緲,宛如大道。

  反倒是被悟道山人評價為走錯了路的孔方魔君,即使沒有施展本性自空,依舊冰冷冷宛如掠奪大道!

  有了這幾位半步金仙珠玉在前,石軒動搖的道心開始穩定下來,念頭轉動間,過往看似平常,實則含義深刻的事情一一浮現。

  蓬萊派天璣峰上,師父莫淵為自己講解道門立論之基時說過的一些話:“這諸多大千世界中,有殺父殺母殺兄殺弟殺妻殺子,殺盡蒼生,成就殺戮大道,最後運轉造化,開創一方世界的,也有為了妻兒,放棄成道機會,轉世之後,卻突飛猛進,短短時光就證道造化的,你能說他們誰高誰低?”

  “到了最後,修煉心性的極致就是能隨意轉換本性,以對應不同事不同物,如同‘道’那般。”

  這兩句話,諸天萬界大部分修士皆知,可如今回想起來,真是意味深長。

  接著,石軒又想到玉婆婆曾經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日後前行無路時,多想想修行的根基。”

  自己一步步修煉到這個境界,憑藉的是什麼,是大毅力、大智慧、大堅定,是堅定道路、明心見性,堅守本性。

  豈能因為玉景道人一席話,就全盤否定過去,否定自己對於修行和大道的所有感悟,放棄自身本性?!

  念頭電轉間,石軒道心漸漸穩定。

  玉景道人越走越近,聲音不大,語氣平淡,卻越來越有一種激烈的感覺:“不殺掉本性,怎麼本性自空?”

  “不去掉一切本性,怎麼能合得了無有本性之道?”

  “不徹底放棄自我存在,怎麼能以虛合道?”

  “過去修行的感悟之所以為假,就是為了襯托今日之真。”

  “你,明白,還是不明白?”

  站在石軒面前,玉景道人面無表情,負手而立,身材修長並不高大,可只有一種充塞宇宙之意。

  淡淡的、平和的質問,讓石軒不由將玉景道人之前所言全部回想了一遍,其是如此之對,如此之鍥和道門修行立論之基。

  “我對修行和大道的感悟,也與道門修行立論之基契合,僅僅是與玉景道人南轅北轍。”

  “大道不僅是無有本性,亦是包含所有本性的!”

  “可他是玉景道人,他是一步步腳踏實地修煉上來,成功突破修行三難的前輩先賢,是真正踏出那一步,與道合真的大人物,是能自身衍化三千大道的造化之主,而且所言似乎句句真實,沒有半點虛假,以其境界而言,以其對大道的認識而言,高過我不知多少。”

  “我對修行的認識,怎麼可能比得上他?”

  “誰對誰錯,似乎不言自明?”

  石軒雖然對於自身修行體悟很信心,但面對的可是玉景道人,那堪稱宇宙開闢至今,最為驚才絕艷的人物,還被無數修士譽為真修道之人。

  他就是權威,他就是大道!

  兩相對比之下,石軒道心再次動搖,玉景道人可是一步步修煉到了另成造化境界,他對修行的認識,豈是自己能夠比擬的,豈是玉婆婆、寶光如來、悟道山人、紫雲道君等能夠比擬的。

  莫非真是自己對於包括修行體悟和認識在內的過往種種,放不下,產生了執念?!

  自己質問自己,對比之中,石軒時而動搖,時而堅定,時而覺得自身種種體悟皆是真實無比,絕非虛妄,時而認為玉景道人所言真乃大道至理,且有其成功在前的榜樣。

  就在這搖擺不定間,石軒越來越傾向於自身關於修行的種種體悟,因為那是自己一步步穩紮穩打走出來的,紮實無比,真切真實,是自己前行的根基。

  與其相比,哪怕對方是造化之主,都顯得有些荒謬虛假!

  “我的本性就是‘無名萬物之始’,以回到無、回到未開始時,以容納所有真靈,包含一切本性,並以善待師長弟子好友等為核心,與我體悟到的大道包容一切本性何其相似?!我為什麼要放棄這些體悟,去走玉景道人所言斬殺本性之路?”

  有了這樣的傾向,石軒再次想起玉婆婆的一句話:“修行三難,金丹、元神、合道,都是根植於自身本性、道路,各有各的緣法,所以無論哪門功法、哪家長輩,在這上面都只是略略而談,注重於邁出第一步關隘之後的細節,而不是如何邁出第一步,怕的就是門下弟子有了知見障,以別人為自己,那樣想要成功,千難萬難。”

  “不能以別人為自己?”石軒猛然一怔,窺出了關鍵所在。

  這時,玉景道人再次質問:

  “你還不明白,何為大道?”

  石軒忽然開口:“明白。”

  玉景道人沒有說話,只是看著石軒。

  石軒灑脫地一笑:“前輩你的是大道,晚輩我的,亦是大道。”

  玉景道人之路是他自己的通天大道,直指永恆,但於石軒自己而言,就是歧路、絕路。

  你之大道,非我之道!

  隨著石軒回答出來,面前的“玉景道人”是漸漸消散,化入虛空。

  石軒已經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

  此乃“合道天妒,諸‘外道’演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