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頁
“說江南的糧船十天前已經到了陝州,這可有大礙?”
魚朝恩淡淡一笑道:“按時間江南的糧船是每年的這個時候過來,這次押糧官是去年的副使路嗣恭,他本是個鏢師,在大曆元年的武舉中中了第一名,前年才從江南演武堂出來,去年升為中郎將,當了押糧副使,要想看李月的布兵,只要從他任將就可知道,他是不可能將黑旗軍、鐵騎軍交給這麼一個非心腹的年青將領的,但若是派蔡明德、南霽雲等為將我們可就要留心了。”
“但如果李月混在軍中呢?”
“你擔心得沒錯,以李月之狡詐,確實有這個可能,但還有一件事你可能還不知道,李豫給李月下的密旨,出了宮就到了我的手裡,而且最近江南也沒有什麼大的軍事調動,所以我並不擔心。”
“原來父親早已搶到先手,果然是面面俱到啊!”
魚朝恩得意的一笑道:
“成大事者應膽大心細方可為,一招不慎,就可能萬劫不復,這次兵變,政治上的影響我也考慮過,成事之後,我便做個魏武王吧!” (魏武王即指曹操,魚朝恩的意思是讓其子效曹丕篡位)
“父親!”
魚朝恩一笑,拍了拍魚令輝的肩膀道:
“錦繡江山唯能者居之,你以後要多讀歷史、多學政治,不可再象從前那樣胡鬧!”
“是!”
“好了!一切都已就緒,但還是需再慎重一些,這個李月是我唯一所忌憚之人,你年幼不能服軍,我就派周皓助你,你們率三萬神策軍駐紮樂遊原,防止東來之軍,皇甫溫率三萬軍控制長安,我和劉希暹則率領三千甲士進宮逼李豫退位,時間定在明日申時,口令就是‘換龍應天’!”
與此同時,大明宮延英殿內,李豫父子也在緊急商量著對策。
“父皇,從你給皇叔下旨至今已經快一個月,可皇叔那邊卻一點動靜都沒有,兒臣倒不擔心皇叔不發兵,卻擔心那道旨意出了問題。”李适憂心忡忡地對父皇說道。
“不會,你不了解你皇叔,他眼線廣布,怎會不知京中之事,就算那道密旨出了問題他也會趕來,他是擔心明著出兵反而引起魚朝恩的警覺,逼他提前出手,朕知道,迎春一定早有布置了,如果父皇沒料錯的話,應該就是送糧之軍,他是父皇的親弟,父皇懂他的心機。”
“父皇,兒臣今天方才明白,原來宦官掌軍也並非十全之計,父皇這麼恩寵於他,他卻不知回報,真是罪大惡極。”
“皇兒此言倒不盡然,難道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田承嗣之流都是宦官,一般而言,內侍因有生理缺陷,有野心者雖多,但都成不了大事,動搖不了國本,若善加利用,倒是對付外臣的一張好牌。那魚朝恩之所以異類,是因為其領兵太久,在先帝時就是觀軍容使,父皇讓他做國子監祭酒就是想慢慢削弱其在軍中的影響,可嘆那些大臣不懂朕的用心,說父皇不懂用人,真是腐儒之見!”
“父皇深謀遠慮,可眼下之計張知節被阻潼關、皇叔消息不明,眼看魚朝恩即將動手,這、這可當如何是好?”
李豫看出兒子的焦慮,便笑笑安慰道:
“痴兒不必多慮,父皇這一年多難道是白忙的嗎?誰說現在張知節被阻潼關,誰說迎春消息不明。放心!父皇早有安排,魚朝恩若敗,必是因其內部不靖所致。”
李識這才若有所悟,明白了父親的意思,看來父皇早就在魚朝恩身邊敲下了樁子。
這一夜,長安城充滿了大戰來臨前的詭異和變數。
第二日是休朝的日子,午後,長安城各城門湧入大批神策軍,徑直控制了整個長安城,並在城內實行戒嚴,不准百姓上街。未時三刻,明德門突然出現了一支神策軍甲士,約三千人,人人手執長槊,列隊沿著朱雀大街向皇城疾駛,魚朝恩身披重鎧,騎著赤兔馬行進在隊伍的中央,此時朱雀門已被神策軍控制,李抱玉則率領三千羽林軍扼守宮城。
皇城內此時一片蕭瑟,早有人挨家挨戶打過招呼:‘天將變,諸公當自保!’ 所以街上不見半個人影,魚朝恩一路行來,心中躊躇滿志,仿佛已將李家的江山收入了囊中,正得意間,突然隊伍停下了腳步,魚朝恩一怔,有軍士來報:丞相裴冕攔路。
魚朝恩催馬上前,只見裴冕孤身一人,提著劍攔住了去路,他一見魚朝恩,便厲聲怒罵道:
“閹賊!你要謀反嗎?”
“裴丞相此言詫異,想我魚朝恩也是三朝元老,何言造反!”
“那你帶兵入宮何意?難道還是朝聖不成?”
“非也!我魚朝恩受先帝大恩,自當圖報,今上非先帝親出,天下皆知,乃殺越王而自立,名不正、言不順,越王雖死,但先帝仍有稠、侹、僙、佋、侗諸子在上,何以輪到假子,現十八家親王商議今上應退位讓賢,以國之乾坤託付於朝恩,朝恩敢不相從,顧而挺身而出,勸今上順大流、識時務,以保富貴!裴丞相當街攔路,難道也想與大勢相逆嗎?”
“啊呸!目無君父的亂臣賊子,你必將死無葬身之地,當誅十族也不以贖其罪。”
魚朝恩見他罵得惡毒,不由大怒:
魚朝恩淡淡一笑道:“按時間江南的糧船是每年的這個時候過來,這次押糧官是去年的副使路嗣恭,他本是個鏢師,在大曆元年的武舉中中了第一名,前年才從江南演武堂出來,去年升為中郎將,當了押糧副使,要想看李月的布兵,只要從他任將就可知道,他是不可能將黑旗軍、鐵騎軍交給這麼一個非心腹的年青將領的,但若是派蔡明德、南霽雲等為將我們可就要留心了。”
“但如果李月混在軍中呢?”
“你擔心得沒錯,以李月之狡詐,確實有這個可能,但還有一件事你可能還不知道,李豫給李月下的密旨,出了宮就到了我的手裡,而且最近江南也沒有什麼大的軍事調動,所以我並不擔心。”
“原來父親早已搶到先手,果然是面面俱到啊!”
魚朝恩得意的一笑道:
“成大事者應膽大心細方可為,一招不慎,就可能萬劫不復,這次兵變,政治上的影響我也考慮過,成事之後,我便做個魏武王吧!” (魏武王即指曹操,魚朝恩的意思是讓其子效曹丕篡位)
“父親!”
魚朝恩一笑,拍了拍魚令輝的肩膀道:
“錦繡江山唯能者居之,你以後要多讀歷史、多學政治,不可再象從前那樣胡鬧!”
“是!”
“好了!一切都已就緒,但還是需再慎重一些,這個李月是我唯一所忌憚之人,你年幼不能服軍,我就派周皓助你,你們率三萬神策軍駐紮樂遊原,防止東來之軍,皇甫溫率三萬軍控制長安,我和劉希暹則率領三千甲士進宮逼李豫退位,時間定在明日申時,口令就是‘換龍應天’!”
與此同時,大明宮延英殿內,李豫父子也在緊急商量著對策。
“父皇,從你給皇叔下旨至今已經快一個月,可皇叔那邊卻一點動靜都沒有,兒臣倒不擔心皇叔不發兵,卻擔心那道旨意出了問題。”李适憂心忡忡地對父皇說道。
“不會,你不了解你皇叔,他眼線廣布,怎會不知京中之事,就算那道密旨出了問題他也會趕來,他是擔心明著出兵反而引起魚朝恩的警覺,逼他提前出手,朕知道,迎春一定早有布置了,如果父皇沒料錯的話,應該就是送糧之軍,他是父皇的親弟,父皇懂他的心機。”
“父皇,兒臣今天方才明白,原來宦官掌軍也並非十全之計,父皇這麼恩寵於他,他卻不知回報,真是罪大惡極。”
“皇兒此言倒不盡然,難道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田承嗣之流都是宦官,一般而言,內侍因有生理缺陷,有野心者雖多,但都成不了大事,動搖不了國本,若善加利用,倒是對付外臣的一張好牌。那魚朝恩之所以異類,是因為其領兵太久,在先帝時就是觀軍容使,父皇讓他做國子監祭酒就是想慢慢削弱其在軍中的影響,可嘆那些大臣不懂朕的用心,說父皇不懂用人,真是腐儒之見!”
“父皇深謀遠慮,可眼下之計張知節被阻潼關、皇叔消息不明,眼看魚朝恩即將動手,這、這可當如何是好?”
李豫看出兒子的焦慮,便笑笑安慰道:
“痴兒不必多慮,父皇這一年多難道是白忙的嗎?誰說現在張知節被阻潼關,誰說迎春消息不明。放心!父皇早有安排,魚朝恩若敗,必是因其內部不靖所致。”
李識這才若有所悟,明白了父親的意思,看來父皇早就在魚朝恩身邊敲下了樁子。
這一夜,長安城充滿了大戰來臨前的詭異和變數。
第二日是休朝的日子,午後,長安城各城門湧入大批神策軍,徑直控制了整個長安城,並在城內實行戒嚴,不准百姓上街。未時三刻,明德門突然出現了一支神策軍甲士,約三千人,人人手執長槊,列隊沿著朱雀大街向皇城疾駛,魚朝恩身披重鎧,騎著赤兔馬行進在隊伍的中央,此時朱雀門已被神策軍控制,李抱玉則率領三千羽林軍扼守宮城。
皇城內此時一片蕭瑟,早有人挨家挨戶打過招呼:‘天將變,諸公當自保!’ 所以街上不見半個人影,魚朝恩一路行來,心中躊躇滿志,仿佛已將李家的江山收入了囊中,正得意間,突然隊伍停下了腳步,魚朝恩一怔,有軍士來報:丞相裴冕攔路。
魚朝恩催馬上前,只見裴冕孤身一人,提著劍攔住了去路,他一見魚朝恩,便厲聲怒罵道:
“閹賊!你要謀反嗎?”
“裴丞相此言詫異,想我魚朝恩也是三朝元老,何言造反!”
“那你帶兵入宮何意?難道還是朝聖不成?”
“非也!我魚朝恩受先帝大恩,自當圖報,今上非先帝親出,天下皆知,乃殺越王而自立,名不正、言不順,越王雖死,但先帝仍有稠、侹、僙、佋、侗諸子在上,何以輪到假子,現十八家親王商議今上應退位讓賢,以國之乾坤託付於朝恩,朝恩敢不相從,顧而挺身而出,勸今上順大流、識時務,以保富貴!裴丞相當街攔路,難道也想與大勢相逆嗎?”
“啊呸!目無君父的亂臣賊子,你必將死無葬身之地,當誅十族也不以贖其罪。”
魚朝恩見他罵得惡毒,不由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