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方叔臉上剛剛止住的油,又開始流了下來,他的臉憋得通紅,趴在地上半天才道:「臣該死!臣已經用盡一切手段,實在是因為沒錢,只完成四成。」

  他為了完成徵集二十萬新兵的任務,卻實已經想盡一切辦法,他盡捕落單的青壯、甚至用妓女勾引男子入瓮,但也只徵到七、八萬,離目標相差甚遠。

  丁大全勃然大怒,『啪!』地一聲,將報告狠狠摔到謝方叔臉上,大聲吼叫道:「睜開你的狗眼好好看看!李思業已經先動手了。」

  他從榻上猛地蹦起,一把揪起謝方叔的衣襟,逼視著他,一字一字道:「從現在開始,向全國徵兵,凡十四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男子,都要給老子報名,錢不夠,儘管印!」

  第十四章 飲馬江南(一)

  唐升隆元年十月,由唐齊兩軍在琉求的擦槍走火引發了兩國間的信任危機,丁大全舉國徵兵,瘋狂擴軍備戰,命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率本部三十萬大軍移師江陵,扼守長江,切斷襄陽與四川的聯繫,命剛剛從南京返回立為太子的丁壽輝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又升江淮兵馬使曾從龍為樞密院副使輔之,共率慶元府、紹興府、平江府及湖州、徽州等各路廂軍以及御前諸軍共計四十萬屯兵揚州,抵禦駐防徐州的李思齊軍南下。

  與此同時,他又任命心腹禁軍都統領張大悅為福建經略使兼水軍大都督,調廣州、建康、揚州、明州等各路水軍近千艘戰船齊聚泉州,又強行徵集民船三千餘艘為後備,準備趁李思業北伐西夏故地之際,大舉進攻琉求,企圖拔掉這顆背上的釘子。

  山雨欲來,齊國大地上戰爭陰雲瀰漫。

  南京,大慶宮,今天是大朝之日,數百名朝臣魚貫而入,分坐大殿兩旁,眾人皆神情激動,議論紛紛,齊國挑起戰爭的意圖已經十分明顯,難民大量湧入唐國,若不及早採取各種應對措施,難民潮必將對邊境各地造成巨大的衝擊。

  「皇上駕到!」

  殿前執事官一聲鞭響,大殿裡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數十名黑衣侍衛將唐國開國皇帝李思業簇擁而出。

  「開殿!」

  執事官的聲音久久地迴蕩在空曠的大殿之中。

  「吾皇萬歲萬萬歲!」

  眾臣排成三列,一齊向李思業長施鞠躬禮。

  「各位愛卿免禮,請坐。」

  唐國平時並不上朝,一般官員自在衙門裡辦公,只有在規定的時間或發生特殊事件時,才集中議事,議事又分大朝和內朝兩種,大朝就如今天一樣,由各部、司的重要官員集中在大慶殿,共商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只有員外郎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上殿,大朝是固定的,每月的一日舉行;而內朝則是宰相和六部尚書以及各監令參加的小會議,就一些緊急事態進行磋商,一般每十日一次。

  今天的議題,早在半個月前就散發,主要是討論齊國移民安置的問題,由本期掌執政事筆的門下侍中郝經主持。

  「陛下,各位大臣,齊國難民從年初開始爆發,愈演愈烈,截止到上月,湧入我國的齊國難民已超過二百萬戶,千萬人口,其中主要集中在襄陽—鄧州及唐州—蔡州這兩大片區域,還有就是淮北四州,難民潮的到來有利有弊,關鍵是採取有效的對應策略,化弊為利,各種數據早在半月前就散發給各位大臣,想必大家都有所準備,下面可以由各位開始發言。」

  郝經的職責是拋磚引玉,並不主導議題,他話音剛落,戶部尚書張天綱出列奏道:「陛下,難民主要是戶部的事,臣當仁不讓!」

  李思業點點頭笑道:「張愛卿是老戶部了,經驗豐富,盡請直言。」

  「關鍵就是郝大人所說的那四個字,化弊為利,我倒列了一個方案,給大家說一說,看看可妥當。」

  張天綱取出一個冊子,展開大聲道:「共有四個方面,首先是接濟,流民到我唐國首先便是生存問題,天氣也漸冷,過冬也是個大問題,所以糧食、衣服不能少,我視察了流民最集中的唐州和許州,兩個地方的難民人數差不多,但許州的情況卻要好得多,主要是許州刺史黃大人親自督辦此事,派出許多精明能幹的官吏分組負責,有的負責糧食、有的負責醫藥、有的負責治安,衣服被褥、帳篷房舍等等都各有專人負責,又從本鄉人中招募自願者協助,所以流民人口雖多,但卻井井有條,許州的經驗值得大力推廣。

  其次是安置,我建議先將移民安置在中原一帶,這裡久經戰火,人口稀少,正需補充,可由各州抽調骨幹組成專門的從事官,一部分到難民集中區登記戶籍,安排遣送,另一部分則在本州準備接受,然後再由地保組織流民互助組,將他們組織起來,統一修建房舍,開墾土地,最後流民互助組便可直接轉成民團。

  第三是土地,這也是流民安置的重中之重,我們戶部內部討論了好幾次,得出的方案是先租種後所用,我們官府現在手中有大量土地,正好給他們租種,等租種滿一定期限後,再將所租種的土地轉為他們的永業田,當然我們戶部可擬出具體方案。

  最後一條是稅賦,應效仿山東的成熟經驗,實行二免三減半的法子,田租也要降到最低,修養生息,現在朝廷財力充裕,確實不缺這點賦稅。以上便是我們戶部提出的原則性方案,各位看看,可有補充沒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