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頁
白明凱帶領一百餘名官員,又徵調了萬年和長安兩縣的衙役三百餘人,眾人一起忙碌,在各坊散發傳單,安撫民眾,雍京國庫內錢糧充足,招募新軍得力,很快,大軍便駐紮在城牆之上,繡衣衛則在城內巡邏,維持治安。
在一系列的手段下,雍京城的局勢便漸漸穩定下來。
夜裡兩更時分,十八萬關中大軍抵達了雍京城,站在城頭上,只見下方有無邊無際的軍隊點著火把,儼如一片星星點點的紅色海洋,火海隨即分裂成三塊,向四面八方散去,一個時辰後,十八萬大軍分別圍住了東、西、南三門,只留北面未堵,北面是山原,難以包圍。
申濟騎在戰馬之上,凝視著黑黝黝的城牆,此時他已明白申太后不肯接受自己的建議,也好,那索性就一舉做到底。
「大將軍,我們是否可以攻城?」一名心腹大將低聲問道。
申濟搖了搖頭,「不急,我是為了圍城打援,把她的援軍先幹掉,再取京城。」
「大將軍,卑職擔心……」
「不要再說了!」
申濟擺擺手,打斷了手下的建議,「我心裡有數,你不用再多言了。」
申濟眺望著雍京城,他心裡在盤算著自己的糧食能支持幾天?
————————
龍泉郡永和縣內,這裡是從太原府西渡黃河最近之處,夜裡,一支十萬餘人的大軍從東而至,準備開始西渡黃河,這支軍隊是申太后駐紮晉州的主力,一共十二萬人,由雍京王朝的征東副元帥羅摯玉率領。
羅摯玉已經接到申太后的緊急命令,命他將大軍撤回關中,緊急支援雍京,關中出現了申濟的造反,羅摯玉也知道,他必須率大軍返回了。
申太后一共有二十萬大軍,其中十五萬在太原府一帶,另外五萬在晉南上黨郡,由申濟的長子申俊義統帥,由於申濟造反,也就意味著申太后無法再控制晉南的軍隊,這也是申太后始料不及。
羅摯玉最早是梅花衛大將軍,梅花衛改制後出任羽林軍大將軍,在皇甫玄德駕崩、申太后掌權中立下了大功,而被申太后封為兵部尚書兼關內大元帥,替申太后統帥二十萬大軍,不久前又加封晉國公,在整個雍京王朝內,他與申濟、邵景文一起共掌軍隊大權。
申太后的催促相當急迫,羅摯玉也知道關中空虛,情況緊急,他留三萬軍守太原府,自己率十二萬大軍輕兵簡行,每人只帶三天乾糧,疾奔關中救援。
此時是正月初七,新年剛過,正是北方的隆冬時節,天寒地凍,黃河被凍地結結實實,士兵們每人發一束稻草,從冰面直接行軍渡過黃河,
夜色中,一隊隊的士兵列隊下了碼頭,向黃河中走出,月光下,黃河如一條明亮的玉帶,鑲嵌在寒風呼嘯的秦晉大峽谷中,河面上寒風凜冽,尖利的嘯聲儼如從洪荒而來的怪獸,士兵們衣甲單薄,難以抵擋河面上的寒風,皆凍得瑟瑟發抖。
已經有一萬多軍隊越過了寬闊的河面,上對岸了,但大部分軍隊都在冰面上艱難行軍。
羅摯玉站在河面上,望著士兵們渡河艱難,眉頭不由皺成一團,他手下大將宋遠低聲道:「大帥,夜裡渡河太寒冷,我看夜空晴朗,明天必然有陽光,不如明天渡河,大帥以為如何?」
羅摯玉嘆了口氣,「我也知道夜間渡河不易,但京城危急,如果去晚,被申濟攻下城池,恐怕會造成京城大屠殺,我羅摯玉將有千古之罪。」
「大帥,卑職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羅摯玉瞥了他一眼道:「你跟我多年,還有什麼話不能說?」
宋遠猶豫了一下,道:「卑職以為,雍京申氏篡權,皇族已被殺盡,事實上已經不是大寧王朝,朝廷官員們人人都離開雍京,各尋出路,現在申家內訌,卻讓我們去送死,弟兄們都有怨言。」
羅摯玉吃了一驚,「你聽到了什麼軍中謠言?」
「大帥,不是謠言,卑職中午和十幾名高級軍官談話,他們都有此意,不願為申家賣命,大帥,軍心堪憂啊!」
羅摯玉半響默默無語,他並不是死忠於申太后之人,當初皇甫恆逃離華清宮時,他就放了皇甫恆一馬,想給自己留條後路,現在局勢如此嚴峻,他焉能沒有考慮?只是申太后待他不薄,他難以下此決心。
「先把關中危急解決再說,就算不為申太后,也要為雍京百姓考慮。」
就在這時,後方傳來一陣騷亂,無數士兵想前方狂奔而來,丟盔卸甲,狼狽不堪。
羅摯玉大怒,「出什麼事了?」
「大帥,西涼騎兵從後面殺來了!」
羅摯玉大吃一驚,他就害怕白天渡河被伏擊,才選擇夜間渡河,但還是遇到伏擊,而且是西涼騎兵,不知他們來了多少軍隊?
雍軍措不及防,遭西涼騎兵伏擊,頓時一片大亂,士兵們爭先向黃河內跑去,河面上的士兵也顧不上寒冷,向西岸奔去,羅摯玉大喊軍隊鎮靜,但隊形已亂,他喊也喊不知。
他站在一塊巨石上向東眺望,月光下,只見數里外黑壓壓的騎兵,無邊無際,從四面八方殺來,僅這個陣勢,至少也在八萬以上。
羅摯玉忽然想起一件要命的事情,他驀地回頭向西望去。
第二百九十七章 漁翁之利
黃河西岸,已經有近兩萬士兵上岸了,但就在東岸發生突襲後,僅僅不到一炷香的時間,黃河西岸也一陣大亂,已經上了岸的兩萬雍軍紛紛掉頭奔回,而東海的西涼騎兵已經越殺越近,將雍軍士兵都逼迫下了黃河,羅摯玉也被他的親兵擁下了河面。
在一系列的手段下,雍京城的局勢便漸漸穩定下來。
夜裡兩更時分,十八萬關中大軍抵達了雍京城,站在城頭上,只見下方有無邊無際的軍隊點著火把,儼如一片星星點點的紅色海洋,火海隨即分裂成三塊,向四面八方散去,一個時辰後,十八萬大軍分別圍住了東、西、南三門,只留北面未堵,北面是山原,難以包圍。
申濟騎在戰馬之上,凝視著黑黝黝的城牆,此時他已明白申太后不肯接受自己的建議,也好,那索性就一舉做到底。
「大將軍,我們是否可以攻城?」一名心腹大將低聲問道。
申濟搖了搖頭,「不急,我是為了圍城打援,把她的援軍先幹掉,再取京城。」
「大將軍,卑職擔心……」
「不要再說了!」
申濟擺擺手,打斷了手下的建議,「我心裡有數,你不用再多言了。」
申濟眺望著雍京城,他心裡在盤算著自己的糧食能支持幾天?
————————
龍泉郡永和縣內,這裡是從太原府西渡黃河最近之處,夜裡,一支十萬餘人的大軍從東而至,準備開始西渡黃河,這支軍隊是申太后駐紮晉州的主力,一共十二萬人,由雍京王朝的征東副元帥羅摯玉率領。
羅摯玉已經接到申太后的緊急命令,命他將大軍撤回關中,緊急支援雍京,關中出現了申濟的造反,羅摯玉也知道,他必須率大軍返回了。
申太后一共有二十萬大軍,其中十五萬在太原府一帶,另外五萬在晉南上黨郡,由申濟的長子申俊義統帥,由於申濟造反,也就意味著申太后無法再控制晉南的軍隊,這也是申太后始料不及。
羅摯玉最早是梅花衛大將軍,梅花衛改制後出任羽林軍大將軍,在皇甫玄德駕崩、申太后掌權中立下了大功,而被申太后封為兵部尚書兼關內大元帥,替申太后統帥二十萬大軍,不久前又加封晉國公,在整個雍京王朝內,他與申濟、邵景文一起共掌軍隊大權。
申太后的催促相當急迫,羅摯玉也知道關中空虛,情況緊急,他留三萬軍守太原府,自己率十二萬大軍輕兵簡行,每人只帶三天乾糧,疾奔關中救援。
此時是正月初七,新年剛過,正是北方的隆冬時節,天寒地凍,黃河被凍地結結實實,士兵們每人發一束稻草,從冰面直接行軍渡過黃河,
夜色中,一隊隊的士兵列隊下了碼頭,向黃河中走出,月光下,黃河如一條明亮的玉帶,鑲嵌在寒風呼嘯的秦晉大峽谷中,河面上寒風凜冽,尖利的嘯聲儼如從洪荒而來的怪獸,士兵們衣甲單薄,難以抵擋河面上的寒風,皆凍得瑟瑟發抖。
已經有一萬多軍隊越過了寬闊的河面,上對岸了,但大部分軍隊都在冰面上艱難行軍。
羅摯玉站在河面上,望著士兵們渡河艱難,眉頭不由皺成一團,他手下大將宋遠低聲道:「大帥,夜裡渡河太寒冷,我看夜空晴朗,明天必然有陽光,不如明天渡河,大帥以為如何?」
羅摯玉嘆了口氣,「我也知道夜間渡河不易,但京城危急,如果去晚,被申濟攻下城池,恐怕會造成京城大屠殺,我羅摯玉將有千古之罪。」
「大帥,卑職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羅摯玉瞥了他一眼道:「你跟我多年,還有什麼話不能說?」
宋遠猶豫了一下,道:「卑職以為,雍京申氏篡權,皇族已被殺盡,事實上已經不是大寧王朝,朝廷官員們人人都離開雍京,各尋出路,現在申家內訌,卻讓我們去送死,弟兄們都有怨言。」
羅摯玉吃了一驚,「你聽到了什麼軍中謠言?」
「大帥,不是謠言,卑職中午和十幾名高級軍官談話,他們都有此意,不願為申家賣命,大帥,軍心堪憂啊!」
羅摯玉半響默默無語,他並不是死忠於申太后之人,當初皇甫恆逃離華清宮時,他就放了皇甫恆一馬,想給自己留條後路,現在局勢如此嚴峻,他焉能沒有考慮?只是申太后待他不薄,他難以下此決心。
「先把關中危急解決再說,就算不為申太后,也要為雍京百姓考慮。」
就在這時,後方傳來一陣騷亂,無數士兵想前方狂奔而來,丟盔卸甲,狼狽不堪。
羅摯玉大怒,「出什麼事了?」
「大帥,西涼騎兵從後面殺來了!」
羅摯玉大吃一驚,他就害怕白天渡河被伏擊,才選擇夜間渡河,但還是遇到伏擊,而且是西涼騎兵,不知他們來了多少軍隊?
雍軍措不及防,遭西涼騎兵伏擊,頓時一片大亂,士兵們爭先向黃河內跑去,河面上的士兵也顧不上寒冷,向西岸奔去,羅摯玉大喊軍隊鎮靜,但隊形已亂,他喊也喊不知。
他站在一塊巨石上向東眺望,月光下,只見數里外黑壓壓的騎兵,無邊無際,從四面八方殺來,僅這個陣勢,至少也在八萬以上。
羅摯玉忽然想起一件要命的事情,他驀地回頭向西望去。
第二百九十七章 漁翁之利
黃河西岸,已經有近兩萬士兵上岸了,但就在東岸發生突襲後,僅僅不到一炷香的時間,黃河西岸也一陣大亂,已經上了岸的兩萬雍軍紛紛掉頭奔回,而東海的西涼騎兵已經越殺越近,將雍軍士兵都逼迫下了黃河,羅摯玉也被他的親兵擁下了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