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在曹軍士兵正在搬運石塊修築地基時,部署在大營南部的漢軍投石機驟然發射了,四十架投石機連續將巨石發出,重達百斤的巨石鋪天蓋地投擲而來,數百士兵躲閃不及,被砸得頭骨碎裂,渾身血肉模糊,慘不忍睹,而剛剛打下的地基也被呼嘯而至的巨石悉數摧毀,其餘曹軍紛紛向南奔逃,逃出漢軍投石機的打擊範圍。

  夏侯惇氣得暴跳如雷,又下令道:「搭建投石機,晚上攻擊漢軍大營!」

  此時太陽已落下地平線,天空晚霞消失,變成了青灰色,夜幕漸漸降臨,劉璟站在哨塔上,觀察著曹軍大營的動靜,儘管暮色昏暗,但劉璟還是依稀看見曹軍大營內矗立的巨大黑影,那應該就是曹軍的投石機了。

  劉璟回頭對司馬懿笑問道:「仲達認為我們需要堅持多久?」

  司馬懿笑了笑道:「這需要看殿下願意承受多大的風險,如果殿下願意承受五成的風險,不妨派人去下戰書,約好兩軍決戰,或許這正中夏侯惇下懷,如果殿下取得七成以上勝機,那就要耐心等候,堅守住曹軍的種種衝擊,只要子龍將軍攻下鄴都,曹軍大勢已去,自然就無心戀戰了。」

  劉璟自嘲地笑道:「這個方案還是我先提出,我自己卻堅持不住了,仲達說得對,要靜下心來等待。」

  夜幕完全降臨了,夜色漆黑,張遼率領兩萬騎兵埋伏在數里外的一片樹林內,所有戰馬都包裹住四蹄,騎兵都沒有攜帶長矛兵器,每人只帶一把戰刀和一面盾牌,每個士兵則攜帶三袋泥土。

  他們的任務是在南面投石機大戰的掩護下,利用騎兵的速度在東面填出一條進攻坡道,當然,僅僅六萬袋泥土還不夠,張遼估計過,至少需要二十萬袋泥土,也就是需要他們三次來回。

  張遼耐心等候,他的目光遠遠向南面眺望,這時,在月色中,他隱隱看見了曹軍巨大的投石機身影正緩緩前行,他的心不由緊了起來,如果曹軍的火攻能奏效,說不定他們今晚就能攻破漢軍大營。

  「保持安靜,等待我的命令!」張遼將他的命令傳達下去。

  漢軍大營內,劉璟也在冷冷的注視著遠處慢慢靠近的曹軍投石機,大概有百步之多,以曹軍北上的行軍速度,他們不能攜帶這樣的輜重,這應該是他們臨時砍伐樹木製成,這種粗糙的投石機不能持久,最多發射四五次。

  此時漢軍也在積極備戰,軍營內所有的大帳都收了起來,這是防止曹軍的火球射入大營,引發營帳大火,兩萬名士兵準備擋板和泥土,他們各施其責,隨時可以將火球撲滅。

  而漢軍的四十架投石機則吱吱嘎嘎拉起來,等待敵軍進入射程,在投石機身後,八千漢軍士兵已經準備就緒,在地上擺放著十丈長的牛皮幡子,用木桿高高挑起,會臨時拼成一道巨大的牛皮屏障,使曹軍的火球無法射入漢軍大營。

  曹軍的投石機越來越近,巨大的木輪在平地上緩緩滾動,每架投石機由兩百人推動,這兩百人同時也是操縱投石機的士兵,曹軍共投入了一百架投石機,全部用來發射火球,夏侯惇很清楚漢軍的反擊力量,他只能用數量眾多的優勢來贏得發射得機會。

  曹軍投石機終於進入了漢軍投石機的射程範圍,士兵們齊發一聲吶喊,加快了投石機的前進速度,而就在這時,漢軍大寨內發出砰砰的悶響,緊接著天空出現了數十個小黑點,發出奇異的嘯聲,向曹軍頭頂上呼嘯砸來,曹軍士兵驚恐大叫,紛紛躲在投石機後面。

  只聽一片轟然巨響,十幾座投石機被巨中砸中,頓時支架斷裂,皮帶崩斷,高大的身軀轟然倒塌,巨石還翻滾著砸進曹軍士兵人群中,血漿四濺,慘叫聲不斷,千餘曹軍士兵承受不住這種巨大的恐懼,紛紛大喊大叫向後奔逃。

  漢軍的第一輪進攻便造成了曹軍十五架投石機被摧毀,但曹軍士兵卻利用漢軍投石機短暫的發射空隙,又重新推動投石機繼續前進,行走不到二十步,天空一片怪嘯聲,又一輪巨石呼嘯著向曹軍士兵頭頂砸來。

  ……

  就在南面雙方展開投石機大戰之時,張遼終於等來了出兵的時機,他低聲大喝:「出發!」

  兩萬曹軍騎兵驟然發動,黑壓壓的騎兵從樹林內奔出,向含龍崗奔去,儘管戰馬四蹄都裹著厚厚的麻布,但兩萬騎兵奔跑發出的巨大能量,依舊使大地顫抖起來,立刻驚動了東面軍寨的守軍。

  東面軍寨約有一萬守軍,由大將蔣欽統帥,蔣欽得到哨兵的稟報,月光下發現大批曹軍騎兵,他同時也感受到了大地震動,蔣欽一方面派人去向漢王稟報,另一方面他命令漢軍士兵準備弓弩防禦,同時部署在東寨的三十架投石機也開始啟動。

  曹軍騎兵如狂潮般鋪天蓋地衝來,漢軍投石機也率先發作了,一塊塊巨石拋出,砸向奔跑中的曹軍騎兵,曹軍騎兵的機動能力極強,拼命躲閃頭頂上呼嘯砸來的巨石,巨石轟然落地,激起一片塵土,但曹軍騎兵太過於密集,還是有騎兵被砸中,或者被翻滾的巨石掀翻,戰馬慘嘶,騎兵墜地。

  不斷呼嘯投來的巨石阻攔不住曹軍騎兵的步伐,他們高舉盾牌,衝進了暴雨般射來的密集箭矢之中,騎兵紛紛被箭矢射翻,死傷慘重,但大量騎兵還是將一袋袋泥土拋入山崗下,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土丘,數百名曹軍緊貼著山崗,這裡倒是一個漢軍進攻的盲點,他們負責整理泥袋,將散亂的泥袋堆積成型,漸漸地,一條狹長的坡道漸漸出現在含龍崗的東面山崗之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