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頁
夜幕又再次降臨,張柬之府宅和平常一樣地安靜下來,但在府宅後院的一間密室內,張柬之正和姚崇商議目前的對策,在政事堂七相中,張氏兄弟和武氏家族占據了五相,政事堂事實上已經失守,他們二人獨力難支。
但他們僅僅不是只代表自己,而是數百名朝廷大臣以及更多的地方官員,乃至於天下蒼生,沉重的擔子壓在他們二人肩上。
眼看聖上病勢沉重,而朝廷沒有太子,張氏兄弟篡權,武氏外戚步步相逼,權貴中唯一能依靠的李氏皇族偏偏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令他們二人竟有束手無策的感覺。
「我今天去過廬陵王府了。」
張柬之低聲道:「王府已經被千牛衛士兵完全包圍,任何人不准進入王府,我沒有見到廬陵王殿下。」
「就算見到了又有什麼用?」
姚崇冷笑一聲道:「我早就勸過你,廬陵王早已不管外面之事,他沉溺於佛門三年,所有權力都掌握在韋王妃手中,就算他即位,也不過是第二個天后罷了,你忘記當年先帝和今上是怎麼並駕臨朝的嗎?」
「噓——別亂說。」張柬之連忙制止他。
「現在還有什麼不能說,你我都知道,聖上命不久矣,偏偏這個關鍵時候,相王殿下又被趕去太原,壽春王落到他們手中,讓我們怎麼辦?」
張柬之表情十分複雜,半晌才低聲道:「或許我們可以支持興義郡王。」
興義郡王就是李重俊,自從韋氏被賜死後,李重俊也和外界失去了聯繫,有人說李重俊和他父親一起被囚禁在廬陵王府,但也有人說,李重俊逃亡在外,不知所蹤。
但姚崇畢竟是相國,頭腦何等敏銳,他立刻便聽出了張柬之的話中之話,他毫不含糊地問道:「難道興義郡王就在張相國的府上嗎?」
張柬之笑了笑,卻不回答這個問題,他注視著姚崇道:「現在我和千騎營李大將軍已經結成同盟,內衛將軍張黎也明確表達支持我,還有桓彥范、王同皎、崔玄緯、薛思、李湛、楊元琰、敬暉等等十餘人,都表態和我共進退,匡扶大唐社稷,難道姚相國決定置身事外嗎?」
姚崇聽說連桓彥范都和張柬之站在一起,他心中異常震驚,半晌問道:「桓彥范也是支持興義郡王嗎?」
張柬之長長嘆息一聲道:「我們過去總是被動失敗,原因就在於我們太糾結到底是廬陵王上位還是相王上位,結果力量被分散,現在我們暫時不考慮到底誰來為大唐天子,我們這一次的目標是推翻武氏,維護李唐江山。」
張柬之從懷中取出一份結盟書,放在姚崇面前,「姚相國願意加入嗎?」
姚崇見第一人是張柬之,第二人便是李臻,他慢慢拾起筆,顫抖著手,在上面簽署了自己的名字。
第406章 今夜有雨
曹文最終把武懿宗說服了,他代表武三思給武懿宗許下了他無法拒絕的條件,封隴王,加驃騎大將軍,並將隴西七州四十三縣劃給他為封地,建立隴國,子子孫孫永不削藩。
作為監門衛大將軍,武懿宗掌握一萬宮城守軍,控制了宮城和皇城所有的大門,所以他是宮廷爭奪中至關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更是超過了千騎營大將軍李臻。
「時間就定在明晚一更時分,我們將從重光門進入東宮,再從東宮明德門進入太初宮,只要大將軍到時打開明德門,我就該稱呼你為隴王殿下了。」
武懿宗表情十分凝重,緩緩點頭,「那就一言為定!」
曹文起身告辭,武懿宗一直將曹文送出宮城,望著他走遠,武懿宗心事重重地回到自己官房,剛走進官房,卻意外發現張易之竟然坐在他的官房內,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在張易之身後,卑微地站在武懿宗的小茶童。
武懿宗嚇得退一軟,撲通跪在張易之的腳邊,張易之嘻嘻一笑道:「大將軍現在很了不起嘛!小人該稱呼您什麼,隴王殿下,對吧!隴王殿下,請受小人一拜。」
張易之嬉笑一收,重重一拍桌子,「武懿宗,你好大的狗膽!」
武懿宗嚇得魂不附體,連連磕頭,張易之重重哼了一聲,「說吧!武三思要你怎麼做,給我從實招來,否則,看我怎麼宰了你的狗頭。」
……
次日又是一天休朝日,但幾乎有一半的大臣都沒有來上朝,整個朝廷內人心惶惶,誰也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誰也不知道大唐未來的前途是什麼?
相王被貶黜,廬陵王墜入佛門,很多人都心懷悲觀,或許大唐已經不久了。
張柬之依然和平常一樣,天不亮就來到自己官房,仿佛宮廷內即將發生的一切都和他無關,他十分平靜地處理著堆積如山的文卷,從天下各州各縣送來的牒文,每天都堆滿了他的案頭。
當然也不是有官員跑來和他談論時局,每個人都憂心忡忡,張柬之都一笑了之,既沒有趕別人走,也沒有停止手中的筆,直到上官婉兒派心腹侍女給他送來一張密封在蠟丸中的紙條,這才使張柬之的態度驟然改變。
他關上門,並將門反鎖,回到自己座位取出一把小刀切開蠟丸,裡面是一張揉成小團的紙條,他打開紙條匆匆看了一遍,頓時臉色大變。
張柬之負手在房間裡走了幾步,他又坐下,取出十幾張小紙條,每張紙條上都寫了一句話,『夜將雨,啟傘避之』。
但他們僅僅不是只代表自己,而是數百名朝廷大臣以及更多的地方官員,乃至於天下蒼生,沉重的擔子壓在他們二人肩上。
眼看聖上病勢沉重,而朝廷沒有太子,張氏兄弟篡權,武氏外戚步步相逼,權貴中唯一能依靠的李氏皇族偏偏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令他們二人竟有束手無策的感覺。
「我今天去過廬陵王府了。」
張柬之低聲道:「王府已經被千牛衛士兵完全包圍,任何人不准進入王府,我沒有見到廬陵王殿下。」
「就算見到了又有什麼用?」
姚崇冷笑一聲道:「我早就勸過你,廬陵王早已不管外面之事,他沉溺於佛門三年,所有權力都掌握在韋王妃手中,就算他即位,也不過是第二個天后罷了,你忘記當年先帝和今上是怎麼並駕臨朝的嗎?」
「噓——別亂說。」張柬之連忙制止他。
「現在還有什麼不能說,你我都知道,聖上命不久矣,偏偏這個關鍵時候,相王殿下又被趕去太原,壽春王落到他們手中,讓我們怎麼辦?」
張柬之表情十分複雜,半晌才低聲道:「或許我們可以支持興義郡王。」
興義郡王就是李重俊,自從韋氏被賜死後,李重俊也和外界失去了聯繫,有人說李重俊和他父親一起被囚禁在廬陵王府,但也有人說,李重俊逃亡在外,不知所蹤。
但姚崇畢竟是相國,頭腦何等敏銳,他立刻便聽出了張柬之的話中之話,他毫不含糊地問道:「難道興義郡王就在張相國的府上嗎?」
張柬之笑了笑,卻不回答這個問題,他注視著姚崇道:「現在我和千騎營李大將軍已經結成同盟,內衛將軍張黎也明確表達支持我,還有桓彥范、王同皎、崔玄緯、薛思、李湛、楊元琰、敬暉等等十餘人,都表態和我共進退,匡扶大唐社稷,難道姚相國決定置身事外嗎?」
姚崇聽說連桓彥范都和張柬之站在一起,他心中異常震驚,半晌問道:「桓彥范也是支持興義郡王嗎?」
張柬之長長嘆息一聲道:「我們過去總是被動失敗,原因就在於我們太糾結到底是廬陵王上位還是相王上位,結果力量被分散,現在我們暫時不考慮到底誰來為大唐天子,我們這一次的目標是推翻武氏,維護李唐江山。」
張柬之從懷中取出一份結盟書,放在姚崇面前,「姚相國願意加入嗎?」
姚崇見第一人是張柬之,第二人便是李臻,他慢慢拾起筆,顫抖著手,在上面簽署了自己的名字。
第406章 今夜有雨
曹文最終把武懿宗說服了,他代表武三思給武懿宗許下了他無法拒絕的條件,封隴王,加驃騎大將軍,並將隴西七州四十三縣劃給他為封地,建立隴國,子子孫孫永不削藩。
作為監門衛大將軍,武懿宗掌握一萬宮城守軍,控制了宮城和皇城所有的大門,所以他是宮廷爭奪中至關重要的人物,他的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更是超過了千騎營大將軍李臻。
「時間就定在明晚一更時分,我們將從重光門進入東宮,再從東宮明德門進入太初宮,只要大將軍到時打開明德門,我就該稱呼你為隴王殿下了。」
武懿宗表情十分凝重,緩緩點頭,「那就一言為定!」
曹文起身告辭,武懿宗一直將曹文送出宮城,望著他走遠,武懿宗心事重重地回到自己官房,剛走進官房,卻意外發現張易之竟然坐在他的官房內,似笑非笑地看著他,在張易之身後,卑微地站在武懿宗的小茶童。
武懿宗嚇得退一軟,撲通跪在張易之的腳邊,張易之嘻嘻一笑道:「大將軍現在很了不起嘛!小人該稱呼您什麼,隴王殿下,對吧!隴王殿下,請受小人一拜。」
張易之嬉笑一收,重重一拍桌子,「武懿宗,你好大的狗膽!」
武懿宗嚇得魂不附體,連連磕頭,張易之重重哼了一聲,「說吧!武三思要你怎麼做,給我從實招來,否則,看我怎麼宰了你的狗頭。」
……
次日又是一天休朝日,但幾乎有一半的大臣都沒有來上朝,整個朝廷內人心惶惶,誰也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誰也不知道大唐未來的前途是什麼?
相王被貶黜,廬陵王墜入佛門,很多人都心懷悲觀,或許大唐已經不久了。
張柬之依然和平常一樣,天不亮就來到自己官房,仿佛宮廷內即將發生的一切都和他無關,他十分平靜地處理著堆積如山的文卷,從天下各州各縣送來的牒文,每天都堆滿了他的案頭。
當然也不是有官員跑來和他談論時局,每個人都憂心忡忡,張柬之都一笑了之,既沒有趕別人走,也沒有停止手中的筆,直到上官婉兒派心腹侍女給他送來一張密封在蠟丸中的紙條,這才使張柬之的態度驟然改變。
他關上門,並將門反鎖,回到自己座位取出一把小刀切開蠟丸,裡面是一張揉成小團的紙條,他打開紙條匆匆看了一遍,頓時臉色大變。
張柬之負手在房間裡走了幾步,他又坐下,取出十幾張小紙條,每張紙條上都寫了一句話,『夜將雨,啟傘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