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頁
吉頊行一禮,慢慢退了下去,韋王妃表面上若無其事,但實際上她心中卻很慌亂,她當然聽說了張景雄被殺一案,也知道現場有血字指向廬陵王,一旦聖上真認為張景雄是廬陵王所殺,那他們一家就完了,她的所有希望和夢想都化為泡影。
韋王妃恨得直咬牙,眼看吉頊要退出大門,她急忙喊道:「吉中丞!」
「王妃還有什麼事嗎?」吉頊停住腳步笑問道。
韋王妃緩緩道:「我聽說李臻已經回京述職,他一回來,京城就發生這麼多事情,吉中丞不覺得很奇怪嗎?」
韋王妃已經隱隱猜到這件事和李臻有關,是不是李臻栽贓給廬陵王她不知道,但為了保自己,她不惜將李臻供出來。
吉頊微微一怔,隨即笑道:「下官明白了,多謝王妃提醒。」
他轉身快步走了,韋王妃一陣咬牙切齒,「李臻,是你先不仁,那就休怪我不義。」
吉頊走出王府大門,便翻身上馬,帶著數百士兵向坊門而去,這時,一名隨從上前低聲道:「公主殿下有令,此時不准牽扯到李臻身上。」
吉頊點點頭,「我心裡明白,不用你提醒。」
剛到坊門,只見坊門旁走出一人,躬身行禮道:「吉中丞請留步!」
吉頊一怔,他細看了一下,認出此人,是韋王妃之侄韋播,和他有點交情,吉頊便笑道:「原來是韋公子,有什麼事嗎?」
「吉中丞,請借一步說話。」
吉頊翻身下馬,跟他走到角落,韋播低聲道:「張景雄被殺一案,確實和廬陵王無關,不過可能和長公子有關。」
「李重潤?」吉頊愕然。
韋播點點頭,「就是他,他常常說聖上荒淫無道,寵信二張,倫亂綱常,他總有一天會殺了二張,就算殺不了二張,也要殺李景雄等人,而李景雄被殺那天,我親眼見他帶數十人出去,直到深夜才回來。」
吉頊心中著實奇怪,這需要有多大的仇恨,才會讓韋播暗中告發李重潤。
……
洛陽行善坊的坊牆上貼著一張巨大布告,坊內近千人圍在布告前,只聽有人在大聲朗讀,梁王武三思惡行累累,失德於天下,何以為太子,惡行一一披露如下:上元元年,洛陽銅駝坊大火,波及三百二十七戶,燒死一百五十五人,此實為武三思令人縱火所致,為謀其土地,今失火之處皆為武三思別宅。
光宅元年,梁州大飢,武三思趁機謀田,以一畝上田五升米奪田一萬兩千頃,名為梁王田莊,至今猶存。
……
「確有其事!」有人大喊起來,「我家梁州的二十畝永業田被人用兩石米強行換走,原來是武三思所為。」
「無恥!」
眾人憤怒地大喊起來,很多老輩人都回憶起當年銅駝坊大火,燒得很慘,原來是武三思派人縱火,這簡直是喪盡天良,這樣的人還想當太子?這時,幾名衙役慌慌張張跑來,搭著梯子準備撕牆上的布告,人群被激怒,紛紛用石頭砸向幾名衙役,有人大喊:「武三思的走狗,滾開!」幾名衙役被打得抱頭鼠竄逃走。
不僅是行善坊,洛陽城內至少有三十座坊內貼了類似的布告,一時間洛陽城為之沸騰了。
……
次日天還沒有亮,洛陽大街上便出現了一輛輛上朝的馬車,掛著橘紅色的燈籠,在黑夜中份外顯眼,今天是三月初五,每月逢五,朝廷將舉行大朝會,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上朝。
李臻也不例外,他是西京留守,從三品高官,自然也必須參加朝會。
天還沒有亮,他便起來了,狄燕也早早起來,給他收拾官服,安排飲食,忙得腳不沾地。
李臻隨便吃了一點東西,便換上了官府,他對妻子笑道:「不用這麼麻煩,我跟隨岳丈一起去就行了。」
狄燕給他整理衣服,又嘆口氣道:「爹爹已經先走一步了,他讓你早點去,不要遲到。」
狄燕有些埋怨道:「我不明白,為什麼這麼早就上朝,天還沒有亮,為什麼就不能讓大家多睡一會兒,上午再開朝會。」
「這也沒辦法,如果朝會拖得太晚,那大家一個上午什麼事都別做了,所以只好辛苦一點,天不亮上朝,天亮後朝會結束,也就不影響正常的公務。」
李臻一邊穿靴子,一邊笑著解釋道:「其實當皇帝更辛苦,天天上早朝,他也會受不了,怎麼辦?就提拔幾個明白他心事的相國,然後就可以不用上早朝了,可放縱皇帝不上早朝的相國大多是奸佞,奸臣就這樣出來了。」
「照你這樣說,奸臣誤國的根子都是因為皇帝想多睡一會兒,不想上早朝?」
「差不多是這樣吧!」
李臻在狄燕臉上親了一下,笑道:「時間不早了,我先出發了。」
狄燕紅著臉將李臻送出府門,目送他坐上了馬車,十幾名親衛護衛著馬車,向天津橋方向急駛而去。
天還沒有亮,明堂前的廣場上三三兩兩站滿了大臣,他們三五成群,按照各自的圈子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什麼,確實,這兩天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張景雄被殺,坊間又傳出不利於武三思的讖語,令人不得不浮想聯翩。
「依我看,張景雄被殺和武三思的讖語其實是一件事,策劃者手法很高明。」
「問之兄想得太多了吧!張景雄是二張的兄弟,和武三思何干?」
韋王妃恨得直咬牙,眼看吉頊要退出大門,她急忙喊道:「吉中丞!」
「王妃還有什麼事嗎?」吉頊停住腳步笑問道。
韋王妃緩緩道:「我聽說李臻已經回京述職,他一回來,京城就發生這麼多事情,吉中丞不覺得很奇怪嗎?」
韋王妃已經隱隱猜到這件事和李臻有關,是不是李臻栽贓給廬陵王她不知道,但為了保自己,她不惜將李臻供出來。
吉頊微微一怔,隨即笑道:「下官明白了,多謝王妃提醒。」
他轉身快步走了,韋王妃一陣咬牙切齒,「李臻,是你先不仁,那就休怪我不義。」
吉頊走出王府大門,便翻身上馬,帶著數百士兵向坊門而去,這時,一名隨從上前低聲道:「公主殿下有令,此時不准牽扯到李臻身上。」
吉頊點點頭,「我心裡明白,不用你提醒。」
剛到坊門,只見坊門旁走出一人,躬身行禮道:「吉中丞請留步!」
吉頊一怔,他細看了一下,認出此人,是韋王妃之侄韋播,和他有點交情,吉頊便笑道:「原來是韋公子,有什麼事嗎?」
「吉中丞,請借一步說話。」
吉頊翻身下馬,跟他走到角落,韋播低聲道:「張景雄被殺一案,確實和廬陵王無關,不過可能和長公子有關。」
「李重潤?」吉頊愕然。
韋播點點頭,「就是他,他常常說聖上荒淫無道,寵信二張,倫亂綱常,他總有一天會殺了二張,就算殺不了二張,也要殺李景雄等人,而李景雄被殺那天,我親眼見他帶數十人出去,直到深夜才回來。」
吉頊心中著實奇怪,這需要有多大的仇恨,才會讓韋播暗中告發李重潤。
……
洛陽行善坊的坊牆上貼著一張巨大布告,坊內近千人圍在布告前,只聽有人在大聲朗讀,梁王武三思惡行累累,失德於天下,何以為太子,惡行一一披露如下:上元元年,洛陽銅駝坊大火,波及三百二十七戶,燒死一百五十五人,此實為武三思令人縱火所致,為謀其土地,今失火之處皆為武三思別宅。
光宅元年,梁州大飢,武三思趁機謀田,以一畝上田五升米奪田一萬兩千頃,名為梁王田莊,至今猶存。
……
「確有其事!」有人大喊起來,「我家梁州的二十畝永業田被人用兩石米強行換走,原來是武三思所為。」
「無恥!」
眾人憤怒地大喊起來,很多老輩人都回憶起當年銅駝坊大火,燒得很慘,原來是武三思派人縱火,這簡直是喪盡天良,這樣的人還想當太子?這時,幾名衙役慌慌張張跑來,搭著梯子準備撕牆上的布告,人群被激怒,紛紛用石頭砸向幾名衙役,有人大喊:「武三思的走狗,滾開!」幾名衙役被打得抱頭鼠竄逃走。
不僅是行善坊,洛陽城內至少有三十座坊內貼了類似的布告,一時間洛陽城為之沸騰了。
……
次日天還沒有亮,洛陽大街上便出現了一輛輛上朝的馬車,掛著橘紅色的燈籠,在黑夜中份外顯眼,今天是三月初五,每月逢五,朝廷將舉行大朝會,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上朝。
李臻也不例外,他是西京留守,從三品高官,自然也必須參加朝會。
天還沒有亮,他便起來了,狄燕也早早起來,給他收拾官服,安排飲食,忙得腳不沾地。
李臻隨便吃了一點東西,便換上了官府,他對妻子笑道:「不用這麼麻煩,我跟隨岳丈一起去就行了。」
狄燕給他整理衣服,又嘆口氣道:「爹爹已經先走一步了,他讓你早點去,不要遲到。」
狄燕有些埋怨道:「我不明白,為什麼這麼早就上朝,天還沒有亮,為什麼就不能讓大家多睡一會兒,上午再開朝會。」
「這也沒辦法,如果朝會拖得太晚,那大家一個上午什麼事都別做了,所以只好辛苦一點,天不亮上朝,天亮後朝會結束,也就不影響正常的公務。」
李臻一邊穿靴子,一邊笑著解釋道:「其實當皇帝更辛苦,天天上早朝,他也會受不了,怎麼辦?就提拔幾個明白他心事的相國,然後就可以不用上早朝了,可放縱皇帝不上早朝的相國大多是奸佞,奸臣就這樣出來了。」
「照你這樣說,奸臣誤國的根子都是因為皇帝想多睡一會兒,不想上早朝?」
「差不多是這樣吧!」
李臻在狄燕臉上親了一下,笑道:「時間不早了,我先出發了。」
狄燕紅著臉將李臻送出府門,目送他坐上了馬車,十幾名親衛護衛著馬車,向天津橋方向急駛而去。
天還沒有亮,明堂前的廣場上三三兩兩站滿了大臣,他們三五成群,按照各自的圈子聚在一起低聲議論著什麼,確實,這兩天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張景雄被殺,坊間又傳出不利於武三思的讖語,令人不得不浮想聯翩。
「依我看,張景雄被殺和武三思的讖語其實是一件事,策劃者手法很高明。」
「問之兄想得太多了吧!張景雄是二張的兄弟,和武三思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