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頁
更多的則是一陣陣發自內心的呼喊,響徹滿城,「大明萬歲!李相國萬歲!」
消息如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關中,整個關中大地一片歡騰,三天後,潼關的十萬大軍正式向朝廷投降,接受改編,至此,李維正的天下之棋,圓滿地走完了陝西一局。
……
『啪!』一聲脆響,李維正將一顆黑子落在棋盤上,對解縉微微笑道:「這一局,先生可輸了!」
解縉瞅著棋盤半天,只見大勢已去,只得推枰認輸,苦笑道:「相國,你這一局棋和關中之棋頗有點相似啊!先曉之以誘惑,再出其不意,以奇襲來殺人奪城,我算是認識你的手段了。」
「怎麼了,你認為我的關中策略勝之不武嗎?」李維正似笑非笑地問道。
「勝之不武倒沒有,很及時地截斷了燕王西進之路,這是一步高明之極的棋,只能說秦王沒有看出相國的真實態度,他還以為自己有利用價值,想用它換取後半生的榮華富貴,不料相國卻一刀把他宰了。」解縉搖了搖頭,仿佛對李維正的這個決策不太理解。
「你覺得我殺他可惜了嗎?」
「是有一點,他可是先帝的長子,又順從聽話,利用價值很高,殺了他是有點可惜了。」
李維正卻淡淡一笑道:「殺了他換取西安府和關中民眾的支持,我倒覺得很值得。」
「相國這是何意?」解縉一怔,他聽出李維正話中有話。
「很簡單,明年我打算繼承先帝遺志,重啟遷都長安的計劃,讓我的唐制再走得順利一點。」
……
第二百八十四章 紅參案(一)
夜色深沉,大名府的驛站內,燕王朱棣背著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兩封來自北平的快信就放在桌子上,一封信是軍師姚廣孝寫來,只有簡短的幾句話,卻改變了整個天下的局勢。
「朝廷軍已經占領關中,秦王被殺。」
朱棣就是聽到了這個傳聞才退兵,現在傳聞被證實了,他心中便有一種難以言述的焦慮和惆悵,這就意味著他西去的道路被封死了,此刻,他開始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他離那個位置已經漸行漸遠了。
現在該怎麼辦?
姚廣孝的建議是韜光養晦,以河北和山西為根基,增強實力,等待南朝變天的機會。
但桌上還有另一封信,卻是呂思遠給他寫來的密信,同樣也提出以河北和山西為根基,但他的另一半建議卻和姚廣孝恰恰相反,「日久根深,當促南朝儘快變天。」
就這麼短短的一句話,朱棣卻明白了呂思遠的苦心,機會是等不來,只有自己創造。
姚廣孝和呂思遠都一樣看出了大明遲早要變天,李維正的所作所為只能哄哄那些書生文人,什麼恢復唐制,統統都只不過是藉口,削弱皇權,增強相權,不就是增加他李維正的權力嗎?機會到來之時,他或許又會鼓吹堯舜的禪讓制了,把大明江山讓給他李維正,那是就是大明變天之時,可到了那時,他朱棣還會有機會嗎?
朱棣忽然想到了什麼,不由冷笑了一聲,或許姚廣孝的意思是把這個機會留給長子朱高熾吧!
他慢慢走到窗前,凝視著院子裡的一株桃樹,桃花早已經謝了,枝繁葉茂,他不由想到了自己,自己已經四十餘歲了,但登基之路依然遙不可及,難道這一輩子就這樣做一個寂寞無名的藩王嗎?
況且他所在的河北和山西兩地都毗鄰漠北,這些年北元分裂,韃靼和瓦剌內訌不斷,才使邊界安寧,可再過幾年,一旦蒙古人內部清肅,他們必然會大舉南侵,那時他又如何能抵擋得住?
朱棣長長地嘆了口氣,他慢慢地又走回桌前,拿起了呂思遠的信。
……
京城,燕軍北撤的消息使大街小巷又開始熱鬧起來,隨著政局平穩和李維正登上相位,大明的經濟漸漸地又開始復甦了,最明顯的就是房價的飆升,在李景隆兵敗時曾經出現了大規模的房屋甩賣,最繁華的府東街的店鋪一度跌倒了二千兩白銀,現在就算是最普通街道的店鋪也要千兩白銀以上,而府東街的店鋪更是漲到了萬兩白銀以上,而且有價無市,根本就沒有門面出售。
這天上午,天氣晴好,端午佳節將至,府東街上人潮如海,各個大店鋪皆生意火爆,店鋪夥計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新茶上市,有上好龍井,雲霧毛尖,鄙店名茶薈萃,各位茶客來看一看啊!價格優惠。」
……
「日本珍珠、精雅摺扇,都是剛剛到貨,各位鄉親,圖個新鮮啊!」
「上品高麗參,皆是百年陳色,識貨的請進!」
……
各大店鋪皆使出渾身解數招攬顧客,有的請來雜劇名角即興表演,有的請來書法名家寫字留念,這其中在府東街占地最大的商號是姑蘇顧記,足有八家大門面,它們從最早的顧記糕點發家,做出了天下第一名點,不僅成為名門大戶人家必備,而且也是宮廷貢品,先帝朱元璋尤其喜愛,使顧記糕餅財源滾滾,但顧及糕餅的大東主顧英卻不滿足於做糕餅,她在四年前傾囊而出,成立顧記商號,大江南北的主要城市都有分號,專做糧食、茶葉、糖等大宗買賣,去年又利用店鋪暴跌之機,一口氣吃了七家大店鋪,經營著各種商品,去年甚至還開始涉足海外貿易。
消息如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關中,整個關中大地一片歡騰,三天後,潼關的十萬大軍正式向朝廷投降,接受改編,至此,李維正的天下之棋,圓滿地走完了陝西一局。
……
『啪!』一聲脆響,李維正將一顆黑子落在棋盤上,對解縉微微笑道:「這一局,先生可輸了!」
解縉瞅著棋盤半天,只見大勢已去,只得推枰認輸,苦笑道:「相國,你這一局棋和關中之棋頗有點相似啊!先曉之以誘惑,再出其不意,以奇襲來殺人奪城,我算是認識你的手段了。」
「怎麼了,你認為我的關中策略勝之不武嗎?」李維正似笑非笑地問道。
「勝之不武倒沒有,很及時地截斷了燕王西進之路,這是一步高明之極的棋,只能說秦王沒有看出相國的真實態度,他還以為自己有利用價值,想用它換取後半生的榮華富貴,不料相國卻一刀把他宰了。」解縉搖了搖頭,仿佛對李維正的這個決策不太理解。
「你覺得我殺他可惜了嗎?」
「是有一點,他可是先帝的長子,又順從聽話,利用價值很高,殺了他是有點可惜了。」
李維正卻淡淡一笑道:「殺了他換取西安府和關中民眾的支持,我倒覺得很值得。」
「相國這是何意?」解縉一怔,他聽出李維正話中有話。
「很簡單,明年我打算繼承先帝遺志,重啟遷都長安的計劃,讓我的唐制再走得順利一點。」
……
第二百八十四章 紅參案(一)
夜色深沉,大名府的驛站內,燕王朱棣背著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兩封來自北平的快信就放在桌子上,一封信是軍師姚廣孝寫來,只有簡短的幾句話,卻改變了整個天下的局勢。
「朝廷軍已經占領關中,秦王被殺。」
朱棣就是聽到了這個傳聞才退兵,現在傳聞被證實了,他心中便有一種難以言述的焦慮和惆悵,這就意味著他西去的道路被封死了,此刻,他開始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他離那個位置已經漸行漸遠了。
現在該怎麼辦?
姚廣孝的建議是韜光養晦,以河北和山西為根基,增強實力,等待南朝變天的機會。
但桌上還有另一封信,卻是呂思遠給他寫來的密信,同樣也提出以河北和山西為根基,但他的另一半建議卻和姚廣孝恰恰相反,「日久根深,當促南朝儘快變天。」
就這麼短短的一句話,朱棣卻明白了呂思遠的苦心,機會是等不來,只有自己創造。
姚廣孝和呂思遠都一樣看出了大明遲早要變天,李維正的所作所為只能哄哄那些書生文人,什麼恢復唐制,統統都只不過是藉口,削弱皇權,增強相權,不就是增加他李維正的權力嗎?機會到來之時,他或許又會鼓吹堯舜的禪讓制了,把大明江山讓給他李維正,那是就是大明變天之時,可到了那時,他朱棣還會有機會嗎?
朱棣忽然想到了什麼,不由冷笑了一聲,或許姚廣孝的意思是把這個機會留給長子朱高熾吧!
他慢慢走到窗前,凝視著院子裡的一株桃樹,桃花早已經謝了,枝繁葉茂,他不由想到了自己,自己已經四十餘歲了,但登基之路依然遙不可及,難道這一輩子就這樣做一個寂寞無名的藩王嗎?
況且他所在的河北和山西兩地都毗鄰漠北,這些年北元分裂,韃靼和瓦剌內訌不斷,才使邊界安寧,可再過幾年,一旦蒙古人內部清肅,他們必然會大舉南侵,那時他又如何能抵擋得住?
朱棣長長地嘆了口氣,他慢慢地又走回桌前,拿起了呂思遠的信。
……
京城,燕軍北撤的消息使大街小巷又開始熱鬧起來,隨著政局平穩和李維正登上相位,大明的經濟漸漸地又開始復甦了,最明顯的就是房價的飆升,在李景隆兵敗時曾經出現了大規模的房屋甩賣,最繁華的府東街的店鋪一度跌倒了二千兩白銀,現在就算是最普通街道的店鋪也要千兩白銀以上,而府東街的店鋪更是漲到了萬兩白銀以上,而且有價無市,根本就沒有門面出售。
這天上午,天氣晴好,端午佳節將至,府東街上人潮如海,各個大店鋪皆生意火爆,店鋪夥計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新茶上市,有上好龍井,雲霧毛尖,鄙店名茶薈萃,各位茶客來看一看啊!價格優惠。」
……
「日本珍珠、精雅摺扇,都是剛剛到貨,各位鄉親,圖個新鮮啊!」
「上品高麗參,皆是百年陳色,識貨的請進!」
……
各大店鋪皆使出渾身解數招攬顧客,有的請來雜劇名角即興表演,有的請來書法名家寫字留念,這其中在府東街占地最大的商號是姑蘇顧記,足有八家大門面,它們從最早的顧記糕點發家,做出了天下第一名點,不僅成為名門大戶人家必備,而且也是宮廷貢品,先帝朱元璋尤其喜愛,使顧記糕餅財源滾滾,但顧及糕餅的大東主顧英卻不滿足於做糕餅,她在四年前傾囊而出,成立顧記商號,大江南北的主要城市都有分號,專做糧食、茶葉、糖等大宗買賣,去年又利用店鋪暴跌之機,一口氣吃了七家大店鋪,經營著各種商品,去年甚至還開始涉足海外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