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兩派人的爭論最終不歡而散,齊王李無吉始終不肯在派兵上鬆口,萬般無奈,李建成只得返回了東宮,車駕上,李建成心事重重他在考慮最後的對策儘管有些事情他不願面對也不想去考慮,但隨著危機越來越深,時間也越來越緊迫,他也沒有選擇餘地了。

  或許讓秦王回京,才是解決危機的最終辦法,讓秦王來對付無吉,不過,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他還需要做一件事,他需要去拜訪羽林軍大將軍長孫順德,想到這李建成立刻令道:「去皇城!」

  ……

  新平縣,這裡距離淺水原約八十里,是從淺水原南下後的第一座縣城,在淺水原兵敗後,李世民率殘軍撤退到這裡,整頓敗兵,只剩下一萬七千餘人,軍隊已經損失大半,更重要的是,唐軍糧食軍資喪失殆盡,新平縣存儲的糧食只能夠唐軍食用四天。

  也就是說,三天之內,如果糧食沒有能及時送到新平縣,那麼就算隋軍不南下,唐軍也不得不撤離新平縣,返回長安。

  夜幕中,李世民背著手在縣城牆上慢慢地走著,思慮重重,他要考慮大唐的未來,考慮自己的命運,其實李世民心裡很清楚,荊襄兵敗後,大唐就已經註定了滅亡的命運,漢中被隋軍攻占,滅亡的時刻即將來臨。

  大勢已定,這個時候,就算唐軍再打贏一次勝仗也改變不了最終失敗的命運,李世民心中充滿了苦澀,如果沒有楊元慶出現,只要隋朝滅亡,那麼不管是薛舉、劉武周、梁師都、竇建德還是李密、王世充、蕭銑,對唐朝而言,殲滅他們都不在話下,因為這些割據軍閥沒有根基,得不到類似關隴貴族之類舟勢力支持,他們註定無法長久。

  但楊元慶建立的新隋朝卻不同,他不僅得到了隋朝勢力的支持,還得到了山東士族的權力支持,正是有這些勢力的支持,才使新隋朝站穩了河東、河北,一步步蠶食天下。

  而唐朝,成也是關隴貴族,敗也是關隴貴族,如果不是關隴貴族對土地的大量控制,如果唐朝能夠順利推行均田令,唐軍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被動了。

  「殿下還想再和隋軍一戰嗎?」不知何時,房玄齡出現在他的身後。

  李世民點了點頭,嘆息道:「就這麼失敗了,真的不甘心啊!」

  「殿了我覺得你應該放手了。」房玄齡低聲說道。

  李世民半晌沒有說話,他凝望著夜色沉默了,夜色很深,黑得他看不見盡頭。

  「殿下還打算回長安嗎?」房玄齡很含蓄地問。

  李世民苦笑一聲,「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他背著手望著夜空,長長嘆息一聲,「就算奪位成功,可是當亡國之君,又有何意義?」

  就在這時,一名報信騎兵疾速奔來,片刻奔至城下大喊:「我是太子殿下派兵給秦王送信,請速速開門!」

  不多時,幾名士兵將報信兵帶上城頭,來到李世民面前,報信兵取出一封信,雙手呈給李世民,「太子殿下的緊急信件請秦王一先……」

  李世民接過信件打開,一名親兵點燃了火把,照亮信件,李世民看了一遍,臉上止不住地冷笑,事到如今,齊王還是緊捏軍權不放,看來他是很希望自己回京了,既然如此,那就成全他吧!

  李世民不再有疑慮,立刻令道:「傳我的命令,大軍集結,立刻返回長安。」

  卷二十 長風破浪會有時 第八十八章 隋唐大戰(十八)

  淺水原之戰結束後,楊元慶並沒有立刻揮師南下,而是讓軍隊休整兩日,他很清楚長安發生的內訌。

  如果隋軍逼得太緊,反而會使三兄弟齊心禦敵,如果稍微松一松,那麼他們的內訌必將爆發,這樣一來,他最後奪取長安,也就不用太費多大的周折。

  楊元慶很清楚現在的局勢,北線十萬大軍,東線十五萬軍隊,還有西線的十萬隋軍也突破了大震關,殺進了扶風郡,向長安進發,還有南線的五萬整編後隋軍也封鎖了所有的南下通道,即將有三十五萬大軍兵困長安,不管唐軍再怎麼折騰,都大勢已去。

  此時隋軍大營也離開了淺水原,正緩緩沿著涇水河谷南下,最終駐紮在距離新平縣約十五里的一片河谷曠野中。

  兩更時分,剛剛入睡的楊元慶被親兵叫醒了,「殿下!殿下!」

  楊元慶坐起身問道:「什麼事?」

  「斥候傳來情報,新平縣的唐軍已經向南撤離了,牛將軍請示殿下,要不要集結軍隊?」

  楊元慶起身走出大帳,只見牛進達和幾名斥候正站在帳外等候命令,見楊元慶出來,牛進達立刻上前稟報,「啟稟殿下,唐軍正在撤離新平縣,我們是否追擊?」

  楊元慶眯著眼望著黑沉沉的夜空,他毅然下令道:「立刻集結四萬騎兵,連夜追擊唐軍!」

  命令下達,一刻鐘之內,四萬騎兵迅速集結,楊元慶親率領四萬鐵騎兵,衝出大營,沿著寬敞的馳道,向南方疾馳而去,大地震動,氣勢奔騰。雷鳴般的馬蹄聲傳出數里之遙。

  李世民率領軍隊離開新平縣已有四十里,進入了寬闊的關中平原,這時,幾名斥候疾奔而至,驚恐萬分稟報導:「殿下,隋軍騎兵殺來了!」

  李世民大吃一驚,回頭向北望去,只見北方灰濛濛一片。渾塵瀰漫,遮蔽了月色。

  很快,大地開始顫抖起來,悶雷般的馬蹄聲在北方響起,唐軍驚恐地大喊起來,「隋軍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