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9頁
當然,這也和劉弘基得到的消息有關,李神通想奪盛彥師的軍權,才迫使盛彥師轉而效忠秦王。
劉弘基連看兩遍信,大喜道:「盛將軍願意效忠秦王,是大唐之幸也,不知我們怎麼合兵?」
王耀笑道:「我家將軍的意思是我們今晚就動身,分頭前去渭河渡口,在渭河渡口匯兵,然後一起南渡。」
這個方案不錯,劉弘基當即道:「那就一言為定,我今晚就動身。」
劉弘基也擔心夜長夢多,他送走了王耀,當天晚上便集結軍隊離開潼關,向渭河渡口方向進軍。
天剛亮,劉弘基的軍隊抵達了渭河渡口,盛彥師的軍隊已經先到了,大軍已開始渡河,這時盛彥師派來親兵請劉弘基前往『東去閣』一聚。
東去閣是一家酒肆,位於渡口,緊靠渭河,是專門送別親友小酌之地,此時劉弘基再沒有任何懷疑,便帶著十幾名親兵前往東去閣。
這時,王耀已在大門前等候,他抱拳笑道:「我家將軍已樓上置酒等候,劉將軍請!」
劉弘基聽到樓上傳來悠揚的絲竹聲,還有歌女在唱小曲,他便吩咐親兵在門外等候,自己欣然向二樓走去。
可上了摟,樓上廳堂內卻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劉弘基一下子愣住了,就在這時,只聽一聲摔杯聲響,兩邊衝出數十名刀斧手,劉弘基躲閃不及,頓時被亂刀砍死。
在劉弘基被殺的同時,他的十幾名親兵也被數百士兵包圍,全部殺盡,這時,東去閣點燃了,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埋伏在四周的數萬周軍殺來,將劉弘基的軍隊團團包圍。
主將已死,一萬軍隊沒有了主心骨,紛紛向周軍投降,盛彥師也同時率領兩萬軍向張鉉投降。
第1243章 走投無路
李孝恭就在渭水對岸眼巴巴地等待著盛彥師和劉弘基的軍隊渡河前來投奔自己,但最後等來的消息確實劉弘基被殺,盛彥師已投降了周軍,這讓李孝恭失望萬分,此時又傳來消息,徐世績的四萬大軍已出了子午口,進入了關中,正向藍田縣殺來,如果他再不撤退,就沒有機會了。
萬般無奈,李孝恭只得率領軍隊向西撤退,這時,李孝恭的軍糧即將告盡,沿途也沒有補給,當然,他可以去京城要糧食,但這又是他絕不願做之事,他寧可戰死,也絕不會去向李元吉乞討糧食。
李孝恭已走投無路,現在他現在除了和李神通進行再次談判外,再也想不到別的辦法。
李神通的軍隊並不在長安,而是在長安以西約八十里外的始平縣,這是李神通的精明之處,他一方面表示支持李元吉登基,但同時又不相信李元吉,他知道自己的軍隊一旦進了長安城,以李元吉和卑鄙和崔文象的毒辣,很可能就會發動兵變,搶奪自己的軍權。
軍隊還是留在自己的手中比較好,與此同時,他又盯上了李孝恭的軍隊,他知道李孝恭向南無法返回漢中,向西他又不肯進長安,向北也無法進安定郡,向東會遭遇張鉉的主力大軍,那他只有一條路,最後不得不來找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幫他。
李神通看透了李孝恭已走投無路,他像個漁翁一樣,穩坐釣魚台,等李孝恭自投羅網。
這天下午,斥候巡哨傳來消息,李孝恭的軍隊出現在大營十里外,李神通大喜,急忙派長子李道彥前去面見李孝恭。
這時,李孝恭糧食已盡,如果李神通還不肯幫自己,那他只有殺馬給士兵們充飢了。
李孝恭已遠遠看見了唐軍大營,他還是有點躊躇,自己來求李神通是否明智。
就在這時,遠處奔來一隊騎兵,為首之人正是李神通的長子李道彥,有親兵將他帶到了李孝恭面前,李道彥老遠便抱拳道:「賢弟,父親令我特來迎接!」
李孝恭苦笑一聲,上前和這位族兄見了禮,「孝恭糧食已盡,只得來求兄長和二叔幫忙了。」
「一家人說這話就見外了。」
李道彥很誠懇地說道:「父親覺得和賢弟之間有點誤會,特讓我前來澄清。」
李孝恭問道:「不知兄長所說的誤會是指什麼?」
「首先我要明確告訴賢弟,我父親絕不同意李元吉登基,只贊成他為攝政王,只是為了大局才不得不做違心的表態。」
李孝恭心中頓時有了一線希望,問道:「那二叔是否支持秦王登基?」
李道彥還是搖搖頭,「我父親也不支持秦王登基,他只是支持聖上,聖上傳位給誰,他就支持誰,但現在聖上還昏迷不醒,張鉉大軍已殺入關中,為了一致抗敵,我父親才做了違心之舉,我父親的意思,大家現在要一致對外,等把周軍驅逐出關中,大家再坐下來好好商量,都是自己兄弟,為什麼一定要殺得你是我活?」
李孝恭默默點頭,他不得不承認李神通的話有道理,現在大敵當前了,大家應該一致對外。
「孝恭可願與我一同入營?」李道彥笑問道。
李孝恭已走投無路,只得答應了,「好吧!我願跟隨二叔,不過我堅持不承認李元吉登基。」
「父親絕不勉強,事實上,父親也只是表面上承認,他十分痛恨李元吉毒害天子,如果真心擁戴他,早就去長安城了,還會駐兵在這裡嗎?」
「兄長說得有道理。」
李孝恭回頭令道:「傳令大軍進營!」
劉弘基連看兩遍信,大喜道:「盛將軍願意效忠秦王,是大唐之幸也,不知我們怎麼合兵?」
王耀笑道:「我家將軍的意思是我們今晚就動身,分頭前去渭河渡口,在渭河渡口匯兵,然後一起南渡。」
這個方案不錯,劉弘基當即道:「那就一言為定,我今晚就動身。」
劉弘基也擔心夜長夢多,他送走了王耀,當天晚上便集結軍隊離開潼關,向渭河渡口方向進軍。
天剛亮,劉弘基的軍隊抵達了渭河渡口,盛彥師的軍隊已經先到了,大軍已開始渡河,這時盛彥師派來親兵請劉弘基前往『東去閣』一聚。
東去閣是一家酒肆,位於渡口,緊靠渭河,是專門送別親友小酌之地,此時劉弘基再沒有任何懷疑,便帶著十幾名親兵前往東去閣。
這時,王耀已在大門前等候,他抱拳笑道:「我家將軍已樓上置酒等候,劉將軍請!」
劉弘基聽到樓上傳來悠揚的絲竹聲,還有歌女在唱小曲,他便吩咐親兵在門外等候,自己欣然向二樓走去。
可上了摟,樓上廳堂內卻空空蕩蕩,什麼都沒有,劉弘基一下子愣住了,就在這時,只聽一聲摔杯聲響,兩邊衝出數十名刀斧手,劉弘基躲閃不及,頓時被亂刀砍死。
在劉弘基被殺的同時,他的十幾名親兵也被數百士兵包圍,全部殺盡,這時,東去閣點燃了,濃煙滾滾,火光沖天,埋伏在四周的數萬周軍殺來,將劉弘基的軍隊團團包圍。
主將已死,一萬軍隊沒有了主心骨,紛紛向周軍投降,盛彥師也同時率領兩萬軍向張鉉投降。
第1243章 走投無路
李孝恭就在渭水對岸眼巴巴地等待著盛彥師和劉弘基的軍隊渡河前來投奔自己,但最後等來的消息確實劉弘基被殺,盛彥師已投降了周軍,這讓李孝恭失望萬分,此時又傳來消息,徐世績的四萬大軍已出了子午口,進入了關中,正向藍田縣殺來,如果他再不撤退,就沒有機會了。
萬般無奈,李孝恭只得率領軍隊向西撤退,這時,李孝恭的軍糧即將告盡,沿途也沒有補給,當然,他可以去京城要糧食,但這又是他絕不願做之事,他寧可戰死,也絕不會去向李元吉乞討糧食。
李孝恭已走投無路,現在他現在除了和李神通進行再次談判外,再也想不到別的辦法。
李神通的軍隊並不在長安,而是在長安以西約八十里外的始平縣,這是李神通的精明之處,他一方面表示支持李元吉登基,但同時又不相信李元吉,他知道自己的軍隊一旦進了長安城,以李元吉和卑鄙和崔文象的毒辣,很可能就會發動兵變,搶奪自己的軍權。
軍隊還是留在自己的手中比較好,與此同時,他又盯上了李孝恭的軍隊,他知道李孝恭向南無法返回漢中,向西他又不肯進長安,向北也無法進安定郡,向東會遭遇張鉉的主力大軍,那他只有一條路,最後不得不來找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幫他。
李神通看透了李孝恭已走投無路,他像個漁翁一樣,穩坐釣魚台,等李孝恭自投羅網。
這天下午,斥候巡哨傳來消息,李孝恭的軍隊出現在大營十里外,李神通大喜,急忙派長子李道彥前去面見李孝恭。
這時,李孝恭糧食已盡,如果李神通還不肯幫自己,那他只有殺馬給士兵們充飢了。
李孝恭已遠遠看見了唐軍大營,他還是有點躊躇,自己來求李神通是否明智。
就在這時,遠處奔來一隊騎兵,為首之人正是李神通的長子李道彥,有親兵將他帶到了李孝恭面前,李道彥老遠便抱拳道:「賢弟,父親令我特來迎接!」
李孝恭苦笑一聲,上前和這位族兄見了禮,「孝恭糧食已盡,只得來求兄長和二叔幫忙了。」
「一家人說這話就見外了。」
李道彥很誠懇地說道:「父親覺得和賢弟之間有點誤會,特讓我前來澄清。」
李孝恭問道:「不知兄長所說的誤會是指什麼?」
「首先我要明確告訴賢弟,我父親絕不同意李元吉登基,只贊成他為攝政王,只是為了大局才不得不做違心的表態。」
李孝恭心中頓時有了一線希望,問道:「那二叔是否支持秦王登基?」
李道彥還是搖搖頭,「我父親也不支持秦王登基,他只是支持聖上,聖上傳位給誰,他就支持誰,但現在聖上還昏迷不醒,張鉉大軍已殺入關中,為了一致抗敵,我父親才做了違心之舉,我父親的意思,大家現在要一致對外,等把周軍驅逐出關中,大家再坐下來好好商量,都是自己兄弟,為什麼一定要殺得你是我活?」
李孝恭默默點頭,他不得不承認李神通的話有道理,現在大敵當前了,大家應該一致對外。
「孝恭可願與我一同入營?」李道彥笑問道。
李孝恭已走投無路,只得答應了,「好吧!我願跟隨二叔,不過我堅持不承認李元吉登基。」
「父親絕不勉強,事實上,父親也只是表面上承認,他十分痛恨李元吉毒害天子,如果真心擁戴他,早就去長安城了,還會駐兵在這裡嗎?」
「兄長說得有道理。」
李孝恭回頭令道:「傳令大軍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