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信皮上寫著:『周右衛大將軍、宋國公羅士信致韋松將軍』,竟然是羅士信寫來的信,羅士信就在這五千騎兵之中,韋松當然知道羅士信在周軍中的地位,是排在第一位,封右衛大將軍,羅士信親自率軍南下,這就意味著將要發生一場大戰役。

  「將軍,我們該怎麼辦?」旁邊一名郎將低聲問道。

  韋松看了看信,信中說他若願意投降周軍,後面即將有數萬大軍殺到,他可以向後軍投降,如果不願投降,也要求他按兵不動。

  韋松嘆了口氣道:「暫時不要輕舉妄動,看看形勢再說。」

  幾名將領都表示贊同,在這個關鍵時刻稍微走錯一步,他們的命運都會徹底改變,慎重行事才是王道。

  ……

  長武城,攻城血戰已經進行了近兩個時辰。

  長武城地勢稍高,從下向上有一個平緩的斜坡,長約三百餘步,此時在西面城下的斜坡上仿佛地獄一般,地面被烈火燒得漆黑,第一次進攻來不及撤回的數百名士兵喪身火海,屍體被燒成黑炭。

  緊接著第二次、第三次的進攻,同樣又留下了無數的屍體,斜坡上屍橫遍野,數十架殘破不全的梯子倒在泥土裡,但更多的卻是戰死的士兵,足有兩千餘人。

  有的被烈火燒得蜷縮了身子,已經面目全非,有人被長矛刺穿胸膛,臉上帶著臨時前的痛苦,有的人頭不見,屍體殘缺不全,有的……

  所有的一切都令人觸目驚心,甚至唐軍自己都不願意在西城進攻了,而是把戰場轉移到了北城。

  其實李世民完全可以繞城而過,直接殺向長安,但李世民看出城頭只有一千餘名守軍,如果他連這座小城都拿不下來,這會嚴重影響到他的信譽。

  更重要是,李世民的尊嚴讓他無法做到視而不見,他必須拿下這座堅城。

  李世民戰劍一揮令道:「傳我的命令,大軍再度進攻!」

  唐軍的進攻開始了,激烈的戰鼓聲再次響起,又有三千唐軍投入了攻城戰鬥,這已經是第四次攻城。

  長長的攻城梯出現了,城上赤旗飛揚,主將孫英下達了全軍上城的命令,城內備戰的五百士兵沖了城頭,加入到激戰之中。

  城下的唐軍組織五千弓弩手掩護軍隊進攻,只見箭如密雨,射向城頭,壓得周軍士兵抬不起頭,不斷有周軍士兵被射中,慘叫著從城頭上摔下。

  『轟!』的一聲巨響,碎石四濺,一架攻城梯搭上了北城頭,緊接著十餘架攻城梯先後搭上了城頭,數千唐軍士兵如蟻群般衝上,用刀砍、用長矛捅、用箭射,拼命衝上城頭。

  城上的滾木礌石如雹子般砸下,刀劈矛捅,血肉橫飛,周軍士兵用守城鋼叉叉住梯子向外猛推,一架長長的攻城梯被推出,向後翻到而下,梯子上響起一片驚恐的喊叫。

  第1239章 血戰長武(下)

  一名工程將領上前躬身施禮道:「啟稟殿下,五架投石機已經在山上安裝完成!」

  這次去長安,李世民特地攜帶了十架重型投石機零件。

  他早就發現北面兩百步外便是一座山崖,高出長武城七八丈,如果從山崖上向長武城投石,只需到次日天亮,城內一切都被砸城齏粉。

  李世民立刻下令搬了五架投石機的零件上山崖,在山崖上進行組裝,足足用了一個時辰,終於裝好五家重型投石機,它們居高臨下,可將百斤重石射到三百步外。

  「傳令發射!」

  在懸崖頂上,三架重型投石機已經準備就緒,數百名唐軍士兵正將十幾塊重達百斤的巨石運上懸崖,由於地方狹窄,另外兩架重型投石機則放在松林里為備用。

  投石機前已站滿了士兵,每架投石機前站著三十名士兵,投石機的鐵兜內各放了一塊巨石,他們已準備就緒,就在等秦王的命令。

  但在百步內的松林深處,幾名周軍士兵已經點燃了火把,他們在松林中飛奔,四處點火,很快,塗滿了火油的松林迅速燃燒起來,濃煙開始在松林上方飄起。

  正在等待發射命令的唐軍士兵發現了身後松林內起火,紛紛大喊起來,早已士兵們報告了李世民,李世民愕然看著山上滾滾濃煙,半晌嘆口氣道:「讓士兵們立刻撤退!」

  不用李世民下令,山上火勢迅猛,已經吞沒了兩架備用的投石機,正向三架投石機迅速逼近,唐軍士兵受不了熱浪炙烤,紛紛向山下奔逃。

  但大火併沒有止步於懸崖上一塊,松林乾燥,松脂易燃,使大火迅速向北蔓延,整個山頭都開始燃燒起來,就在唐軍數百步外,已經成了一片數百畝的烈火地獄。

  唐軍士兵們甚至都忘記了戰爭,呆呆望著這一幕,慘烈的情形震撼著每一個士兵的內心,這時,李玄霸忽然狂躁起來,他從小就怕火,烈火一再刺激著他的大腦,使他終於失去了理智,他大吼一聲,縱馬向斜坡上衝去,直奔長武城的南面城門,李世民大吃一驚,急令左右道:「弓箭掩護!」

  三千弓弩手迅速奔上,一起向城頭放箭,箭矢如雨,鋪天蓋地射向城頭,城頭上周軍士兵很快便被密集的箭矢壓制住,無法起身向下射擊已奔至城下的李玄霸。

  李玄霸故技重施,揮舞大錘向城門砸去,『咚!』一聲巨響,城門卻紋絲不動,這也是李世民沒有用攻城槌的原因,長武城的城門是用銅澆築而成,堅固無比,很難撞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