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孔代在西班牙的慘敗,給法軍的打擊太大了。絕對優勢的兵力之下,明軍不過是一次反擊,整個聯軍就崩潰了。其中值得總結的經驗很多,可以肯定的是,大明陸軍裝備和戰術都全面超越了這個時代。尤其是其軍隊的素質,更不是這個時代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可以比擬的。

  這種悲觀情緒,

  法軍名將蒂雷納被招進宮內,詢問關於這場戰爭的走向。面對皇帝的質詢,蒂雷納只能苦澀的表示。儘量爭取與大明和談吧。哪怕多爭取一天的時間也是好的,如果戰爭不可避免。唯一獲勝的機會就是在敵人登陸的時候,發起最猛烈的一擊。但是現在這個戰術很難實施,因為不知道敵人會從哪裡登陸。考慮到法軍的實際情況,穩妥的辦法就是集中一個重兵集團,在一個合適的位置,等待明軍的登陸。然後進行一次本土上的決戰,處處布放等於沒有防備。這麼說的理由很簡單,明軍太過強大了。兵力少了不起任何作用。

  就眼下的戰局來分析,蒂雷納主張主力雲集法國中部,庇里牛斯山脈方向反而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因為地形的緣故,明軍也不可能派出大軍來攻打那個方向,因為後勤補給肯定要出問題的,畢竟不是冷兵器時代了,現在的明軍作戰有很明顯的特點,對後勤非常依賴。這一點。看看明軍在西班牙登陸之後就能明白,他們花了很長時間做戰爭準備。蒂雷納還指出。這種站前周密準備,不動則已,一動則雷霆一擊的戰術,充分體現了明軍的作戰思想。同時還指出,經過情報人員的觀察發現,明軍的軍隊紀律和士兵素質。遠遠高於當今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他們或許身體不如歐洲士兵強壯,但是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則是頂尖的。

  毫無疑問,這是長期堅持訓練的結果,或者這麼說,明軍的更專業。

  蒂雷納說這個話是有根據的。現在的法國採用的裝備,都是大明採購和法國山寨的槍炮。甚至連步兵操典,都是從大明山寨來的。當然了,這個步兵操典來來路,就不能明說了。總而言之,法軍能在歐洲橫行,主要靠的就是大明先進的裝備,以及戰術上的山寨。線性隊列,排隊槍斃戰術,集中使用大炮等等,都是明軍玩剩下的東西,法軍學過來了。

  這些學習,都是在友好期間,通過各種關係做到的。那個時候,大明對法國的約束不那麼嚴格,即便是線膛的米尼步槍,法國都買了回來。如果不是膛線因為鋼材的質量不行,很難達到要求,法軍甚至都要大規模的裝備米尼步槍。(鋼材達不到要求,膛線打幾十下就廢)

  路易十四採納了蒂雷納的建議,糾集一個多達三十萬兵力的重兵集團,同時在沿海各地容易登陸的地區,設立哨所,準備人手,及時傳遞信息。問題是,他把這些事情交給了安茹公爵去做。戰術上因為法國的地形緣故,堅壁清野很難做到。因為真的不知道,敵人什麼時候登陸,只能耐心的等待。

  就在法軍無奈的等待之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大明帝國非洲軍團開啟了一次登陸作戰,目標是重要城市伊斯坦堡。

  因為地形的緣故,這一次作戰明軍絲毫沒有站前掩飾的意思。艦隊大搖大擺的出現在達達尼爾海峽附近海域,海面上有條舢板都撞沉了去。三天之後,海面上出現了遮天蔽日的船隊,一共三個步兵師,在海軍戰艦的掩護下,進行登陸作戰。

  為什麼不選擇走陸地呢?道理很簡單,後勤補給的問題沒法解決。不是大明生產不出來,而是你走陸地怎麼運啊?不可能放著地中海不用,去走陸地運輸。這就是明清兩朝,放著海運不用走漕運一樣。說到漕運,提一句,不是不知道海運好,而是漕運牽扯太大。利益關係太過複雜,這裡不多說了。

  明軍的登陸地點選在了恰納卡萊,這裡面對地中海,本身就有港口。登陸的過程極為順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在艦炮的轟擊之下,抵抗僅僅吃持續了一天就崩潰了。登陸之後的明軍,沿著海峽推進,徹底控制了達達尼爾海峽之後,巡洋艦隊穿過海峽,進入馬爾馬拉海,盤踞在此的敵軍船隻和艦隊,遭遇滅頂之災,不投降就擊沉。但是在這片海域內,海軍意外的沒有俘獲一艘大一點的船隻,儘管土耳其人的裝備落後,戰艦也就是垃圾,但是他們的卻一直在戰鬥。一周之後,登陸明軍在班德爾馬擊潰了三萬土軍,掃清了向前的障礙。

  嘴裡叼著一支捲菸,張廣德眯著眼睛,站在戰艦的甲板上,指著海岸上的那座城市道:“看見沒有,那就是伊斯坦堡,歐洲人更願意叫君士坦丁堡。曾經是東羅馬帝國的軍事重鎮,歷史上這個城市發生過多次激戰。十字軍東征期間,這個城市每一個角落都浸透了鮮血。”

  陳平沒有說話,而是默默的看著這個城市。這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難怪父親給非洲軍團的指令很明確,占領這裡,並且是長期占領。這一片海域,在大明出版的地理書上很明確的指出,黃金水道!

  現在,這裡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占領這裡之後,兩個國家之間就算結下死仇。這一點,陳平不介意,張廣德也不介意,大明似乎也沒人介意這個所謂的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現在的大明思維就是,好的地方就該搶過來。很奇葩的邏輯,但是人人都覺得應該這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