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海外聯盟正式成立之後,必然是一個獨立的政治體系。與大明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名義上的從屬關係,實際上的合作關係。不管你們承認不承認,實際上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對等的,這個對等還是建立在海外聯盟對大明沒有野心的前提下。”這話就更傷人了,但依舊是實話。在座的兩位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是你心在的大明心臟京師,也在陳燮的保護之下。朝廷的軍隊,真正起到作用的,還是過去的三邊總督旗號的下的西北方向。

  內閣那些人都是聰明人,腦袋是清楚的,不然也不能派這兩位來談判。

  “江戶和仁川,朝廷把領事機構撤出去,其他問題先維持現狀。今後怎麼辦,大方向有了,具體的執行沒有做好方案,先放一放。海外聯盟作為大明的一部分,對大明執行的是全面開放的政策。”說到這裡,陳燮停下了,端起茶杯喝一口,對面的兩位表情輕鬆了許多,因為蘇領事的問題引發的危機,看來已經基本解決了。陳燮只要求他們撤出來,沒有繼續追究的意思。既然如此,細節的談判就是今後的事情。

  “思華先生,外交部門今後的方向,在下這個主管閣臣一點頭緒都沒有,還請多多指教。”錢謙益這個時候開口了,問題問在點子上。

  “成祖年間,大明有機會通過海貿變成一個超級大國,可惜因為目光短淺,錯過了這個絕佳的機會。現在也不晚,我們可以合作,對周邊的國家,文武並進。以武力開道,迫使周邊小國屈服,然後以文教化之。通俗一點就是軍事、經濟、文化全方位的滲透,具體一點就是軍事打擊之後經濟掠奪,一切為了軍事、政治、文化的手段,都是為了大明的經濟利益服務。實際上大明的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已經很深刻了。現在大明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加深一下。總的來說,就是讓周邊國家在軍事手段面前屈服之後,全面接受大明的文化。官方文字必須是漢字,交流的時候必須說大明官話,周邊國家的市場必須對大明全面開放,通過這些方式,把這些國家慢慢的變成大明的一部分,或者是漢語文化圈的一份子。”

  兩人聽的是目瞪口呆了,錢謙益這個禮部尚書,更是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才好。陳燮根本就不管他怎麼想的,繼續道:“這種事情有歐洲國家已經做了一百多年了,仁義道德解決不了大明內部的問題,同樣解決不了外部問題。所以啊,還是現實一點,對內繼續講仁義道德,對外就必須講這些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他們再好,也改變不了什麼。”

  這套理論在這個時代絕對占據主流市場,大明這幫人精英階層,別說異族了,就算是同胞做奴才的現象比比皆是,大戶人家蓄奴在這個時代,真是太尋常了。所以外族這個東西,在大明被歧視太正常了。陳燮沒打算是扭轉這個觀念,甚至還在刻意營造一個氛圍,大明的人就是高人一等。

  “思華,你的意思是遠交近攻?”錢謙益的反應也是很快的,陳燮搖搖頭道:“只說對了一半,這麼說吧,歐洲國家已經從中古世紀的迷霧中走出來了,奴役這些國家的成本太高。所以,我們跟他們建立外交關係,加強經貿合作,互惠互利,做好文化侵略的長期準備。”

  錢謙益搖搖頭,表示不明白,陳燮也覺得自己表達的不是那麼清楚,想了想道:“這麼說吧,今後的五百年內,整個世界的人都會自覺的學習漢語,華元是這個世界上異國貿易之間的結算貨幣。算了,我估計這麼說你也還是不會明白,就按照我說的去做吧。派人去歐洲,與歐洲各國建立外交關係,將歐洲的情況傳回來,加快大明對歐洲的了解。”

  錢謙益再次陷入了思維停頓之中,實在是腦子裡之前沒這根弦,傳統的大明理藩院,玩是萬國來朝那一套,派人出去算幾個意思?

  第七百七十七章 滅藩

  很多東西這個時代的人根本就無法理解,不過對陳燮來說,理解不理解不重要,照我說的做就行了。對大明的內閣而言,他們關注的焦點肯定不是什麼歐洲列強,是個大明高官,首先考慮的都是陳燮這個對大明正統最大的威脅。萬里之外的歐洲,誰能顧的上。

  陳燮想做的事情,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呢?這裡不能不說,一個歷時人物給了陳燮靈感。這個人是英國人,名字叫赫德。這個執掌大清海關的英國人,在不斷的幫助英國加強對清朝的影響力的同時,打造了當是唯一跟“清廉”兩字個沾邊的政府機構,清朝海關。

  近代史上的列強對中國的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金融,通過借款抵押,慢慢的侵蝕了清朝的海關,一直到鹽稅。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大家自己去找資料看)。

  內閣不是要錢麼?好說,這個錢從哪來?讓陳燮自己掏腰包,傷害自己的利益來滿足大明的需求,這種事情陳燮才不會去做。那麼問題來了,怎麼解決這個矛盾。陳燮的想法就是拿下海關的控制權,通過談判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的大明沒有海關,只有船舶司,因為貪腐嚴重,走私成風,天津、福建兩地的船舶司,根本就沒有收入的增長可能。既然你們的人做不好這個事情,那就交給我來做,而且通過協議的方式,確保朝廷每年的收入比現有收入多的多,甚至還是逐年緩慢增長的趨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