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覺得這個名字有點熟悉,但是又一時想不起來了,主要是這些年,沒有怎麼去看那些歷史資料了。唯一記得的是,德川家光是沒有健在的適齡女兒的,所以這女的應該是從親戚家裡挑出來的作為養女,用於維繫德川家光和陳燮的關係。

  年過四旬的陳燮,看上去還很年輕,比較日本的男子,陳燮看著也就是三十歲的樣子。這個時候的淺宮顯子,心裡的忐忑變成了喜悅。本以為要給一個糟老頭子當側室,沒想到還是如此的年輕,長的高大帥氣,遠遠超過了她所見過的日本男子。

  車內有茶,不過是日本人搞的什麼茶道,顯子剛剛準備動手,就被陳燮抬頭攔住道:“不用了,我喝不慣這個。”日本這個茶道,喝不慣的人真心要命。茶這個東西,中國人喜歡泡著喝,日本人喜歡往裡頭加一堆東西,美其名曰茶道。還搞出一大堆的規矩,陳燮很不喜歡。

  一句話說的顯子呆住了,她的意思是顯示一下自己的能力,盡力的讓自己看起來配的上陳燮。可惜,這些東西陳燮不喜歡,她突然發現自己毫無用處了。瞬間變得極為惶恐的顯子,顯得有點手足無措,身後的兩個侍女,更是不安的拜服在地,不敢抬頭。

  “你不要想那麼多,對我來說,需要一個子女來繼承東瀛的王位。對你來說,只要努力的做好一個母親就夠了。”陳燮這話顯得有點無情,但卻是真話。說白了,就是需要這個女人來生一個自己的兒子,然後繼承東瀛王的位子,慢慢的把整個東瀛納入漢語圈。

  顯子的中文很一般,開口的聲音有點怪:“顯子明白了!”這個時候她想起的是被選中時聽到的一句話,“如果不能被東瀛王者看上,回家之後請自裁吧!”就是這麼殘酷的現實,一下就把十六歲少女的一點點憧憬砸的屍骨無存。

  蘇領事叫什麼名字陳燮都不知道,就知道是大明吏部派來的官員,如何定位與大明的關係,陳燮在離開京師之前已經跟內閣那幫傢伙達成了共識。南洋各地也好,朝鮮、日本也罷,都是大明下屬的海外聯盟的一個組成部分。這麼一來,曾經的大明屬國朝鮮和日本,現在又低了一個級別,先是屬於海外聯盟的一個小國,已經無法直接夠著大明了。也就是說,今後他們在外交關係上與大明沒關係了。至於那個蘇領事,本該在東征之後回國的。可惜,他沒能活到東徵結束。

  租界有個禮堂,平時開大會用的,現在這裡是靈堂了。蘇領事的屍體擺在棺木內,肯定是要運回大明去安葬的。在靈堂里陳燮看了一下這個倒霉蛋死後的樣子,蠟白的臉上全是驚恐,死的有點慘啊。

  接下來的事情讓陳燮頗為惱火,原因是事情徹查之後的報告。這個傢伙,勾結日本人就算了,還勾結大明的商人,前前後後販賣人口越三十萬人。每賣一個人,他就能收入兩個銀圓,也就是說這傢伙在租界幹了不到三年,就掙了六十萬銀圓。這還不算,蘇領事還參與到對日的軍火走私貿易之中。這個走私還真的跟陳燮體系沒太大的關係,主要是從大明軍隊中得到的滑膛槍和滑膛炮,大明商人運到日本後,高價出售給日本的叛軍。

  影子的效率很高,很快就查清楚了,這傢伙從軍火走私中,至少火力二十萬。為什麼這麼說呢?道理很簡單,他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提供租界來出來的通行證,這玩意在日本各地都是橫著走,除非遇見劫道的。更可恨的是,這傢伙什麼錢都掙,不管是哪裡來的商人,只要給錢,一律給開通行證。因為這個傢伙,租借駐軍的一個營新軍,上上下下都被拖下了水。看完報告的陳燮,二話不說便下令,租界駐軍全部繳械,裝船丟去印度,個人財物全部沒收充公。除此之外,陳燮還下令抓那些走私商人,管你是什麼來頭,軍隊出動,按照從蘇領事住所里找到的一份名單抓人。

  為啥這麼惱火,理由很簡單,租界這個地方是收稅的。船隻停靠港口收費不說,貨物上岸也是要收稅的。現在這王八蛋拿租界的碼頭走私,根本就收不到多少稅啊。

  最終陳燮給蘇領事的死亡定性為橫徵暴斂,激起民憤,為亂民所殺。這樣一來,徹底的把幕府那邊給撇開了。當然了,在此之前,德川家光是不知道陳燮的處理結果的。當天夜裡,陳燮進駐江戶,這裡有德川家光特意準備的下榻地。

  德川家光做的很徹底,直接給自己的將軍府讓了出來,牌匾也換成了“東瀛王府”四個字,為什麼不是“日本王府”,很簡單,陳燮當著他們的面,從來都不說“日本”二字。提到日本,就是東瀛。老大都這麼定性了,他還能怎麼地。

  如何改組日本現有的政府結構,陳燮很是偷懶,直接就照搬了近代的一些制度,隨便加點東西進去,就變成了新的日本制度。就在陳燮很不客氣的自封“東瀛王”的時候,所謂的“日本天皇”,正在京都的一個破院子內瑟瑟發抖。

  第七百七十二章 禪位之前

  一個連的士兵把這個院子圍的嚴嚴實實,邁步進門的倒不是正規軍隊,而是目前的頭號狗腿子山內豐昌,還有剛剛放下武器,爭取表現機會的島津父子三人,其後都是換了一身行頭的隨從。

  禪位詔書已經擬好了,就擺在一張破桌子上,當著“天皇”的面,拿著人家的印章 蓋上印的瞬間,島津綱貴渾身的力氣好像用完似得,沉重的喘息,默默的看了一眼縮在角落裡發抖的“大和民族的象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