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嗯,很好,接上線,開始試驗吧。”不想在這個話題上多說,陳燮立刻下令開始。兩個助手一直低頭等待,聽到這句立刻各自上了椅子,做好一切準備,就等陳凡說開始。

  第七百四十三章 東瀛局面

  滴滴滴……!聲音很脆,悅耳的讓人有醉酒的眩暈感。陳凡的研究走了捷徑,交上來的報告裝了好幾個箱子,很簡單的東西,花了近兩年才完成的複製。技術原理上完全吃透了,不是單純的會用,要知道吳琪帶來了手搖電話,卻沒有帶來電報機。

  一份抄報送到桌上,阿拉伯數字對應的是《說文解字》上的一個一個字。因為要一個字一個字去翻找,翻譯的過程有點慢,這個細節陳燮主意到了,不動聲色的等著他們翻譯出來。陳凡拿著翻譯好的電文遞過來:“譯完了,是一首唐詩中的兩句。”陳燮接過來一看,兩隻黃鸝鳴垂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給那邊發報,祝賀成功,你們開創了一個時代

  !這一新時代的偉大創舉,輝耀著中華民族科技發展的歷史,必將被銘記史冊!——陳燮致權利研究人員!”陳凡聽了這話,轟的一下,渾身血液都湧上了腦門。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得到父親如此高度的認可!

  顫抖著手,記錄下這段文字,陳凡親自上前,讓發報員起來,自己坐上去,深呼吸之後平靜下來,先將文字編成數碼,然後顫抖的手一下的擊打。電報發完,等了不到十分鐘,回電來了,翻譯完畢之後,陳凡用顫抖的語氣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萬歲!”

  就這麼一段話,陳燮知道那邊至少有一個人是復興社的成員。實驗成功了,陳燮面帶微笑,抬手鼓掌。現在眾人紛紛跟隨。掌聲雷動!少頃,掌聲停止!陳燮走到中間,眾人屏住呼吸,等待他的講話。

  “從大沽口的軍用碼頭到這裡,大概是三十里地。用最快的馬來跑。也得半個時辰才能拿到消息。就在剛才,我親眼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時刻,轉瞬之間,完成了消息的傳遞。我想大家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恭喜陳凡和他的同伴們!你們創造了歷史,開啟了科技之光取代神跡的征途!……。”

  海風拂面。父子二人難得並肩而行,鐵路邊上的硬地,緩緩而行。鐵道延伸處是視線的盡頭,站定之後,陳燮突然回頭笑道:“兒子。我為你感到自豪!”陳凡的反應就像一個醉漢,呆呆的笑了起來。陳燮伸手拍拍他的肩膀道:“準備大幹一場吧,從遼東開始,把電報線路鋪起來。你要帶出一個團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十幾個人的小打小鬧。對了,書房裡還有更先進的電報技術資料,我希望你能在有線電報的基礎上。研究出無線電報。”

  陳凡使勁的點點頭:“這是兒子畢生的奮鬥目標!”陳燮笑了,背著手繼續往前走了一段才道:“我剛才主意到,你們在翻譯電碼的時候。需要用到《說文解字》。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不妨把一些常用字選出來,編成一個專用的電碼本,這樣可以提高翻譯電文的速度。”

  陳凡再次使勁的點點頭,甚至從口袋裡摸出一個小本子,飛快的記錄下來。看了一眼繁體字。陳燮微微皺眉,心說是不是搞一個簡體字出來。然後在海外聯盟推廣呢?

  就在此時,陳子龍匆匆而至。一番低語後,陳燮點點頭道:“我知道了,這就來。”

  陳子龍走了,陳燮回頭對陳凡道:“你看,想跟你多聊一會都不行,事情太多了。回去之後,先別著急鋪線路。做一個計劃,統籌安排好整個發展的路線。首先是人才的培養,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人。同時可以啟動規劃線路和資金的籌備。我建議你啊,沿著鐵路鋪設線路為最佳方式,這樣一來鐵路集團有點急事,就得照顧你的生意。資金的問題,你去找你大哥。其次才是具體的工作和如何經營的問題。最後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買賣。”

  送走滿懷激盪的陳凡,陳燮回到專列跟前時,德川的特使保科正之已經等在這裡,看見陳燮走來,快步上前,三步之外便跪地伏身,口稱:“保科正之見過上國陳公爺、議長閣下!”

  陳燮不動聲色的站在原地,也不說扶起他來,安靜的盯著看了一會才信步上了車,顯得很無禮。保科正之不敢有任何動作,保持伏地的姿勢,等到陳燮上了車,才敢微微抬頭。陳子龍在一邊看的清楚,心道思華先生不是無禮之輩,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華夷之說麼?對這些外藩小臣,不用給他們好臉色?歷數前朝之事,東瀛也好,高麗也罷,都是表情恭敬而求偏安一隅,所謂朝貢也都是賺的盆滿缽滿回去。

  過去的對外政策一直是陳燮反對的重點,以前要虛名的時代,到了陳燮這裡就變成了重實際利益。過去那種拿國家的錢,換一些外藩的吹捧的做法,現在已經不會再出現了。經歷過崇禎年國家窮的揭不開鍋的歲月,大明官員中間有相當一部分變得非常務實。

  當然了,保科正之是不會去京師見那些文臣的,他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來求陳燮。

  作為日本內亂的幕後黑手,陳燮怎麼可能不知道日本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

  陳子龍把保科正之扶起來,帶著埋怨的語氣道:“幕府太不爭氣了,這十年的光景,前前後後借款百萬銀圓,採購軍械無數,居然還不能平定內亂。還有日本那個狗屁的天皇,巴掌大的地方,也敢稱天皇,真是井底之蛙。大明有自己的事情,不好過多的干涉東瀛的內政,本指望德川將軍能解決那個盜名欺世之輩,沒曾想現在搞成這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