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記住這個問題,老錢趕緊交代自己的隨從斷後,領著這些自己扛著行李卻非常輕鬆的教書先生們出了碼頭,找個茶館招呼大家坐下休息,交代隨從去華亭縣衙報信。

  “各位,一直沒告訴大家,不是不想說,而是上面交代,怕大家有牴觸情緒,不願意離鄉背井的來此就職。”老錢做了一圈揖,眾人聽了都納悶的看著老錢,最後還是張登高站起道:“老錢,難道說我們可以拒絕不來?”老錢點點頭道:“上面是這麼說的。”

  “哎……!”無數的嘆息聲響起,總算有人抱怨道:“我說呢,陳老爺就不是強人所難的主,原來是這樣。算了,這都到了江南了,既然是陳老爺需要大家來這地界,那就別抱怨了。”

  就這麼一句,大家又都安靜了,老錢心說我都奇了怪了,怎麼這麼好說話這是?

  看看眾人頂多低聲互相交流,老錢覺得這事情透著一股詭異,這可都是讀書人啊,遼東登州各個學堂里抽調的先生。這要是江南的讀書人,還不得先鬧騰一陣再說啊?

  趁著休息的時間,老錢抓緊介紹這一次來江南的目的,眾人雖然多少有點不滿,但是也沒過激的反應。老錢現在一肚子的後悔,要不是出海之後就吐的昏天黑地,花了半個月才緩過勁來,也不至於錯過跟大家在海上交流的時間啊。早知道,就不該省錢走海路了,走陸路雖然消費要大一些,但是不會受那麼大的罪不是?

  還沒到飯點,茶館裡的人不多,難得在華亭街上出現的陳燮,手裡拿著一份明報,看著上面最新的消息。京師的消息其實陳燮都知道,他在意的是上面轉載的一些文章 。御前擴大會議後,京師的風聲徹底扭轉了,官員紛紛在報紙上撰文,讚許朱慈烺有“仁宗”之風。

  明朝歷史上被稱作“仁宗”的,也就是朱高熾這麼一位了。文臣對皇帝的態度可見一斑,“仁宗”二字可是很高的評價了。當然了,現在不過是初現端倪,所以才“之風”。

  第六百八十一章 法治是基礎

  陳燮可是很清楚這些文臣的尿性,只要朱慈烺讓出第一步,他們就會步步緊逼,不然大明自朱棣自後,文臣漸漸的掌握朝堂話語權是怎麼來的?皇權被逼著拉上太監製衡了,司禮監的批紅權面前,文臣真的跳不起來。張居正在給馮寶的信件中,語氣就極為恭敬。

  現在司禮監的披紅權取消了,文臣的春天又來了。繼續這樣下去,皇帝變成國家吉祥物是遲早的事情,這一點陳燮真是故意的。慢慢的拖著大明,走向自己想要的道路。

  錢文達是個活絡人,出手大方的包下整個大廳,這一百多號人可以有個臨時休息的地方。主要還是這個時代的通信不便,海上航行又沒個准數,不然也不至於出現這種情況。

  很快老錢就跟大家混熟了,這些人的資料他都有,一個一個的對上號,認識一下。什麼義務教育辦公室,他還掛了個副主任的名,今後要跟這些人打交道的。

  再怎麼有紀律,這也是一百多人,圍著桌子互相聊天,了解身邊的人和事情,這是正常情況。樓上的陳燮聽到了動靜,低頭看看表,時1間不對啊,上午十點十五分,怎麼會這麼熱鬧?出了雅間,看看門口的韓山和另外一個近衛,陳燮沒開口韓山就道:“老爺,來的是從遼東和登州接來的先生們,都沒帶家眷。”

  陳燮一聽這話便皺了眉頭,大明的人結婚的早啊,這一百多人九成九都是有家眷的,有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怎麼讓人孤身來此呢?也不知道那幫孫子是怎麼辦事的,這不是臨時調動。是長時間的事情。不過仔細一想,大明的人就是這個尿性,男的出門在外謀生,老婆在家帶孩子伺候老人,這是一種常態。真要把家眷接來,那麻煩可不少。

  嗯。這事情需要引起重視,別影響教學質量了,回頭把人叫來問一問再說。

  韓山在前,兩位身材矮小的女忍者在後,不緊不慢穿過大堂。樓下的教員們都不知道,他們與陳燮可能就這樣擦肩而過的時候,張登高的眼珠子突然圓了,嗖的站了起來,朝陳燮拱手作揖:“小的見過東家老爺。”

  噼里啪啦的眼珠子掉了一地。登州人加張家莊的出身,張登高這貨在這群人中間很有點高人一等的意思。沒想到這傢伙突然沖一個人鞠躬喊老爺,陳燮也愣住了,韓山上前一步,擋在兩人之間,肩膀被拍一下,這才後退。

  東家老爺這稱呼,久違了!陳燮忍不住露出微笑來。上前看看張登高,笑道:“難為你能認出我來。家裡還好吧。”說著陳燮乾脆就不走了,拉了一把凳子來坐下說話。

  張登高畢恭畢敬的站立,低頭回答:“回東家老爺,家裡都好,就是好些年沒見著東家老爺,大家都想念的緊。去年這時候。蓬萊縣衙搬到了三岔口,新來的縣令大人要修城牆,叫兩位姨娘擋了回去。說法是這地都是陳家的,讓縣裡拿去一塊修衙門可以,修城牆就不好做主了。得等老爺決斷。這些事情,報紙上都說了,士紳百姓都不太樂意,好好的把縣衙修在三岔口,占了不小的地界。”

  陳燮不動聲色的聽他說完,見他有點激動,心裡明白其中的緣故。這個事情登州那邊來信提過,陳燮沒有太當一回事,無非就是縣裡眼紅張家莊周邊的土地資源,打算去占一塊地。張登高的義憤倒是真心的,但是未必等於大家都是真的義憤,更多的人還是因為利益在其中。地都是陳燮私人的,這些地因為陳燮的緣故而變得金貴,別人要地就得掏錢買,心裡還是比較平衡的,但是官府出來白白占了一塊地,大家就不樂意了,憑什麼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