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燮只好站起來拱手:“陛下!”一句話把大家都被叫回魂了,紛紛起身見禮。朱慈烺一一招呼後,好奇的問:“各位愛卿,這是上什麼課呢?都那麼入神?”眾人一看,可不是麼?陳燮一個人對著‘門’口坐著,其他人都是背對‘門’口朝著他。

  辦事房裡有點小,施展不開的意思很明顯,周延儒咳嗽一聲道:“陛下來的巧了,相請不如偶遇,大家不妨移步,就當是一次經筵日講。”

  朱慈烺附和,眾人移步議事廳,這裡不是國子監,自然沒有那麼多人,在場的都是閣臣,唯一的外人就是朱慈烺和太監老周。

  陳燮說不得把之前的話重複來了一下意思,讓朱慈烺明白過程後,這才繼續道:“各位都想了很久了,我看你們都沒想明白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既然陛下來了,那就不要‘浪’費時間,各位都很忙,我直接說答案了。”

  “那麼,答案是什麼呢?怎麼才能解決軍隊不至於淪為‘私’兵這一現象呢?”陳燮頓了一頓,在眾人期待的眼神中,慢慢的吐出:“軍隊國家化!”

  “軍隊國家化?”所有人都在心裡問自己,怎麼個國家化法?朱慈烺可是沒少聽東宮那幫人念叨,什麼藩鎮啊,什麼以史為鑑啊。盛唐快速的傾覆,轉折點就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就是藩鎮之禍的一個典型代表。這幫人都是熟悉歷史的,很自然的想到從宋明兩朝,一直在努力的避免這個問題,文臣們都頭髮都掉光了,也沒想明白該怎麼辦才好。

  宋朝的做法,大家看的很清楚,熬時間長一點而已,明朝的問題,大家心裡有數。看到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兩個概念,一個國家很大,問題很多,發現了問題提出來,這事情好辦。但是要去解決這麼問題,那就太複雜了。牽一髮動全身!這可不是科舉改良,在年齡和考試內容上動刀子,雖然鬧騰的也不小,實際上沒傷及現任官員的利益,不會出太大的‘亂’子。

  大明那麼多軍隊,打仗不行,兵變都拿手的很。而且這個兵變,一直都是很好用的一招。沒糧餉,兵變,待遇不好,兵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孔有德的吳橋兵變了。就是因為受了氣,一怒之下就禍害了半個山東。

  如何去限制軍隊,這是文臣們素來最關心的事情。壓制武人,限制武人,是每個文臣視為己任的事情。除了陳燮這種沒法壓制的特例,大明朝的武將,說到真正意義上的失控,那的到南明弘光之後了,因為藉助四鎮之力登基,南明朝對江北四鎮就不存在什麼控制力度了。加上一個左良‘玉’,整個南明大一點的軍事集團,沒一個聽朝廷招呼的。這就是藩鎮!比起關寧軍的‘性’質還嚴重,畢竟關寧軍還是聽調遣入關打仗的,而且還算賣力氣。

  還有一個問題,這個話題誰來談都不合適,只有陳燮來談,才不會引起太大的誤會。客觀的說,誰都沒指望陳燮主動提這個問題,也得罪不起他。但是站在陳燮的立場看問題,中國歷史上的‘私’兵現象,一直在延續,一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前,‘私’兵都沒有消亡。

  兔子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就是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支部建在連上。千萬不敢小看這一招啊,因為這一招,整個軍隊的戰鬥力倍增,黨對軍隊的控制力是絕對的。

  毫無疑問,在大明玩不了這個,那麼該玩什麼呢?陳燮習慣‘性’的走到議事廳的中間,牆上靠了一塊黑板,拿起粉筆寫了五個字“軍隊國家化”。在大明,玩這個都勉強啊,陳燮覺得自己真是太苦‘逼’了,但是也只能這麼玩了,利用這個改革來推動別的改革。

  “這是一整套的軍事改革計劃,這裡只能大概的說一下。”說著畫了個三角形,指著上面的角道:“這是最頂端,也就是整個國家最高軍事機構,所有的軍國大事,都將在這個機構內做出決定。這個機構,就是內閣會議。任何軍國大事,都將由內閣會議做出決定,即便是陛下要發動戰爭,也要得到內閣半數以上的成員的支持和認同。陛下是聖人,但就算是聖人,也會有錯。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錯誤的發生?進而導致決策錯誤呢?那就是群策群力,人多了,想的就多,考慮的就更全面,綜合之後出來的結果,可能未必是最好的,但肯定不是最壞的。只要不是最壞的,那就有餘地,不會出現最壞的結果。這就是御前會議的作用。”

  “第二層,有兩個組成部分,兵部、總後勤部,這兩個部‘門’的作用,不是大家想的那樣。關於新軍如何打仗,大家都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實際上則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新軍作戰之前,必須要根據作戰目標和戰場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行動計劃。我對軍事行動的計劃要求就兩個字:嚴密。戰前就要把所有的問題都考慮進去,這其中就包括後勤。大家不要去想什麼兵法,讀過幾本兵書的人,打不好現在的戰爭。大明朝對外對內戰爭的屢屢失敗,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為帶兵的人不專業,自以為讀了幾本兵書,就是孫武在世了,這樣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禍害。”

  第六百六十六章 彷徨

  陳家的人很客氣,並沒有因為衝突,而在禮數上怠慢了兩位前來道歉的舉人。禮數沒問題,不等於就會熱情歡迎,下人們都很克制,臉‘色’不太好看,眼神里全是冷漠。兩位在會客室如坐針氈,喝茶等待的時間很難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