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姜逢元還在糾結的時候,朱慈烺又道:“思華先生還說,任何事情,都應該儘量的放在法律的框架內解決。朕,苦思一夜,覺得先生用心良苦,但是有不明其意。還請各位愛卿教我,這道理從哪裡能說的明白?”

  毫無疑問,誰都解釋不了,這麼做無疑跟現行的體制相悖,官府的權利,怎麼能分出去呢?被監督就算了,判定是否有罪,你還要讓百姓去做主?這個玩笑一點都不好玩啊。但是在場的諸位,除了姜逢元,都找不到反駁的角度。很簡單,因為公正!

  每個人的腦子裡都想到了“公正”這個字眼的時候,表情都發生了變化,甚至是有點慌‘亂’的感覺。為啥?因為在場的諸位,誰敢保證自己在陳燮的位置上,能做到公正?大明朝的官員,濫用權利的現象,根本就是比比皆是。

  很自然的,朱慈烺想到的是“吏治”,難道陳燮用心良苦,就是為了吏治?

  陳燮終於出現了,看看現場一片死寂,笑道:“這是怎麼了?”說著朝朱慈烺拱手:“見過陛下,臣抱歉,起的太晚了一點。”朱慈烺擺擺手道:“不礙事,先生既然來了,那就說說,為何要這麼做?”陳燮看看大家手裡的東西,笑眯眯的點點頭道:“說這個事情啊,很簡單,因為公正啊。為官者,難道還有什麼比公正更重要的麼?人都是有‘私’心的,作為官員,掌握了權利,在行駛權利的時候,誰也不能保證他沒有‘私’心。不然的話,大明這麼多讀聖賢書出來的官員,怎麼會出那麼多貪贓枉法的事情呢?既然讀書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那就用法律和制度來限制他們,儘量的減少權利帶來的不公正。”

  可以說陳燮這話在別人的心裡,這就是奇思妙想。尤其是朱慈烺,差點就叫出好來了。但是其他閣臣的臉‘色’可不好看,權利在手,誰願意被限制?陳燮繼續又道:“這一次,臣不過是你一個嘗試,未必就做到了最好,還需要實踐來驗證。”

  第六百六十二章 進進退退

  “無論如何,這樣做,總是不那麼妥當,要顧及官員的體面,官府的威嚴,否則刁民鬧事,這百姓還怎麼管?”姜逢元還是找到了說話的機會,並且成功的打動了在場陳燮之外的其他人。…≦,就算是朱慈烺,也對他的話感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同。朱元璋的這個皇帝,非常注重禮法,百姓吃飯怎麼坐,都有法律規定,怎麼穿衣服,也有相應的法律。

  老朱為啥要這麼幹?很簡單,為了朱家皇朝的延續,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皇朝的延續,才能符合皇帝的最大利益。朱元璋做的一切,或者說他希望看見的一切,很多東西都被後代改的面目全非了。但是有很多東西保留了下來,比如說官府判案的時候,沒有功名的百姓是要跪著的。你可別小看這一跪,人要是跪的習慣了,奴性也就成自然了。“我大清”就是靠著這一套,延續了三百多年。老百姓不到要餓死,很少發生大規模的造反。晚清滅國,不是因為百姓的緣故,而是因為清政府失去了他們統治階層中間段的支持,立憲派在皇族內閣出台後死心了,在武昌起義之後,成為了投機派。

  但是現在呢,陳燮做了一些改變,天津之案,老者們是坐在聽審的,而不是跪著。一個民族的血性,先從站起來培育,要不怎麼太祖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呢?就是因為,從明朝到清朝,五百多年,一直跪著呢。

  君主高度集權,成型於明朝,巔峰是清朝。要想改變這一點。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陳燮就是一個勤勞的小鼴鼠,揮動著爪子,一點一點的挖大明統治基礎的牆角。

  “這個,可以搞一個折中的方案。”周延儒總算是開口了,再不開口。這首輔就沒存在感了。他這麼一說,立刻得到了其他五個人的認同,就算是史可法,也覺得陳燮做的太過了。過猶不及,那就折中一點。雖然陳燮很想一步到位,但是看看現場的這個情況,朱慈烺的表情就說明了他的態度。骨子裡的東西,哪裡是說改就能改的。

  “如此甚好,不知老愛卿有何良策?”朱慈烺都不敢正視陳燮了。因為他還是第一次在某件具體的事情上,放棄了對陳燮的堅定支持。

  “陛下,老臣以為,陳大人的做法用心是好的,但是過於操切。可以這樣,凡有大案,公開審理,呈示證據。邀請本地耋老現場聽審,是否有罪。還是應該有官府定奪。”周延儒一番話,算是往後退了一大步,朱慈烺覺得可以,看看陳燮,有點心虛道:“姐夫,你的意思如何?”

  陳燮心裡無奈。臉上卻是微笑道:“周相老成謀國之言,自然是可以的。”不管怎麼說,總是往前邁出了一小步。一個家庭都能為小事出現爭執和矛盾,何況一個國家那麼多的人。人多了,想法就多。要做成一個事情,追求效率不是不可以,問題是你做不到讓每個人都滿意。一個國家的政策和制度,能做到照顧到多數人就很不錯了。現代社會都很難做到的東西,何必苛求明朝的皇帝能做到?遺憾歸遺憾,陳燮還是很坦然的接受了這個結果。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不是什麼偶然的產物,而是必然的結果。否則這麼大一個帝國,根本就無法有效的管理。簡單粗暴一點,其實也是正常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