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關在小黑屋裡頭的郝晉和李錦,總算是有了對話的機會。這時候相互之間都是一種絕望的眼神,尤其的李錦,咬牙切齒道:“郝晉,你不是說周相告訴你消息,陳燮不會追究麼?”

  郝晉惡狼似得的瞪回去:“你還好意思說,昨晚上我怎麼說的?讓你不要發難,你不聽。”

  李錦道:“屁話,你當是是讓我謹慎一點,考慮清楚,沒說絕對不行。”

  郝晉無奈的翻了翻眼珠子,看看窗口外的彎月,低聲道:“已經是深夜了,現在就一個擔心,家人能不能及時把消息送往京師,這樣你我還有救。不然,這一回真的要被你害死了。”

  第六百六十章 聰明過頭

  天津府,官員匯聚正堂,外面是一層又一層圍觀的百姓,立面是坐立不安的兩排官員,同知、主簿等等,一個都沒敢少。一大早了,就有城管敲鑼打鼓,在城內喊話:“今日府衙正堂審案,恭請滿城父老鄉親監督。”

  這不,巳時沒到,府衙大‘門’外的空地上,已經站滿了人,城管和衙役拉上了警戒線,還在線內安排了凳子,給縉紳耄老坐著聽審。考慮到人太多會引發意外,不少觀眾還被攔下,只放進來六七百人圍觀。

  里‘門’打來,出來一個少‘女’,手打帘子,當先出來的自然是陳燮,一臉的英氣,不著朝服,一身新[式戎裝。因為陳燮的緣故,大明朝穿新式奇裝異服者,漸漸的多了。尋常的百姓最喜歡,讀書人則很少,堅持長衫者還是主流。關於陳燮的這一另類,如今在大明朝說書人嘴裡,那是必須重點強調一下的。最常見的台詞: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船帽,身著戎裝,腳踩長筒靴,腰扎武裝帶,掛著一把唐刀。真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不愧是平定大明內憂外患的陳思華陳閣部大人。

  跟在陳燮後面出來的,是兩位讓官員觀之‘色’變的人物,一個是督察御史的打扮,一個是飛魚服在身,繡‘春’刀在腰。這兩位是什麼時候來?眾官員紛紛‘色’變,知道這下可能要出大事。

  陳燮往人前一站,拱手一圈,眾人紛紛起立回禮,有這開頭就算不錯了,大家心裡安了許多,看來事情沒那麼嚴重。不然還給你拱手?也不看看這是誰。

  “大家都到了,我先說兩句。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昨日拿了兩人,不是在下要破壞國家法度,而是出來之時。身上帶了皇命。鐵路關乎國家民生命脈,乃是先帝既定之國策,任何人敢於破壞,都可以先拿後問。這二位,大家都認識,我就不介紹了。接下來的案子,他們負責,本官帶著耳朵來的。”

  這時候御史打扮的人上前來,先朝陳燮拱手。然後依次拱手,最後朝‘門’口坐著的一排鄉紳父老拱手,然後才開口道:“凡事都要有個規矩,今天的案子,閣部陳大人給大家看了個好開頭,好在哪呢?兩字:規矩。審案子的規矩!今天是一個案子,兩個案犯。前者那是本地鄉紳舉人的功名,他的案子怎麼審呢?廠衛出示證據。本御史認定可以緝拿,當著各位父老的面出示證據。最後他有沒有罪,各位父老當著聽審的百姓,給出個結論來。後者是官員,天津知府,還是當著大家的面來審,但是。是否有罪,如何定罪,那得‘交’給陛下裁斷。這裡頭的區別,大家可都聽清楚了?”

  眾人一聽都覺得新鮮,這是什麼意思?合著李錦是不是有罪。不是官府說了算,官府只管出示證據,最後是否定罪,得地方上的父老在百姓的監督下確定是否有罪。怎麼確定?投票唄,就兩個碗,一人一粒蠶豆在手,有罪的碗裡豆子多,那就是有罪,無罪的碗裡豆子少,那就是罪名不成立。

  “肅靜!”現場一片譁然之際,廠衛頭子站了起來,一聲暴喝,眾人皆閉嘴。安靜下來之後,錦衣衛百戶才回頭喊了一句:“帶人犯!”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審判,當著數百圍觀的百姓,這場審判讓大家突然覺得,很多事情都跟以前不一樣了。尤其是李錦的案子,錦衣衛公布了各種證據之後,圍觀百姓群情‘激’奮,整個案子的證據鏈很充分,從李錦勾結官府,到‘私’下里送族‘女’為外室,再到他煽動族人鬧事。更讓人憤怒的是,被火車撞到的放牛娃,根本就不是李家的人,而是另外一個村子的娃兒。為了鬧事,李錦居然勾結官府,改到李家莊的戶籍上來。出事娃娃的父母,因收了他50個銀圓的好處,被帶到現場來做了證人。

  這年月官府的公信力還是比較過硬的,或者這麼說,皇帝都是好的,壞的都是官員。百姓的是非觀念,很容易被引導。今天這場審判就是這樣,有朝廷一品大員坐鎮,有司開庭當眾審案。現場本地父老決斷李錦是否罪名成立。這一切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但是陳燮就這麼幹了,並且在眾目睽睽之下。沒有人理解陳燮這麼做的意義,但是大家都認同了這種方式,理由很簡單,足夠公平。陳燮也不需要大家理解,只需要大家接受,並且今後這麼做。

  關鍵還是證據,錦衣衛出示了大量的證據,其中就包括銀行的帳目清單,鐵路公司打給官府的銀子多少,具體到官府補償出去的多少,一筆一筆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眾多的證據面前,李錦和郝晉無力反駁,當堂承認了自己犯下的罪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