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贊周的身邊跟著一個張巡,這一趟出去,整個人都曬成非洲大叔了,就這樣依舊精神很好,就是剛下船,走路有點打飄。等在碼頭上的小太監立刻迎上去,領著兩人出來,找到在安靜處呆著的陳燮和王承恩。

  遠遠的看見這兩位走來,陳燮肅然而立,遙遙拱手:“二位一去經年,海上風浪大,九死一生歸來不易。陳燮這裡拜謝二位,你們給大明開了一個好頭,你們開啟了大明對外海上貿易的先河,你們是大明永遠強盛的先行者。”

  一番話說完,張巡還好一點,韓贊周已經蹲在地上,抱頭痛哭。陳燮和王承恩也不勸他,任憑他在這個安靜的角落裡發泄。在大海上航行,真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這一點陳燮很清楚。韓贊周能堅持下來沒有瘋掉,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放著華亭船舶司的好差事不做,去出海遠航,這點陳燮真的很佩服他。

  嚎哭了好一陣子,韓贊周才站了起來,整理了一下衣衫,朝京師的方向遙遙拱手:“萬歲爺,奴婢活著回來了,十條船,一條也沒少。”眾人跟著朝京師拱手,韓贊成這才繼續道:“總管,國公爺,奴婢失禮了。”陳燮笑了笑,王承恩擺擺手示意不礙事。這時候韓贊周才轉身,做了個請的手勢:“張大人,該你了,告訴大家,我們都帶回來什麼。”說起這個,韓贊周一臉的自豪,語氣里滿是得意。

  張巡上前,笑著拱手:“大總管,國公爺,卑職從大明出發的時候,帶了十條船的貨物,價值八十萬銀圓。這一趟回來,船上裝了十噸的黃金,印度那個地方的黃金真是多啊。可惜,後來他們都不願意給黃金了,非要拿貨換貨。卑職只好收了一些象牙、翡翠、香料、寶石之類的物件。具體價值多少,卑職也不太清楚。象牙裝了三船,香料裝了三船,翡翠原石三船。考慮到海上航行的不便,每天船都沒裝太多,也就是裝了一半的量,其餘的都要裝食物和淡水。呵呵,即便如此,每條船也能裝不下一百噸的貨物。”

  噸這個單位,現在已經很流行了,多少料這個,已經是歷史了。陳燮給這個時代帶來的新的單位,一點一點的融入這個時代的生活。

  這一條船上,除了十噸黃金,接沒裝別的東西了,更多的是帶著衛隊,還有各種補給,韓贊周和張巡的座船,待遇還是比較高的。即便如此,十噸黃金的數量,也讓王承恩渾身發抖了,這是什麼概念?這是整整二十萬兩黃金啊!這才過去多少時間,這才投入多大,這年月你做啥買賣能掙二十萬兩黃金啊。

  別的不說了,就這二十萬兩黃金,就足夠讓王承恩渾身血都燃燒了。更不要說了,還有那麼多船的貨物。好一陣王承恩才緩過勁來,問了一句:“我那侄子呢?”

  韓贊周笑道:“平安無事,帶回來一船的貨物,聽說黃金也沒少帶。”

  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修鐵路

  東廠番子出動了,牽著牲口拉著馬車,虎狼一般的來帶碼頭上,一時之間雞飛狗跳。呃,這是過去,現在的錦衣衛和東廠出動,老百姓可不會太害怕,尤其是天津這一代的百姓,他們有見識。知道廠衛出動,倒霉的是官員,尋常百姓不會為難。不然的話,御史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不許擾民。

  儘管如此,廠衛出現,碼頭上還是很自覺的讓出道路來,這是人家的船靠岸了嘛。吊臂將一個一個箱子吊起來,放在馬車上的時候,又一艘船停在了另外一個泊位上。碼頭上工人忙活了起來,如今的大沽口,不少人靠海運的裝卸吃飯。

  王承恩帶來了一千多人,還有三百輛四輪馬車,這是宗室的一個買賣,宗室車隊。專門承接一些運輸的活,辛苦是辛苦一點,一年下來守著通衢大道,貨源充足,不少掙呢。聽說從天津到山海關的鐵路要開工了,這車隊的好日子可不長了,以後只能跑天津到京師的買賣。回頭鐵路通到京師,就只能跑短途了。

  沉甸甸的箱子,壓在馬車上,彈簧鋼板咿呀呀的響,一看就知道這貨有多沉了。

  王承恩是不會呆的太久的,與韓贊周一道去天津,明天一早就得趕回京師去。張巡得留下,他有那麼多貨物要處理,沒有半個月的功夫,怕是沒有空閒了。

  隨著海運碼頭的興起。周邊自動衍生出一個城鎮,天津府光是賣地,就不少掙銀子。這都是跟陳燮學的。在碼頭附近弄一片土地出來,平整之後修一些倉庫和街道,倉庫都不帶賣的,租金一年就是一百兩,愛租不租,來晚了你都租不到。這筆銀子,自然是進了天津府的小金庫。不帶對上面交的。所以這個天津知府,現在是個熱的發燙的位置。

  類似的職務還有很多。華亭知縣楊龍友就放了話,給個巡撫都不還。松江府知府阮大鋮倒是想往上爬,無奈一直被按在這個位置上,怎麼折騰都沒用。只能無奈的嘆息。接受現實。

  碼頭一條一條的船靠岸,十個泊位能忙活十天八天的,才能把這些船卸貨完畢。人都開始下船了來了,在海面上下錨的海軍,放下來一些小船,補充一點物資後,就得回旅順去休整。大明海軍現在就是陳燮的私人軍隊,各省的小船隊,那就呵呵呵了。

  這個現象。大明官場也有人提了出來,是不是改變一下。對此,朱由檢沒有說話。陳燮也沒有說話。實際上私下裡,兩人是有過交流的。朱由檢認為,陳燮掌握海軍的好處,就是不會讓海軍荒廢。即便是陳燮個人的海軍,朱由檢也認了。這不是危言聳聽,大明是有先例的。當年鄭和下西洋。多少船隻,最後都荒廢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