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是因為日本長期存在這樣的一個階層,在明治維新前後,舊的幕府被推翻前後,湧現出了一大批時代的頂尖精英。什麼伊藤博文,什麼山縣有朋。東鄉平八郎之類人傑,其實都是武士的出身。這類人主導的日本社會變革。自然是以武力為主,走對外擴張的道路。

  這麼一群人,在社會上不事生產,又沒有前途。他們極度渴望一個發達的機會。

  陳燮需要的就是一些在日本混不下去的武士,這些人到了南洋,只要換個國籍,他們的忠誠度絕對在什麼三家大姓之上。所以,陳燮才留下一個門縫,讓消息傳出去,等一段時間回到日本時,再打開對武士的南洋之門。

  如何對待日本使團的問題,朱由檢和內閣大臣們商量,洪承疇主張“善待”日本使團,包括首輔周延儒在內的所有輔臣,都沒有任何異議。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氣氛範圍內,朱由檢咳嗽一聲道:“思華在年前就跟我談過,他要東征的事情。有一句話,留給我的印象很深。日本這個國家,看上去距離我們很遠,但實際上沒有想像的那麼遠。萬曆年間的事情,說明了日本這個國家的狼子野心。對待日本,就應該像養狗一樣,不聽話就踹一腳,讓他咬誰就咬誰。這話有點粗俗,但是朕以為很有道理。國家財政艱難,就算富裕了,稅收取之於民,要用之於民,而不是用在這等面子工程智商。落了面子,虧了里子的事情,大明以前做了不少,今後不能在做了。”

  這一番話,就是基調,當場內閣成員們就啞巴了。朱由檢是很小氣,各位內閣大臣都知道,對別人小氣,對自己更小氣。但是有一點,一旦國家有事,他是不會吝嗇內庫的。

  “陛下,此事關乎禮數,關乎大明上國的顏面,是不是再慎重的考慮的一下。”作為首輔,周延儒還是硬著頭皮提了一句,畢竟之前大家是商量好的,這個事情在皇帝這裡提一下,回頭就票擬,賜給日本使團大明產的絲綢等等貴重物品的數量,價格上是不能太低的。

  朱由檢態度非常堅決的表示:“不妥,朕以為,回禮控制在五千銀圓的價值範圍內,多一分銀子都不能出。就這麼定下吧,內閣票擬送司禮監。”一錘定音!

  無奈的內閣大佬們,只好回去重新算計。這次的臉面有點丟的太大了,為了看看日本使團的反應,禮部按照朱由檢的意思,重新擬好禮單後,洪承疇很不好意思的親自走了一趟。怎麼回事呢?日本使團來了,給他送了厚禮,價值不下二千兩,各位閣老也是一樣,首輔那邊更是價值五千兩的一份厚禮。大家都收下了禮物,就算是盧象升,也沒有例外。

  洪承疇親自來訪,日本使團全體出迎,跪地大禮。面子上極度滿足的洪承疇,心裡在抱怨陳燮這傢伙,又不是花你的錢,跟陛下說那些作甚?搞的他很難下台。

  扶起酒井忠勝,洪承疇進去後落座,一番寒暄之後,面帶微笑的問:“貴國使團,可有什麼特別的要求?現在沒有其他人,儘管說出來。”言下之意呢,私下裡你們說,回去我幫你們說說話,成不成不好說,但是肯定幫忙就是了。

  酒井忠勝自然是知道這話的意思的,立刻表示:“外藩小臣,不敢有太高的要求。只是我等久慕大明的天顏,但求當面跪拜,一見天顏。”這個事客氣話了,希望見到皇帝一面,不然不是白跑了麼?這個皇帝是不是接見,對使團來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洪承疇笑道:“這事情現在就能答應你,說別的,這不是什麼難事。”這個事情他心裡有譜,朱由檢已經交代禮部,準備接見的事宜,禮部尚書怎麼會不知道呢?

  酒井忠勝心目中的大事,其實就是見一下皇帝,然後回去可以有個交代和政治資本。這個事情辦妥了,他才好提別的要求,沒想到洪承疇一口答應,心裡覺得下來的事情自然就更好辦了,立刻道:“敝國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光,希望得到上國的冊封。另外,敝國還希望能在華亭設一館驛,方便處理兩國商貿之間事宜。”

  酒井忠勝覺得不難的事情,在洪承疇這裡,反而就不好辦了。大明重視禮法,六部以禮部為先。冊封一個別的國家的大將軍,那可不是說著玩的,關係到兩國邦交。按說,日本的征夷大將軍,那是日本天皇該管的人和事情,怎麼輪到大明來指手畫腳的,那不成了干涉他國內政了麼?這事情,洪承疇不敢不小心,萬一鬧出糾紛呢?

  當然了,天朝上國老大的架子不能丟,得端著。洪承疇稍稍沉吟,故作淡然道:“此事重大,不可專擅,本官當回去後,與各位閣臣商議,再給你們一個答覆。至於開設館驛的事情,在華亭那個地方,你們得去找陳閣老說話。”

  洪承疇是真的不想再得罪陳燮了,這貨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大明文官,跟他沒道理可講。你把手伸他的地盤,他是真的敢下刀子剁你的手。在大明得罪誰都未必有壞事立刻發生,得罪陳燮一準立刻報應,不帶過夜的。“心胸寬闊陳閣老”,這話在大明官場很流行。

  洪承疇也沒多留,立刻回去跟大家商議,眾人一聽這些要求,覺得這些日本人很上路,提的要求都很政治正確。至於華亭館驛的事情,周延儒開口道:“開館一事,可奏明陛下定奪。我等不要先表態,陛下問起可否,大可輕描淡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