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人只管放心,卑職早有安排。有個事,不知是否方便移步,卑職想單獨匯報。”看著這個傢伙身為一個知府,點頭哈腰,如此諂媚,陳燮很是無語。給他個面子道:“好,去那邊說吧。”隨便走開幾步,阮大鋮跟上來道:“大人,李貞麗家裡的小娘子,您還記得麼?”

  嗯?陳燮腦子裡閃過一個少女的臉,看看阮大鋮,那意思你想說啥?阮大鋮知道可能陳燮已經忘記了,硬著頭皮道:“李香姑娘也快到出閣的時候了,這不是多少風流才子去過,都被她擋了回來。李貞麗也著急,這姑娘大了,總是要出閣的。私下裡問過她的意思,她也沒明說,就說什麼要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李貞麗尋思,李香姑娘是在想著大人呢。您事情多,要不什麼時候,抽空去一趟,不論行不行,給她個準話。卑職與李貞麗乃是多年的舊交,這才斗膽厚顏開口說這個事情。”

  陳燮聽了點點頭道:“我知道了,不過最近是不會有什麼時間的。要回京師一趟,還得走一趟遼東,明年開春,東瀛那邊的事情也要處理清楚了。怎麼也得半年以上才有回南京的可能了,就這樣吧,你去忙你的。”

  實際情況根本就不是阮大鋮說的那樣,這貨私下裡跟李貞麗說了,陳閣部很喜歡你家的姑娘,然後自掏腰包花了一萬兩,算是給李香的生活費。結果李貞麗當真了,滿心歡喜的告訴李香,這女娃也挺開心的。然後,就一直傻等著。眼看這等的一年多了,沒點動靜,李貞麗自然要找阮大鋮。這貨處於拍領導馬屁的主管願望,找個機會編了段話來說。

  陳燮對這些花魁什麼的,現在沒太大的興趣了。主要還是女人太多,顧不過來。一個南京城,就有三所安置女人的宅子。柳如是、鄭妥娘、顧喜三個住一起,《明報》是她們三個的產業,華亭新區那邊,還有不少鋪面是這三位的產業。紅娘子另外住一個地方,挨著醫院邊上,因為醫院化在她的名下了。這活她倒是挺樂意去做的,心善,願意幫助人。華亭那邊還有倆,登州那邊都不記得多久沒回去了,家裡的娃娃陳燮好久都沒見過了。陳燮倒是想帶身邊,兩個女的不樂意,只好隨她們去。

  說起來陳燮真是個十足的負心漢了,三個家族的小女生和那些朝鮮女人們就更慘了,一年到頭頂多能見到陳燮一兩次,每次時間還不算太長。這時代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屬品,你非要去改變,那也太不現實了。

  崔新把絲綢行會的人都招一起來了,定下在新區的會館開會時間後,特意來請示陳燮。

  陳燮交代道:“明天上午,我會去,你先把這些人安頓好了。棒子要打,甜棗子也要給。還有一個,你提前放個風聲,華亭新區的鋪面,絲綢行會的人優先採購。”

  華亭新區建設的時候,是以官府的名義征地,當是誰都不看好,本質上就是陳燮掏錢置辦的私人產業。既然如此,那就不客氣了。這一片都是一些貧瘠的土地,還多還是無主濕地,白菜價拿下來的土地,新區建好,船舶司開始運行之後,整個新區的低價噌噌的往上飆。但是這個時候,再想買地就難咯。蘇州河兩岸,十公里以內的土地,那都是陳燮私人買下的。

  第五百七十五章 等待

  當初搞基建是投入了不少本錢,但是現在這個低價都翻了不知道多少倍了。華亭新新區的主街道兩邊的鋪面,位置一般的每個月租金都要五十兩,位置好的一百兩起步。碼頭附近的倉庫,一年三百兩你都租不到了。

  這個變化真是天翻地覆,本來那些地方都是只長草的荒地,現在變成了寸土寸金的寶地。明朝人哪有這個先知先覺啊,陳燮手握權力,搞基建不耽誤自己掙錢,這也就是在明朝了。在現代社會,都抓起來打靶的。呃,現代社會的貪官,死緩就是個極限了吧?呵呵呵,有點宋朝不殺士大夫的意思,頂多就是流放三千里。

  有賴於明朝對外貿易的絕對優勢,陳燮才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一片荒地變成金土地。說起來誰也沒啥話可說,先期投入之巨大,大明沒哪個人有這個本錢做這個事情,就算是有的,誰能知道朝廷開海的事情?先動手在這裡買地,然後修新區。

  因為新區,華亭縣城現在也變得更加的繁華,土地的價格也是一再高漲。整個江南都承認陳燮是點金手,尤其是那些家在松江府及華亭周邊的,更是深切的感受到陳燮給這片土地帶來的變化。一些本地官紳,已經多次找到阮大鋮和楊龍友,要求擴大新區的範圍。不在局限於現有的地盤,應該把整個華亭縣都納入其中。松江府如此,蘇州府也不干人後,知府多次去南京拜見陳燮,要求蘇州也要納入所謂新區的範圍。最好是搞一個蘇松新區。實際上就是一個對外貿易的權利,現在局限於一個新區的範圍內。歐洲人還是不能深入內地,只能在華亭新區一帶與商人來往。

  陳燮給江南帶來變化最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蘇松兩府,絲綢行業的繁華。導致蘇州通往華亭的水路船隻絡繹不絕,從蘇州到江陰,從江陰到華亭,這一段是最為繁忙的水路。同樣因為對外貿易的興起,從南京到華亭的水路,也變得異常的繁忙。江西的瓷器。走九江下江東,依賴整個長江水道,商業的發展速度簡直就是飛起。

  只要不是個傻子,都能看見這些變化,整個江南的官紳集團。哪家不在經商?這些人從最初的激烈反對,到現在已經多數在支持陳燮,所花費的時間不算太長。歸根結底,還是要用利益來說話。整個大明對外的貿易,就是以絲綢、瓷器、茶葉為龍頭,這些東西哪裡最多?這還用問麼?源源不斷的銀子進了口袋,誰會跟錢過不去,再反對開海的。就是仇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