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言說罷,現在一片五體投地的身軀,一些商人已經激動的失聲痛哭,這是來自當今聖上的肯定和認同。這意味著,從今往後,商人的地位真的會發生變化了。

  陳燮和朱慈烺沒有就留,很快就離開了,不然現場這個會就沒法子繼續了。等到一群官員也走完後,就留下一個楊龍友在主持這個投票過程,中午之前投票結束,下午統計結果的會議上,台上又出現了朱慈烺和陳燮的身影。好在這一次不用大聲講話了,朱慈烺站在一個告示榜跟前,手裡舉著一個話筒道:“各位父老,本宮感謝大家給我這麼一個機會,宣布華亭縣第一屆咨議局議員的名單。”

  台下再次跪了一地,與會者紛紛離座,跪地聽講。朱慈烺見狀,沒有了上午的那份緊張,笑道:“各位,平身吧。”等到眾人謝過太子,起身繼續時,朱慈烺念了第一個人的名字:“閆久成,……。”

  《明報》全程報導了這一次會議,結果不僅僅是轟動江南那麼簡單了,全國都為止震驚。尤其是關於朱慈烺出現在會議上的事情,更是引發了官場不小的震盪。朝廷上下發生了一次上奏的狂潮,但是這一次官員們的重點不在咨議局該不該成立,而在太子的身上。

  第五百六十四章 高興的太早

  所有論調意外的統一,都指向了太子不該出現在會議上的這個事情。京師里一片譁然,朱由檢卻安如泰山。最著急的是自然是周皇后,第一回空著手在等朱由檢散朝回來。

  看見周皇后,朱由檢的表情是一種凝重,等在另外一個殿內的田貴妃,卻是一臉的輕鬆。聽說周皇后在等皇帝,她倒是沒有著急去往跟前湊,這個時候,什麼都不做才是最好的。

  “皇后擔心什麼?”朱由檢的問題很奇怪,這是明知故問。周皇后多少有點慌了,口不擇言道:“太子年幼,犯錯在所難免,臣妾願意為太子承擔罪過。”聽到這句話,朱由檢反而笑了,伸手扶起跪下的周皇后道:“起來吧,沒你想的那麼嚴重。朕很欣慰了,這個時候,你居然沒有說陳思華一個字的壞話,真是出乎朕的預料。”

  周皇后極為自然的回答道:“皇上讓陳思華給太子做老師,臣妾就不能有半點質疑的想法。陳思華如果不忠於皇上,不忠於大明,這天下也就沒忠臣了。既然是忠臣,又是皇上欽點的太子師傅,臣妾怎麼會去怪罪於他?即便太子有錯,也是臣妾在兒時沒有教好的罪過。”

  周皇后還是很了解朱由檢的性格,所以上來就把一切錯誤都扛了下來。這個舉動,朱由檢看著都覺得心疼,周皇后雖然說不那麼討他的寵愛。不像田貴妃那樣多才多藝,但是作為皇后,她已經做到了最好了。你總不能要求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像別的女人那樣示色媚君以邀寵吧?那就不是皇后該做的事情。而且在這個事情上,朱由檢是很滿意皇后的姿態。

  夫妻之間雖然沒有了新婚之際的甜蜜。卻多了一份互相扶持的情感。朱由檢難得的挽著周皇后的手,一起往後宮裡面走,一邊走一邊道:“今天的早朝,皇后是沒看見。那股陣勢,一個一品大員,十三個二、三、四品的大臣。一起站出來以辭職為要挾,讓朕處罰太子。這哪是要處罰太子啊,這是要朕廢太子呢。真是好大的膽子,這些人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毫無作為。這種事情倒是起勁的很。什麼天家無小事,他們這不是衝著太子來的,是衝著朕來的,是衝著陳思華來的,是衝著朕的內庫來的。請祈骸骨,好啊,朕就成全他們。”

  周皇后這才知道,早朝之上。爆發了一場地震。東閣大學士陳演為首的,包括了東宮那套班子成員在內的一批官員,集體站出來彈劾太子在華亭的行為。認為這是壞了祖制,亂了綱常。要求皇帝召回太子,並且讓太子在東宮閉門思過,讀書修身三年。

  這個事情說起來還是很有趣的,東宮那幫人站出來,還是有維護太子的意思。目的還是在於把太子弄回來。不要在陳燮那邊呆著了。至於陳演嘛,他倒是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只要陳燮那邊稍稍低頭,以他為首的這些人就有個拉攏陳燮的機會。政治嘛。不就是妥協麼?

  沒想到的是,朱由檢在早朝上一言不發,這下這些人就沒台階下了。只好放大招,一起站出來請辭,不曾想朱由檢一直就等著這個呢,當時微微一笑道:“好,朕准了。”甚至都懶得留一下的話往外講,這一招的目的不是什麼不給這些臣子留顏面,而是要拿這個事情來作為一個例子,告訴這些大臣,不要動輒拿請辭來嚇唬皇帝,這一招過時了。

  如果不是經歷了這些年大明朝的風雨飄搖,朱由檢還真的拿這些人沒有太好的法子。找不到他們的把柄啊,你就不好收拾他們。本來就對這些大臣們失望透頂,這個時候還鬧這個事情,當然是一點都不客氣,愛留不留,不怕沒人願意來接這個位置。

  更關鍵的一點是,早朝之上,內閣的其他成員選擇了沉默,沒有站出來跳,沒有陳演等人預想的那樣,只要有人站出來折騰,滿朝文武就會出來犯顏邀直名。本來這是那些清流最喜歡幹的事情嘛,沒想到今天內閣大臣們不配合就算了,就連御史台那幫攪屎棍,也都安靜的站在一邊看熱鬧。這就等於在無聲的告訴皇帝一個事情,我們不認識他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