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前日聽先生一番話,孤回去想了很久,越想越覺得先生說的有道理。”朱慈烺不露痕跡的拍馬屁,手法還是生澀了一點。陳燮看的出來,也沒在意這個,更不會沾沾自喜。反倒是正色道:“殿下,這些話今後不要跟臣子說,就算是心裡覺得有道理,也不要當面說。放在心裡,今後用實際的事情來衡量這些話的對錯。臣跟殿下說的那些話,實際上都是一些大道理,具體到實際事物中,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解決。但是不管任何問題,都存在一個處理過程是否正確的問題。也就是說,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立一個規矩,然後大家在這個規矩內進行。那麼話又說回來了,作為殿下,今後在立規矩的時候,肯定會選擇一個對自己有利的規則。為什麼殿下可以這麼做呢?很簡單,作為強勢的一方,本來就是要立規矩的。這個道理,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通用的。臣在海上,給那些泰西番鬼立規矩,不是因為臣有多少魅力,而是因為臣建立的水師足夠強大,打的他們不得不服。”

  聽到這裡,朱慈烺下意識的捏緊了拳頭,暗暗記住了這個話,自身強大才是硬道理。陳燮的話還在繼續:“所以呢,不管今後對外還是對內,我們都要做那個立規矩的人。什麼禮儀之邦之類的花,千萬不要當真。任何時候,只要是對外,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事情,今後絕對不能再做了。”

  朱慈烺對陳燮的說法,覺得真是非常的新鮮。陳先生跟其他先生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他說的這些話,做的那些事,想想就覺得提氣。

  第五百二十五章 商業的問題用商業的手段來解決

  因為科舉改良的緣故,崇禎十五年的鄉試和本該今年二月的會試,都被朱由檢以改良之名推遲了。鄉試加入了農學和算學的知識,規定如下,新增農學五題,答對三題者才能中舉。新增算學兩題,答對一題方可中舉。會試的改良更進一步,新增農學十題,必須答對六題,新增算學五題,三題答對才能算過關。其他的科舉內容不變,八股還是占大頭。鄉試的試題,由各省自行擬定,會試的試題,自然是朱由檢親自來。

  新增的內容,農學題目出自《四時纂要》、《農桑衣食撮要》、《經世民事錄》《齊民要術》《陳旉農書》,算數的題目,出自新編的《算數》一書。考慮到天下學子可能找不到這些書,朝廷特意給每個省各送五千冊。可以說朝廷想的很周到了,新書在年初就開始往各省運去,考慮到鄉試就在秋天,要求各省只選一本農書作為出題的出處,一面造成因為時間不夠,導致不公平的現象發生。也就是說,書下發了,各省要告訴應試的秀才,你得專門讀哪一本,今年就考這裡面的內容,下一科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

  科舉增加了農學和算學的內容,實際上引起的反彈不算太大。很多讀書人農學或許不行,但是算學是不會太差的。為什麼呢?不是每個讀書人都能考中的,不少人科舉無望,生活所迫之類的原因,往往要去做一個帳房或者師爺的工作。

  十里長亭。送別到這就算要結束了。給陳燮送行的隊伍可謂慘不忍睹,文臣之中給他一個面子的,居然只有區區三人。盧象升、楊廷麟、史可法。很意外的就是史可法了,這位著名的頑固派,居然來送陳燮了。可以肯定的是。肯定不是因為陳燮舉薦他的緣故,這傢伙就不是那樣的人。只能說,他被陳燮的一些舉措打動了,真正的救民於水火的軍隊,只有登州營。能夠打造一支這樣軍隊的人,總是會讓史可法這種人尊敬的。

  “行了。都別送了,就到這吧。”陳燮幹了一碗救,揮揮手轉身翻身上馬,追上大隊。

  留在原地的三人,表情各自不同。盧象升是非常複雜的表情。對陳燮,他談不上什麼知己,也談不上惡感,甚至都談不上喜歡。傳統思維深入骨髓的盧象升,能出現在這送行的隊伍就就不錯了。楊廷麟則是有點惋惜,他倒是希望陳燮能留在京師,這樣一來很多事情做起來就順手多了。史可法的表情則是沒有表情,似乎在送別空氣。

  “陳思華。行事乖張,不免有離經叛道之嫌。”盧象升嘆息一聲,給出了這麼一句話。

  楊廷麟沖陳燮的背影揮揮手。淡淡道:“只要他不做曹孟德,就是楊某的摯友知己。”

  史可法不說話,默默的轉身要走,卻被楊廷麟喊住道:“史憲之,你怎麼不說話?”

  史可法站住,頭也不回道:“能說出兩個凡是的人。難道不值得我輩肅然起敬麼?”兩人一愣之際,史可法又道:“我輩讀書人出仕。難道不就是天下大治麼?大明如果在陳思華手裡實現天下大治,何樂而不為?道德文章 固然重要。難道還能比民以食為天重要?陳思華只要能讓天下的百姓豐衣足食,何嘗不算一個在世聖人?”

  這番話給這兩位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楊廷麟幾乎是驚呼:“史憲之,不可狂言。”

  史可法轉身,淡淡的一笑道:“你們去河南看看就知道了,我說了不算。”提到河南,這兩都愣住了,腦子裡開始翻最近河南的奏摺,去年一年最多的內容,就是地方官員彈劾登州營。說登州營鼓譟草民與官府作對之類的奏本最多了。這個怎麼都跟史可法的話聯繫不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