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馬車塔塔塔的去了,門口兩人中一個滿臉麻子的傢伙,抓住李貞麗的手道:“快說,來的是哪位貴客,不然饒不得你。”李貞麗白他一眼,打開他的手,笑道:“你個柳麻子,不識的字麼?馬車上好大一個錢字,南京城裡,有你不認識的馬車麼?”

  來的正是柳敬亭,聽了這話笑道:“莫要哄我,錢大員外的馬車我自然是認得的,但卻也曉得,他的馬車開不進來。不是來了貴客,才是個鬼。”

  另外一位來客也是李貞麗的舊識,叫著楊文聰,子龍友。是個罷職在家的縣令。他一直盯著馬車久久不語,沉吟再三才道:“貞麗,說說話,來的可是陳思華?”

  李貞麗聽了臉上露出震驚之色,本還打算賣個關子的,不想被人猜了出來。兩人的交情頗深,對他李貞麗便說了實話道:“不錯,老錢把思華先生領來了,在這裡談了好一陣的事情。只是不想叫別人知道,這才沒有聲張,不想被你看破。”

  楊文聰聽了頓足道:“來晚了,來晚了。早來一步,便能見著陳總督。”

  李貞麗笑道:“你要謀復職,為何不去求你那妹丈?”楊文聰的妹夫是馬士英,李貞麗拿這個來取笑他而已。

  楊文聰也不生氣,苦笑道:“你不知道,陳思華至南京後,閉門不出,訪客一概不見。不是我想見他,而是阮圓海(阮大鋮)苦求見一面而不得。”

  李貞麗奇怪道:“阮圓海要求見,為何不登門遞拜帖。一次不行,多去幾次就好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不講規矩

  一行人邊走邊說,樓上李香君聽到這話便插嘴道:“媽媽,提他作甚?”

  楊文聰立刻尷尬了起來,他跟阮大鋮是把兄弟。李香君這小女孩,十五六歲正是叛逆的時候,平日裡不太見客人,見的都是一些出名的文人。這也是一種經營策略。李香君見過一些東林的名士,他們對阮大鋮喊打喊殺的,自然記住了。這叫先入為主!

  楊文聰看看樓上的少女,也沒太往心裡去,笑道:“令愛數日不見,越發的標緻了。”

  這會人在這裡,心卻飛的很遠。他可不敢胡亂打聽,柳敬亭也在,傳到陳燮那裡他要倒霉的。比起阮大鋮,他的功利心就沒那麼強烈了。楊文聰也不久留,客氣兩句便匆匆告辭,去褲子檔巷子去尋阮大鋮。

  楊文聰到了地方,因為是熟人,來往很多,徑直入內。阮大鋮在後院嘆息哀怨道:“俺阮圓海也是詞章 才子,科第名家,只因主意一錯,偶投崔魏之門,遂入兒孫之號。如今勢敗,剩俺枯林囗鳥,人人唾罵,處處攻擊。”

  阮大鋮移居南京後,沒少巴結東林。不過東林這幫人太偏激了,就算是張溥鬆了口,一些人還是揪住他的小辮子不放。現在張溥掛了,阮大鋮的銀子還白花了,也沒看見光明的前途。他倒是想巴結陳燮呢,可惜上一次門都沒讓進。

  楊文聰見了便道:“阮兄,久違了。”阮大鋮很是熱情,上前攜手道:“來的好,聽說來了年輕的東林士子,兄弟可設法帶我引薦一二。”

  楊文聰笑道:“見他們作甚,我這裡有更好的人可見上一見。”阮大鋮聽了驚訝道:“怎麼?如今這士林內。還有那些人能比的了東林士子?難不成是陳思華不成?在這秦淮河上,倒是只有他能壓的住東林士子。”

  楊文聰撫掌笑道:“正是此人,今日巧了。我去李貞麗處,一輛馬車自內而出。……。”

  一番話說完,阮大鋮的眼珠子就圓了,這貨的功利心極重,他要巴結東林,就是想重新出來當官。這年月要出來重新當官,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阮大鋮這種名聲很差的傢伙,更是難上加難。這就不是銀子能解決的問題,所以他才要巴結東林。先弄一個好名聲,才有機會復起。當初花了銀子,運動周延儒復起,最後便宜的是馬士英。

  其實這個人才是有的,就是沒什麼節操。不過就東林那幫人,跟他比起來,老大不要說老二,價錢買賣差不多。人嘛,不就是自己站在一個高度上,去打擊別人抬高自己麼?

  聽說陳燮去見了李香君。阮大鋮這心裡就不平靜了。他不缺銀子,要是能接李貞麗的路子見上陳燮一面,或許就能掛上這棵大樹了。別人不好說。陳燮要幫他復起,那是分分鐘的事情。遠的不說,現在陳燮是三省總督,手下多少位子能給他推薦?

  要做一個事情,自然是有一個套路的。陳燮的套路就是先來輿論攻勢,搞出動靜來,然後在採取措施。《明報》現在不比以前了,以前是五天出一期,現在是兩天出一期。

  第二天的《明報》。出了一個頭條,難得一見的時事評論。標題為“財政是國家穩定的根本”。這種白話文的寫法,一看就是陳燮的手筆。通篇文章 。陳燮就在談一個字“錢”。

  “錢,衣冠之中人所不齒的俗物,散發著銅臭味道。但就這麼一個俗物,不論你是衣冠中人,草根賤流,每日都離不開這個東西。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正常的生活都離不開的東西,怎麼就俗了呢?錢自誕生之日起,本身是沒有任何屬性的。所謂的俗物,是世人強加給錢的屬性。錢放在那個地方,如果不是有流通的作用,就是一個死物。何來雅俗之分?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錢,國家的正常運轉,同樣離不開錢。自二年西北亂起至今,十三年過去了,大明作為一個國家,財政狀態卻日益在惡化。沒錢,朝廷無法賑濟數省災民,沒有朝廷的賑濟,災民鋌而走險成為必然。是故,大明當前最緊要的問題,就是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解決不了財政問題,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一直到大廈傾覆……。”陳燮洋洋灑灑的寫了三千多字,夠起點一個章 節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