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崇禎十二年即將過去,大明的格局大大的好轉了。非要找一些鬧心的事情呢,還是要算年初的時候,陳燮在北直隸擊敗了清軍,多鐸率部撤離時,薊遼督師洪承疇,保定巡撫孫傳庭,都閉門不戰,放走了清軍。

  為此,崇禎一腳給孫傳庭踹回了陝西,洪承疇的薊遼督師督師也撤了,讓回到剿賊的崗位上繼續戰鬥,總領陝西、山西、寧夏、河南,四省軍務,配合楊嗣昌剿賊。

  崇禎十三年正月,朱由檢下旨,繼福建開海之後,山東開海,在登州設船舶司,收銀子補充國庫。同時下旨給陳燮,告訴他,日子選好了,二月二日,八字欽天監也看過了(不敢說八字不合),該來京師準備接走公主了。

  山東這邊,陳燮為了安頓公主,也是費了一番心思。乾脆在大明湖畔,另外起了個宅子。掛上公主府的牌子,今後這裡就給坤興公主住了,別去巡撫衙門的後院湊熱鬧了。山東倒是安排了一個新的巡撫,直接就是讓宋光蘭接任了。主要還是考慮,派別的人來,跟陳燮合不來。其實這擔心多餘,就算合不來,也折騰不起啥波瀾。

  陳燮人還沒到京師,就讓人從大發錢莊分號,送了一張五十萬銀圓的票子進了宮,擺在皇帝的面前,說是今年上半年的山東關稅,先交了。窮的要當褲子的朱由檢,看見票子眼珠子都綠了。不過是一個山東開海,這就是一年一百萬銀圓。福建那邊,為何只收到山東的三分之一呢?這裡面,有問題啊!

  陳燮這邊準備的聘禮,足足裝了一百兩四輪馬車,浩浩蕩蕩的從廣渠門進了京師。百姓萬人空巷,圍觀這一場面。可惜,沒看見陳燮,因為這貨悄悄的提前一步到了京師。

  第四百六十七章 必然的改變

  這一樁婚姻,在明眼人看來,這是一種很及時的婚姻。陳燮的勢力發展到現在,已經無人能遏制。即便是舉國之力,也不能撼動他。真的要生出高氵朝換代的心思,動起手來,也無人能抵擋陳燮在軍事上的絕對優勢。正因為如此,皇家迫切的希望這樁婚姻的達成,即便是不明真相的人覺得,陳燮比公主大了20歲這一點很不符合皇家的身份一事,都被忽略了。

  不能不說,這個時代的女性,生下來就被各種束縛。說句不好聽的,有時候想死都由不得你。當然,歐洲也差不多,只不過看上去很美好。所謂的紳士風度,那是建立在女性對男性的地位無法撼動的前提下。是一種強者俯瞰的產物。

  陳燮不想在人前路面,不是因為長的丑,而是不喜歡這種太熱鬧的場合。

  進京之後,立刻入宮面聖。朱由檢迫不及待的問:“思華,山東一年的海關稅,真的有一百萬兩麼?為什麼福建一年只有三十萬?”有一個詞叫“走、私”,陳燮很耐心的跟他解釋:“陛下,這個世界很大,大到您無法想像。泰西也叫歐洲,有國家幾十個。因為對財富的追求,歐洲開始了大航海的時代。他們發現了新大陸,也通過海路,找到了大明所在的大陸亞洲。新大陸盛產黃金、白銀,這些國家通過搶劫的方式,獲取了大量的財富。有錢了,他們就要花出去,往哪花?答案是大明。茶葉、絲綢、瓷器、大黃,這些東西都是大明所獨有,歐洲又奇缺的東西。大明海禁時期。民間對外的海上貿易,一直都沒有停止過。為什麼?因為利益太大。海上貿易,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銀。最多的年份達到了一億兩。這些銀子,您不去收。照樣還是會流入大明,進入一些商人的口袋。而在大明,從事商業貿易的人,小民鮮有,縉紳、勛貴、官商者多。這也就是臣為何要成立海軍的意思,只要掌握了大海的航線,所有逃稅的商船,臣都不打算放過。請陛下放心。一旦遼東和草原的大局穩定,臣南下,替陛下去收這個銀子。”

  朱由檢不傻,只是見識不足。聽完陳燮一番話,苦笑道:“朕節衣縮食,做一個道德楷模是應該的。但是那些勛貴和大臣們,他們卻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為了大明江山,朕吃點苦不算什麼,但是這些人怎麼敢一面要求朕節儉,自己卻在揮金如土。”

  陳燮笑道:“陛下。大明如重病之人,積重難返。凡事不可操切,當徐徐圖之。如今邊患初定。內部之亂,有楊、洪、孫三位大人在,應該不難平定。”陳燮只能這麼說了,大明的問題真不能著急,越著急越容易壞事。現在是天災人禍一起來,朱由檢確實夠慘的。

  朱由檢在京師內撥了一座宅子,掛了個牌匾“興海伯”府。這種姿態,作為皇家而言,已經做的很低了。這是在告訴世人。皇家是在嫁公主,而不是招駙馬。

  陳燮的聘禮單子。拿在手裡周皇后覺得腿有點軟,就算是皇后。也沒見人這麼砸銀子的。登州產金幣一萬枚,登州銀圓十萬枚,蘇松棉布、絲綢各五百匹,雪糖五千斤,一人高的鏡子十塊,……。全部加起來,總價值不下五十萬銀圓,陳燮真是大手筆。

  圍觀的宮女和太監們,自然有小公主的人,打聽到一些內幕後,掉過屁股就跑回去報信。小公主在自己的寢宮內著急的等著,看見身邊的宮女回來,趕緊上去問:“都有些啥。”

  “回公主,太多了,女婢就記得,一萬金幣,十萬銀圓……。”隨著宮女的講述,一雙大眼睛裡全是期盼在閃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