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光蘭笑道:“登萊兩府不必擔心,中丞在登萊任職期間,大興水利,挖深井,修溝渠,歷年旱情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倒是這兗州府,真是讓人擔心了。”

  張秉文當然知道他所指的是啥,點點頭道:“是啊,真的別出亂子。”

  兗州有兩個要命的地方,一個是魯王,一個是孔府。哪個地方出了事情,山東上下都得跟著一起倒霉。陳燮還好一點,這兩位都是民政官啊,出了事情板子下來,肯定先打他們。

  陳燮淡淡道:“顧不了那麼多了,旱情來的迅猛,自開春以來,滴雨未下。本憲早做預防,還是吃力的很。我們先顧著濟南府,明天本憲出城,各縣走一趟,給他們想點法子。”

  張秉文站起道:“不可,中丞須坐鎮大局,不可輕動。”宋光蘭想了想,站起來要表態,陳燮先道:“宋大人就不要多想了,你就更不能離開了。濟南要有人鬧事,肯定是那些府學那些讀書人,你得跟提學大人一道,穩住這些書呆子。”

  宋光蘭知道自己發揮的時候到了,使勁的點頭道:“哪個敢帶頭鬧事,割除功名,拿下問罪。我就不信了,殺雞給猴看,還有幾個敢跟著鬧?”

  第三百九十一章 埋人三部曲 下

  第三百九十一章 埋人三部曲(下)

  張秉文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但是想不起來是哪。

  “沒啥好說的,為今之計,穩定壓倒一切!任何擾亂秩序的行為都不能輕饒。”陳燮這話有點坑人,不過倒是很對這兩人的胃口。大明夠亂了,別更亂了。

  兗州這邊開了鍋,知府趙富春急忙找到任城衛的指揮使,連威脅帶嚇唬,有給了五百石糧食,讓他調兵去曲阜。任城衛早就爛掉了,七拼八湊的勉強有一千人,幾十個家丁,各種軍械破敗,軍戶的身上穿的跟要飯一樣,比城外的難民好不了多少。

  就這一千多人,第二天一早出城,走半道上聽到遠遠的傳來喊殺聲,當兵的掉頭就跑,煙塵還在老遠的,隊伍就散了架。一路狂奔回到兗州,仔細一數剩下不到八百人。什麼叫望風而逃,這就叫望風而逃。

  實際上所謂的喊殺聲,不過是一群難民在幾個領頭的傢伙帶領下喊出來的,代價是每人一口吃的。發出喊聲的這些人,都是一些老弱婦孺,哪有青壯。青壯都被神秘的帶頭人組織起來,奔著曲阜縣城去了。

  曲阜知縣不敢跑,戰戰兢兢的上了縣城,孔家出了一千石糧食,五百兩銀子,拉上其他大戶湊一湊,衙役守軍加一起五百人,肯定沒法對付滾滾而來的難民。趕緊的募集民壯,天黑之前流民潮到了,遠遠的望不到邊,匯聚在城下。

  災民沒有立刻攻城,而是奔著城外的一些農田去了,地里沒熟的麥子遭殃了,被搶的一乾二淨。一些大戶的農莊也被打破,搶了個一乾二淨。折騰了兩天,萬餘青壯拿著鋤頭木棒這些武器。扛著梯子出現在城下。

  城頭上如臨大敵了兩天,總算看見流民圍城了。這時候連夜派出去的信使到了兗州。卻一個兵都沒求到。兗州這邊表示自顧不暇了,沒兵可派,表示已經派信使去濟南求助。

  濟南這邊,第二天一大早魏岳就出了門,青衣小帽的來到巡撫衙門外求見莫泰。他跟莫泰有過一面之緣,在京師的時候,莫泰和他的堂兄魏文成關係不錯,一起喝過酒。莫泰到了濟南之後。兩人也有些來往。

  莫泰倒也沒端首席幕僚的架子,出來見面,老遠便主動拱手道:“魏兄,有事?”

  魏岳上前低聲道:“莫兄救我。”莫泰一聽這話,臉色肅然道:“請,裡面說話。”

  兩人進了師爺的辦事房,關上門,莫泰才問:“出什麼事情了?”魏岳道:“還不是糧價鬧的?莫兄,中丞大人是怎麼弄來這麼多糧食的?這糧價,還有希望麼?”

  莫泰聽了露出愕然的表情道:“我說魏兄。你不是不知道登萊的糧價,中丞大人把濟南的糧食供應,納入了登萊糧食的供應體系。目的就是怕城內先亂了起來。說吧,囤積了多少糧食?”魏岳一聽臉都白了,立刻哀求道:“莫兄幫忙,弄個通行證,小弟好把糧食運出城去,也好減少一些損失。”

  “中丞大人三番五次發了通告,告誡城內的糧商,糧價太高了,官府不會坐視。難道你就不知道麼?還是沒當一回事?”莫泰露出為難之色。魏岳連連拱手道:“這不是抱著僥倖之心麼?小弟囤積了十萬石的麥子,都在城外的莊子裡。不如這樣。小弟認捐糧食一萬石。”

  莫泰不說話了,摸著鬍鬚在沉吟。魏岳等了一會,立刻加碼:“兩萬石,但求中丞大人放過在下。”莫泰重重嘆息一聲道:“老兄啊,不是我說你,知道不知道,你們這些人,給中丞帶來多少麻煩?濟南城內人口二十萬啊,這麼多人鬧起事情來,這得多大的亂子?為了穩定濟南,中丞大人調集了登萊兩州的存糧五十萬石,並且派人去朝鮮和東瀛,採購大批的米。你啊,這是在尋死啊。好在你來了,要是跟著那些人一起鬧騰,中丞大人是要殺人的。”

  魏岳驚的臉色發白,立刻跪下道:“莫兄,千萬救我。一定看在家兄的面子上,在中丞面前美言幾句。”莫泰苦笑道:“現在不是我幫不幫你的問題,昨夜那些人在商議,煽動府學和城內的士子鬧事。中丞大人已經知道了,正在準備應對。你啊,來的遲了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