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三百零四章 動不得

  盧象升總的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實誠的人,所以在彈劾的奏摺里,把事情的經過說的很清楚。但是他有強調了,當前的形勢下,投降的流民已經不算是大明的百姓,官兵也沒那麼多糧食來養活這些人。而登州營表現出來的跋扈,與藩鎮無異。

  常時仁沒心思跟盧象升置氣,一夜安頓下來,就地休整一天。然後押著難民往襄陽的方向走。到底鄖陽之後,難民營在漢水邊紮營時,發現登州營的士兵正在岸邊不斷的用木頭搭建了一個一個的空間,因為就在河灘上,看不出來是給人住的。

  有兩萬難民幫忙,很快在漢水邊上修好了一大批這樣沒屋頂的房子。負責難民的軍官,把難民的隊長都叫來,抓鬮決定了次序後,難民才知道這是讓他們洗澡。

  漢水邊上停了一大批船隻,都是本地的商戶解決的問題,回頭去聯合商號拿錢或者美洲貨抵帳。洗澡之前,每個難民都領到了一雙布鞋,還有一身乾淨的衣服,一條毛巾。

  東西下發之後,難民的情緒立刻穩定了。給大家發這些,肯定不是要殺人送上路。這個跟其他官兵是不一樣的。

  臨時碼頭上,停著一艘樓船,船上站著的是從蘇州來的崔新。這一次他帶來的物資很多,用於安置難民。為什麼要從這裡弄難民,崔新不去管,這是老爺的命令,堅決執行就是了。

  先洗澡的自然是女子,洗乾淨之後她們要做的事情是幫忙做飯。同時把自己的家人找出來,以家庭為單位,開始往船上裝人。裝滿一船走一船,就這麼折騰了五天的時間,才算是把所有難民都運走了。

  每一艘船上都有兩個登州營的士兵押運。目的地在哪裡每人知道。

  衝突發生的七天後,快馬將盧象升和楊廷麟聯合署名的奏摺送到了京師。溫體仁作為首輔,自然看見這份奏摺。內閣一干大學時湊在一起商議,該如何處置這個奏摺。

  大家都挺猶豫的,按照奏摺上的內容看,確實是川軍鄧玘所部不聽勸阻。奪人戰功導致的衝突。但是登州營跋扈的也是事實,就從屬而言,他們必須要聽盧象升和陳奇瑜的。這個時候陳奇瑜和盧象升還在繼續戰鬥,登州營卻在鄖陽賴著不走了,這不是藩鎮還能是什麼?

  問題是。這份奏摺要是送到的皇帝的跟前,會造成什麼後果。這個必須是內閣要考慮的問題。所以內閣對這份奏摺的態度很重要,很可能就此決定了大明會不會發生又一次登州亂。

  內閣在糾結的時候,陳燮卻沒有太在意這個事情。靠著商戶的渠道,常時仁的消息先一步到了登州。看完匯報的陳燮,開始還是很惱火的。這個王賁很能惹事,仔細一琢磨,覺得這未必是什麼壞事。本來朝廷內外就在猜忌。就算沒這個事情,猜忌不會少一點點。

  二話不說,陳燮拿著報告去找張瑤。兩人在書房裡見面,看完報告之後,張瑤正色道:“思華,跟我說實話,你將來有什麼打算?”

  陳燮也難得第一次很嚴肅的跟張瑤說:“張叔,這個世界的另外一邊。正在發生一次對未來五百年歷史有著深遠影響的變革。大明距離泰西太遠了,根本就感受不到這個變革。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改變大明現在的政治格局。否則大明必然會亡在異族的手裡,直接導致文明倒退。整個民族都將被這個世界最先進的國家摔在身後。最多三百年,西方列強就會打上門,到時候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將承受歷時長時間的災難和痛苦,一直到這個民族覺醒。”

  因為陳燮展現出來的神奇,還有對大明的失望,張瑤選擇了相信陳燮的話。不過他在點頭之後反問一句:“你想把大明帶上什麼道路?”

  陳燮抬手一指大海的方向:“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這個世界很大,大的您無法想像。遠的不說,就在大明的邊上,南洋諸島。那些地方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本地的土人都不需要耕作,野地里的收穫就足夠他們吃飽了就睡。這些道上,有豐富的金銀資源,有豐富的香料資源,稻米一年三熟,足夠養活數萬萬大明百姓。而且完全不會有旱災這種事情發生。我的將來,應該是去那些南陽的海島上,跟泰西人爭奪財富和生存空間。至於大明,只要一切都走上了正軌,我才懶得留在這裡傷腦筋。”

  張瑤聽的有點呆滯,絕對不是什麼心馳神往,而是覺得不在思維範圍內。猶豫了很久,擺擺手道:“你去吧,我得好好想想。”陳燮站起,微微躬身告辭。他心裡很明白,張瑤正在艱難的抉擇之中。不管他最後的決斷如何,兩人之間的關係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走出張家的陳燮遙望星空,信步往前走著。夜晚的登州城,不像初到貴境時的冷清,已經是一個燈火輝煌的不夜城。街道兩旁的路燈,燒的是桐油。一排一排的杆子,照亮了這個城市的街道。登州夜晚12點之後才有宵禁,這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陳燮為這個自己一手打造的城市深感自豪。

  很快陳燮的散步計劃就破產了,乖乖的回到馬車上。不是衛隊不讓他走,而是他自己不想走了。“沒意思,真的沒意思。大街上的人看見我,都躲的遠遠的。老子怎麼就成了淨街虎了?你們說說,我是搶了人家的媳婦和大姑娘,還是砸了誰家的攤子壞人家的買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