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醫和西醫的理論體系天差地別,陰陽五行之說的中醫理論,跟陳燮的西醫理論完全夠不上。站在陳燮的角度看中醫,一種能延續幾千年的醫術,肯定不能用不科學來定論。就像劉高鳴,實際上他的醫術真的很高明,好多病陳燮都抓瞎,在他這裡幾副湯藥下去,好了。

  中醫缺的是科學的理論體系,但是這個工作量太大,根本就不是陳燮能做成的事情。

  “余掌柜,這樣吧。找幾個大夫來是可行的,我也不是什麼病都能治。我盡力把自己知道的醫術,都跟大家講一講。另外這樣,余掌柜去找一些識字的孩子,十六至十八歲都行,這些孩子都在回春堂里跟著學醫術,我有時間就來教他們。時間就按三年算吧,學好了就能出師做大夫,學不好的就在回春堂做點別的事情,也有個吃飯的地方。”這是陳燮想了很久的辦法,傳統的中醫,想改變他們的觀念很難了。但是在明朝這個地方,你又離不開中醫。怎麼辦呢?只能嘗試結合著來。還有就是帶一些學徒,有個三年時間,總能出幾個尖子。

  余掌柜一聽這個,真是大喜過望。今後就算是牢牢的抱住神醫的大腿了,有了這塊招牌,豈有不發達的道理。

  余掌柜動作很快,半個時辰後就在門口邊上貼了個告示:“短毛神醫找學徒啟示:要求,年齡十六至十八,識字不少於五百,……。”陳燮在邊上看了一會,覺得各種雷。尤其是識字五百這個底線,真是讓他外焦里嫩。但這是明朝啊,尋常百姓扁擔倒了不知道是個“一”字。識字五百,已經能夠的上半個知識分子的範疇了。

  以前覺得掙了錢就該享受生活,在明朝待了一段時間後,陳燮又萌生出一個強烈的念頭:“辦學,一定要辦學。而且還是免費的學校,包吃包住。也不求多高端,學制三年,學個一兩千字,能用文字將想表達的意思表達清楚就行。”

  陳燮是個行動派,想到就做。要做這事情,自己單幹肯定不行,所以得找張瑤。

  大搖大擺的進了張家,在一片思華少爺好的問候中,直奔張瑤的書房。書房裡的張瑤面色紅潤,就像剛喝了不少酒似的。陳燮知道他最近因為閹黨被收拾而興奮,也就不好奇了。

  見了陳燮,張瑤便道:“最近幾日在忙什麼?夫人說商號的事情你也不太管,怎麼還那麼忙?”陳燮苦笑道:“張叔,我的事情可真不少。醫院開張,就我一個醫生。這不,找回春堂余掌柜商量著帶幾個學徒的事情去了。結果我一瞧他那招學徒的告示,心裡真不是滋味。……。”巴拉巴拉,陳燮把自己的意思說明白了。

  張瑤一開始還無所謂,聽著聽著表情漸漸的嚴肅了。讓尋常百姓家裡孩子免費識字,這個事情可不小。明朝的讀書人那是很拉轟的,尤其是有了功名後,見官不跪。按說陳燮是個白身,見了官員也要下跪的。不過官員比鬼都精,神醫哪裡好這麼對待的?萬一生病了,不給你好好治,那就麻煩了。

  儒學能成為統治者大力推行的學說,這個跟其精髓還是愚民便於統治有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話的本質可不是現代某些學者加了逗號之後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家玩的就是老百姓蠢一點,沒文化才好忽悠,才好統治。

  張瑤的骨子裡是有一種反對情緒的,但是又覺得,陳燮做事每每出人預料,但是卻有他的道理。一個人要是有文化,學東西就是快。這個是肯定的。問題是,陳燮這麼做的目的,這的就是想多幾個幫他做事的學徒麼?

  怎麼看陳燮都不像是回去造反的主,再仔細一想,絕大多數讀書人,誰會在功名無望之前轉向做別的呢?這些讀了一肚子四書五經的人,肯定不符合陳燮的需求,所以才想到自己培養一些孩子。莊子上的娃多了,能給口飽飯吃還能識字,當父母的還不得歡天喜地的送上門?這個事情的成功率是很大的,張瑤在排除疑慮後,點點頭表示認同。

  “辦學是好事,你打算怎麼辦?”

  “學堂就在張家莊,我是這麼打算的,凡事莊子裡的孩子,十六歲以下,六歲以上,不論男女,都必須送到學堂里識字。”陳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張瑤聽著直搖頭。

  第二十七章 心善

  第二十七章 心善?

  “此事不可操切,其一:且不說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女同校之舉不可取。其二,莊民子女反六七歲不等,皆隨父母下地幹活。農忙時節更是如此,都去識字,農活耽誤了算誰的?”

  陳燮聽的很仔細,他從小在福利院長大,那地方就在農村,怎麼會不知道農民的生活?問題是,明朝的農民和現代社會的農民沒法比。所以張瑤一說,他就知道自己想的不全面。

  看來辦一個正規的學堂是不現實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辦一個識字班。

  “張叔所言有理,不妨如此,適齡孩童每日上午幫父母幹活,午後到學堂上課識字。如此,不如把這個學堂叫做識字班吧。嗯,晚上也開班,來不來全憑自願。為鼓勵父母送孩子上學,凡送孩子來學堂者,地租減至三成,此事只在張家莊內實施。”

  張家莊現在實際上都是陳燮的,地租什麼的都是原來張家的老人在負責,還有一個丫鬟雨蕁幫忙盯著。陳燮要用降低地租來鼓勵佃戶送孩子來學堂的事情,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