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頁
據說當日有大人後來說, 當時大殿就靜了下來,那叫一個靜啊,他們想著怎麼著平日皇上這麼尊敬崔大人,也會在文武百官面前給對方一個薄面。
再說了以前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提議皇上二話不說都是會聽的,可那一日也不知道戳中了皇上那根逆筋, 皇上竟然拒絕了,還拒絕的特別徹底。
既然擋不住皇上晚上熬夜鞠躬盡瘁,百官心想,說不定這是皇上還沒有子嗣的緣故,若是後宮宮妃多了,皇上分出心思,也許就不會這般將所有的心思都耗費在國事上了。
可偏偏這都五年了,每次有朝臣提議該納妃了,皇上就找各種藉口拒絕,偏偏每次都是以國事為重,他剛即位不想當個昏君。
皇上都這樣說了,他們要是還繼續說,他們總不能讓皇上當個昏君吧?這件事頭兩年的時候還頻頻被提及,到最後知道皇上不會答應,他們也就歇了心思。
可這都五年了!
要是皇上登基的時候納妃,後宮早就熱鬧得不行了。
偏偏皇上連一丁點兒的念頭都沒有,不僅如此,甚至都沒發現皇上除了對國事有興趣之外還對別的人有興趣。
他們自然主動忽視了一向冷淡清心寡谷欠的國師,壓根就沒往那邊想。
於是……有想得多的臣子回去一琢磨,會不會是皇上有什麼隱疾?為了怕被發現所以才一直不納妃?
否則,哪有正常的男子早就過了而立之年還是個皇帝竟然對男女之事絲毫沒興趣的?
不知誰不小心提議了出來,很快就嗖的一下傳開了,私下裡這些臣子一合計,越想越覺得可能。
於是,眾人想了想覺得有病就治,皇上不能諱疾忌醫啊。
所以眾人決定先食補一番,讓皇上先有這個念頭,之後再不行就挑明了開始針對治療。
於是有大臣提議入秋了該進補了,給皇上也改改膳食,蕭胤啟壓根對這些事不在意,讓他們隨便就行。
這導致的後果是……皇上依然穩如鍾,甚至留國師夜宿“商議朝政”的日子更多了。
朝臣再一商議,決定完犢子,皇上這是根上就不行啊,只能硬著頭皮一咬牙,推了崔大人出來,讓他去說。
因此,在某一日的一個午後,巫舟陪在御書房看書,蕭胤啟則是在不遠處批改奏摺,崔大人來了。
大太監稟告的時候蕭胤啟奇怪這崔大人怎麼這時候過來了?不過也擔心是不是有要事,就讓人進來了。
崔大人進來的時候還有些心虛,怕這種事會戳中皇上身為男子的自尊心,可這都五年了,不提也不行,總不能讓皇上就一直這樣著吧?
崔大人一咬牙,就硬著頭皮上了,他進來之後,發現國師竟然也在,遲疑了一下,可想想國師是自己人,也許國師還能幫他一起勸勸皇上,他還能有點底氣。
崔大人先是行了禮,之後猶疑了一番之後,低咳一聲,“老臣想,想跟皇上說一件事,能不能讓公公先避開。”
蕭胤啟奇怪看崔大人一眼,不過還是揮揮手,大太監先退下了,只留下了巫舟在那。
巫舟從崔大人一進來就察覺到對方一副心神不寧谷欠言又止的模樣,心想莫不是出了大事了?
他也將書放在一旁,端起一杯茶邊喝邊看了過去。蕭胤啟等大太監將殿門關上了,這才看向崔大人:“說吧,崔大人有何事要向朕稟告?”
可蕭胤啟這話問完,崔大人反而沉默了下來,垂著頭站在那裡,一張布滿褶子的臉更是皺成了一朵菊花,谷欠言又止,半晌,才低咳一聲,硬著頭皮上了:“是,是這樣的……老臣覺得,皇上您若是有事還是早日解決的好。畢竟有些事,拖著是不會有成效的,反而影響了結果,而且吧,這種事雖然表面上說出來不好聽,可早晚也是要解決的。否則,對皇上、對大蕭都不好。所以,皇上您還是莫要繼續堅持了。”
“嗯?”蕭胤啟聽得一頭霧水,“崔大人你在說什麼?為何朕聽不懂?”
崔大人覺得皇上都到了這個份上了,怎麼還不肯認清現實呢?竟然還在隱瞞,這就不對了……
於是,崔大人撩起衣袍跪了下來:“皇上,您可不要諱疾忌醫啊,有病救治,老臣絕對不會泄露出去半句的。”
“朕……有病?朕自己怎麼不知道?”還有什麼諱疾忌醫,他沒有病,諱疾什麼?看什麼御醫?
蕭胤啟頭疼,乾脆直接道:“崔大人你想說什麼就直接說,這樣莫名其妙的朕聽不懂,要是不想說那就出宮去吧,朕還有奏摺要批。”
巫舟也奇怪地看了過去,皇上這身子骨狀地跟頭耕地的牲口似的,尤其是這段時日,也不知這廝到底發什麼神經,以前還能控制,這些時日總是將他留下來,他不肯留在他的寢殿他就半夜跑到國師殿去,特麼沒臉沒皮的。
這樣有病?他怎麼覺得不信呢?
巫舟也想聽聽蕭胤啟到底有什麼病,就繼續又喝了一口,等著崔大人繼續說。
崔大人這邊聽到了難以置信,皇上怎麼就不肯承認自己有病呢?他咬咬牙:皇上,這可是你逼老臣說出來的,本來老臣還不想說的這麼直白,可既然皇上你……你都這樣藏著掖著了,也不要怪老臣了。
於是,崔大人豁出臉面去,反正他都這把年紀了也沒什麼不好開口的,“皇上,老臣知道你在某些雄風方面不行,這才導致皇上你這登基五年來絲毫對後宮的事不在意。可有病就治,不能明面上來,但是能私下裡治是不是?雖然不舉是小事,但這往大了說也是大事了!”
再說了以前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提議皇上二話不說都是會聽的,可那一日也不知道戳中了皇上那根逆筋, 皇上竟然拒絕了,還拒絕的特別徹底。
既然擋不住皇上晚上熬夜鞠躬盡瘁,百官心想,說不定這是皇上還沒有子嗣的緣故,若是後宮宮妃多了,皇上分出心思,也許就不會這般將所有的心思都耗費在國事上了。
可偏偏這都五年了,每次有朝臣提議該納妃了,皇上就找各種藉口拒絕,偏偏每次都是以國事為重,他剛即位不想當個昏君。
皇上都這樣說了,他們要是還繼續說,他們總不能讓皇上當個昏君吧?這件事頭兩年的時候還頻頻被提及,到最後知道皇上不會答應,他們也就歇了心思。
可這都五年了!
要是皇上登基的時候納妃,後宮早就熱鬧得不行了。
偏偏皇上連一丁點兒的念頭都沒有,不僅如此,甚至都沒發現皇上除了對國事有興趣之外還對別的人有興趣。
他們自然主動忽視了一向冷淡清心寡谷欠的國師,壓根就沒往那邊想。
於是……有想得多的臣子回去一琢磨,會不會是皇上有什麼隱疾?為了怕被發現所以才一直不納妃?
否則,哪有正常的男子早就過了而立之年還是個皇帝竟然對男女之事絲毫沒興趣的?
不知誰不小心提議了出來,很快就嗖的一下傳開了,私下裡這些臣子一合計,越想越覺得可能。
於是,眾人想了想覺得有病就治,皇上不能諱疾忌醫啊。
所以眾人決定先食補一番,讓皇上先有這個念頭,之後再不行就挑明了開始針對治療。
於是有大臣提議入秋了該進補了,給皇上也改改膳食,蕭胤啟壓根對這些事不在意,讓他們隨便就行。
這導致的後果是……皇上依然穩如鍾,甚至留國師夜宿“商議朝政”的日子更多了。
朝臣再一商議,決定完犢子,皇上這是根上就不行啊,只能硬著頭皮一咬牙,推了崔大人出來,讓他去說。
因此,在某一日的一個午後,巫舟陪在御書房看書,蕭胤啟則是在不遠處批改奏摺,崔大人來了。
大太監稟告的時候蕭胤啟奇怪這崔大人怎麼這時候過來了?不過也擔心是不是有要事,就讓人進來了。
崔大人進來的時候還有些心虛,怕這種事會戳中皇上身為男子的自尊心,可這都五年了,不提也不行,總不能讓皇上就一直這樣著吧?
崔大人一咬牙,就硬著頭皮上了,他進來之後,發現國師竟然也在,遲疑了一下,可想想國師是自己人,也許國師還能幫他一起勸勸皇上,他還能有點底氣。
崔大人先是行了禮,之後猶疑了一番之後,低咳一聲,“老臣想,想跟皇上說一件事,能不能讓公公先避開。”
蕭胤啟奇怪看崔大人一眼,不過還是揮揮手,大太監先退下了,只留下了巫舟在那。
巫舟從崔大人一進來就察覺到對方一副心神不寧谷欠言又止的模樣,心想莫不是出了大事了?
他也將書放在一旁,端起一杯茶邊喝邊看了過去。蕭胤啟等大太監將殿門關上了,這才看向崔大人:“說吧,崔大人有何事要向朕稟告?”
可蕭胤啟這話問完,崔大人反而沉默了下來,垂著頭站在那裡,一張布滿褶子的臉更是皺成了一朵菊花,谷欠言又止,半晌,才低咳一聲,硬著頭皮上了:“是,是這樣的……老臣覺得,皇上您若是有事還是早日解決的好。畢竟有些事,拖著是不會有成效的,反而影響了結果,而且吧,這種事雖然表面上說出來不好聽,可早晚也是要解決的。否則,對皇上、對大蕭都不好。所以,皇上您還是莫要繼續堅持了。”
“嗯?”蕭胤啟聽得一頭霧水,“崔大人你在說什麼?為何朕聽不懂?”
崔大人覺得皇上都到了這個份上了,怎麼還不肯認清現實呢?竟然還在隱瞞,這就不對了……
於是,崔大人撩起衣袍跪了下來:“皇上,您可不要諱疾忌醫啊,有病救治,老臣絕對不會泄露出去半句的。”
“朕……有病?朕自己怎麼不知道?”還有什麼諱疾忌醫,他沒有病,諱疾什麼?看什麼御醫?
蕭胤啟頭疼,乾脆直接道:“崔大人你想說什麼就直接說,這樣莫名其妙的朕聽不懂,要是不想說那就出宮去吧,朕還有奏摺要批。”
巫舟也奇怪地看了過去,皇上這身子骨狀地跟頭耕地的牲口似的,尤其是這段時日,也不知這廝到底發什麼神經,以前還能控制,這些時日總是將他留下來,他不肯留在他的寢殿他就半夜跑到國師殿去,特麼沒臉沒皮的。
這樣有病?他怎麼覺得不信呢?
巫舟也想聽聽蕭胤啟到底有什麼病,就繼續又喝了一口,等著崔大人繼續說。
崔大人這邊聽到了難以置信,皇上怎麼就不肯承認自己有病呢?他咬咬牙:皇上,這可是你逼老臣說出來的,本來老臣還不想說的這麼直白,可既然皇上你……你都這樣藏著掖著了,也不要怪老臣了。
於是,崔大人豁出臉面去,反正他都這把年紀了也沒什麼不好開口的,“皇上,老臣知道你在某些雄風方面不行,這才導致皇上你這登基五年來絲毫對後宮的事不在意。可有病就治,不能明面上來,但是能私下裡治是不是?雖然不舉是小事,但這往大了說也是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