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準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那個小李氏便弱一些了。

  當然了,或者在小李氏看來,她是聰明的,畢竟,李氏是後院的第二人,不管是生子的數量,還是榮寵。

  那時候豆花和沈琳說的時候,沈琳便問豆花和花生了,換了是她們,她們會如何?

  至少換了是沈琳,她不會像袁氏這樣迂迴進取,畢竟那個叫芍藥的大丫頭到底是被婆家馴服,還是如何,那都是未知之數。

  更何況,當時提的時候,你也要冒一下險,萬一福晉不答應呢?

  或者說,反而引起了福晉的反感呢?

  萬一你的丫頭沒人來提呢?

  那多糗啊!!

  不得不說,袁氏把那個度把握得很好,在沈琳看來,袁氏是向福晉在投誠,進府,便向福晉表明了,自己只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只求平安和順。

  所以,人家一來,抱的便是福晉的大腿。

  而這裡,她的度又要很到位,就拿自己來說,自己也是好多年來,慢慢的揣摩,再加上這麼多年來和福晉的相處,才算掌握到了一定的。

  不顯得落了下乘,又不會讓福晉感覺你太過熱情。

  畢竟每家每戶的主母,那都是不一樣的脾性,她是怎麼揣摩出來的?

  或者說,她的家人,早就在她進來的時候,便幫上忙打聽了?

  而倘若是自己,更加不會像小李氏這樣立即貼上同姓族人的身邊。

  雖然是同姓,可並非是族人,只不過是一個姓罷了。

  你連人家的底細也不知道,就這麼貼了上去,人家把你賣了都不知道。

  不過。沈琳也沒打算提醒小李氏。

  提醒了,人家反而不討你的好呢,人家有權去追求人家想要的生活不是?

  不過,沈琳還是看得出,福晉對小李氏也是不喜的,只不過,表露得不太明顯罷了。

  沈琳在花生和豆花的攙扶下。回到了梅園。不得不感慨,這次懷胎挺不易的。

  不知道怎麼回事,肚子越大。越是氣喘吁吁,雖然大夫也好,宋氏也好都說,那是正常現像。人家懷孕的時候,也這樣。

  不過。沈琳覺得,上次懷小傢伙的時候,可不是這樣,難道是年紀的關係?

  可也不對啊!!

  畢竟。現在自己的年紀離高齡產婦那還真有十幾年哪!!

  就自己這年紀,那放到了現代,倘若是江南地區。那還不夠資格領結婚證呢。

  也就一些產糧大省,結婚得早。那也差不多。

  可怎麼也算是大學生吧!!

  而且高齡產婦嚴格意義上來說,那是第一胎到了34歲,那才算的,自己這可是第二胎了,難道也算?

  沈琳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反正自己也說不上來。

  只能讓豆花和花生開始檢查起了產房。

  另外便是到時候給小嬰兒包的細棉布一類的,多洗洗曬曬,反正只要好太陽,就命人洗過,在滾水裡煮半小時,才在太陽下暴曬。

  這年頭沒酒精消毒,也只能用這個法子了。

  而大嬤嬤也提議沈琳,找兩個丫頭去暖暖產房。

  雖然李氏上次的做法,大嬤嬤是嗤之以鼻的,不過,理論上講,也不算有錯。

  基本上很多貴婦都是如此操作的,只不過,沒李氏這麼大規模的選八字啥的。

  反正沈琳的產房就在梅園裡,至於丫頭也是她院裡的,怕啥。

  咱又沒勞煩到府里眾多的丫頭不是?

  只不過是想讓產房有人氣罷了。

  沈琳一聽,也有道理,便命花生去吩咐人了,看誰願意去哪兒住的,反正自己給加月銀。

  丫頭們才不介意呢,反正哪兒都是住,更何況有兩個人呢,月銀還翻倍,報名的,自然多了。

  沈琳命花生挑了兩個八字重,長相也不錯的便住了進去,一切也都準備就緒,就等瓜熟蒂落了。

  沈琳這邊還沒生下孩子,那邊,沈老太的雜貨鋪子便開張了。

  本來按照沈琳的想法便是,老太太就開南貨鋪子好了,最重要是賣熟食的。

  不過,侍書是個常跑市場的的,立即便提出了,夏季如何保存的關鍵問題。

  沈琳一想,也對啊,現在一沒冰箱,二沒真空保鮮技術的,怎麼渡夏?

  畢竟那時候正準備要開的時候,是快要進入了夏季,這是一個放在眼前的切實問題。

  那些秘制的豬頭肉,鴨舌味道是好,可如何保存呢?

  吃的東西,可開不得玩笑,而且這年頭,也不是人人都會買熟食的吧?

  有銀子的,自家備了廚子。

  沒銀子,也不怎麼捨得。

  所以,最好是主營常年能賣的,副營豬頭肉一類的東西。

  老太太那時候便提出了,說要把她製作的豬頭肉放入江南世家賣,反正是女兒的產業。

  在老太太看來,女兒的東西,和自己的也沒差別,最多,女兒付自己錢好了。

  侍書芝麻那時候一聽,便立即反對了。

  真是開玩笑,那時候唆使老太太搞副業,是想搞點事兒讓老太太玩,別來打擾咱做生意,不是叫你鳩占鵲巢。

  當然了,二人說得也很委婉,便說,萬一以後有了兒媳婦,讓兒媳婦誤會可怎麼辦?

  還不如,沈格格打本給你開家屬於沈家的鋪子。

  格格的鋪子,以後不是要屬於扎拉芬的嘛。

  老太太還算是明事理的,一想,也對,女兒都嫁進皇家了,自己那樣確實也不好,橋歸橋,路歸路。

  因此,倒是很熱心的規劃了起來。

  那時候芝麻進來還和沈琳道歉呢,說沒經過自己的同意,便答應打本給老太太開鋪子,沈琳倒是沒說什麼。

  本來女兒孝敬額娘便是應該。更何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個道理,沈琳也懂。

  做生意最重要是靈活變通,只要芝麻能把握一個度,沈琳倒是不介意芝麻如此。

  不過,也說了。下不為例。

  而最終沈琳。侍書,芝麻三人商量的結果就是,開雜貨鋪。最主要是經營米糧,油,醬菜,江南的風味。醬鴨,醬雞。醬鴨舌,秘制豬頭肉,梅乾菜,菜老頭。乾菜燒筍,還有江南很出名的,秘制東坡肉。

  反正只是要老太太擅長的。都可以慢慢加入,也可以隨著季節的變化。慢慢做些調整。

  不得不說,芝麻做的市場調查,還是很用心,也很全面的。

  東城,南城,自然是不適合的,但北城,西城其實也不是特別適合。

  那時候芝麻做的調查便說了,最最適合是兩塊,一塊是南城和西城的交接,一來是鋪金便宜,二來人流也很多,另一塊,便是江南世家附近。

  租金雖然貴了些些,不過,哪兒江南人多,或者也合適,唯一不美的便是,和江南世家近了,到時候萬一雜貨鋪子的生意不好,老太太竄門也亠了。

  而沈琳聽她說了,那個南西兩城交接地,她看中的那個鋪子,原先便是做糧油生意的。

  之所以要脫手,也不是因為賭博和白事,或者子孫不孝一類導致經營不善,而做不下去了。

  相反,人家是生意擴大化。

  只不過,手頭的資金不是很多,再加上東家的女兒女婿孝順,因此,人家把鋪子遷去了大興。

  原本老東家的莊子就在大興,這樣,他們也可以免了車馬運費錢,二來,也可以多和女兒女婿多多在一起。

  女婿在大興也是做生意的,兩家鋪子開在一起,還可以互相照應。

  芝麻就是看中他原先就是那糧油鋪子的,也有一定的熟客。

  雖然大客戶,人家肯定是帶走的,不過,散客肯定還是會來買的,只要保證質量和服務。

  芝麻看中的,便是這點,人家東家也保證了,會幫著引薦,還會幫著引薦同行,還有上下家。

  雖然價格也挺高的,不過,和芝麻之前談的,東城的鋪子什麼的,那真是只夠一個零頭的。

  雖然如此,芝麻還是把商人漫天開價,落地還錢的本性揮發到了極致。

  從原價鋪子120兩的賣價,硬是殺到了108兩。

  另外還留下了幾個,原先鋪子的夥計。

  有些夥計,年紀也有些大了,拖家帶口的,自然不願意跟著去大興,倒對留下來,也挺樂意的,又看見新東家,給每個加了二成的月銀,從原先留下的一人,成了二人了。

  人家原先的鋪子是生意紅火,人自然需要多。

  而沈老太太的新鋪子,剛上手,二人,再加上一個搬貨的苦力,一個粗使兼職燒飯婆子,也夠了。

  老太太也是個聰明的,人家芝麻這麼幫得手,她自然要籠絡住了。

  便和芝麻商量,看是不是能讓芝麻幫她個一年半年的,只要上了手,她就立即放人。

  人家是主子的親娘,更何況,雜貨鋪子在芝麻看來,和江南世家的幾家鋪子,也一樣,都是她的孩兒似的。

  沒上軌道,她確實也不放心。

  因此,在和沈琳商量一二後,芝麻答應,會分一點精力在雜貨鋪子上。

  從前兩個月的經營狀況看,生意還是挺不錯的。

  沈琳有看過芝麻遞上的帳本,第一個月,去除人力,物流各種各樣的成本,純利潤有六兩多,至於第二個月也有七兩,這個收入,已經算是挺高了。

  畢竟,沈老爹一年的月銀也才一百兩!!(未完待續)

  ps:感謝絨壯壯的平安符打賞,年三十早上看見有親的打賞,真素特別的開心噠,麼麼親

  推薦好基友翡翠c完本的作品,書閒的親可點之,書號,2433174,書名,《清朝的奮鬥生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