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金滿叩首道:「謝王爺!」

  劉凌嗯了一聲道:「你要做的事其實並不如何危險,只要保證孤水師大軍登陸流求,其他的事無需你去做。你不是說這些日子風向正好嗎,只要探路回來,用不了多久孤就能征滅流求三國。到時候你就到太原去過安穩日子。」

  孫金滿抹了一把眼淚道:「王爺寬宏!」

  第二日一早,孫金滿帶著五百名漢軍水師的精銳士兵,乘坐一艘艨艟戰艦,三艘四輪飛虎戰艦駛出了水師大寨朝著流求的方向而去。孫金滿帶著的人當中有繪圖的高手,會將這條路線繪製成圖。他們的任務是秘密的探索最好的登陸地點,並且在時間允許下儘量清楚的打探流求三國的情況。尤其是山北國,這次選擇在這裡登陸,總不能連山北國什麼情況都不清楚。

  這次出海,劉凌足足等了十天。

  十天之後,一臉疲憊的孫金滿帶著船隊返回向劉凌匯報了一個重要的消息!

  就在三天前,山北國已經被尚頂天的中山國給滅掉了!

  五千名中山國士兵圍困了大稻埕而並沒有進攻,尚振遠出城投降。大稻埕皇宮上插著的國旗,隨即換成了中山國的旗幟。經過孫金滿和監察院的密諜仔細打探,原來大稻埕不設城牆果然是和賭注有關。原來尚家的三兄弟約好,只要兵圍都城就算勝利。失敗的一方無條件的退位,然後隱居,再也不參與爭鬥當中!

  聽到這個消息,劉凌對這尚家的三兄弟更感興趣了。

  以流求島為棋盤,以流求幾十萬百姓為棋子,這尚家三兄弟的棋局還真是不小!

  尚頂天!

  劉凌微微一笑。

  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是那人的傳人呢?

  雖然監察院的消息還沒有送來,但劉凌已經越發的相信這三兄弟是從滕州來的了。

  第五百四十一章 搶灘登陸

  劉凌留下部分戰船在泉州作為第二梯隊,親自帶領五百餘艘戰船,二百多艘運輸船隻從泉州崇武起航,在孫金滿的指引下浩浩蕩蕩的開赴流求島。

  這是自漢軍南下以來,第一次沒有監察院的情報支持下的戰爭。近九百艘船隻,三萬六千人的龐大艦隊將要展開第一次遠洋侵略。這其中代表的含義不言而喻,劉凌的大漢強軍已經脫離了陸地的束縛而邁向了一個新的征程。

  作為一個現代人,劉凌知道海權代表著什麼。

  劉凌心中一直為中國歷史上本來有機會征服世界卻並沒有重視而感到遺憾,大明時期,鄭和帶領著的兩萬五千人的龐大水師屢次楊帆遠航。只是當時的皇帝並沒有將這件事足夠的重視起來,以至於後來鄭和乘坐的那些巨大的寶船就擱淺在淺灘上逐漸的腐朽破爛而沒人理會。

  若是明朝的皇帝重視海洋的話,那麼掠奪美洲,非洲的又怎麼會輪到西班牙人和英國人?傳說隋朝末年的時候江湖大豪傑虬髯客張仲堅爭霸失敗後遠走扶桑,建立了一個頗為強大的國家。根據推測,所謂的扶桑就是現在的墨西哥附近。如果歷朝歷代的皇帝們足夠重視的話,中國的強大會變態到怎樣的一種地步?

  很多年很多年之後,西班牙英國的那些所謂的探險家們,他們乘坐的戰船依然不如鄭和的寶船強大。他們遠航的隊伍只有幾百人卻逐步蠶食掉了整個美洲,大量的金銀財寶被裝船運回了本國。劉凌一直在想,如果明朝時候中國人征服了美洲之後,會不會建立一個扶桑公司,然後往英吉利群島還有什麼法蘭西普魯士輸送鴉片,若是歐洲人出現一個叫歐文則徐的人出來禁菸,那就發動鴉片戰爭揍丫的一直揍到服氣為止。

  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何必再找七個同夥來,一個中國就能禍害了整個歐亞美。去他娘的八國聯軍,漢人的強大軍隊所到之處誰能抵擋?

  劉凌知道,這是自己意淫了。

  劉凌遺憾著歷史的遺憾,所以他覺得如果自己有能力去做些什麼的話,就一定不要再讓機會擦肩而過。他從很多年前就開始籌建大漢的水師,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讓漢人的戰船在世界各地耀武揚威。

  弄些大船到英吉利普魯士法蘭西奧匈等等的國家去,然後告訴他們到中國的去當勞工可以賺很多很多錢。把他們裝在豬籠里漂洋過海的帶過來建造鐵路,每天就他媽的給一個窩頭連鹹菜都不給。有人反抗,拉出去用沙子埋到腳面,倒著埋。

  劉凌每次想起所謂的大清朝就會想吐想罵娘,因為歷史的偶然性一個落後的奴隸制遊牧民族取代了一個已經實現資本主義的大帝國,然後直接導致了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所有所有倒退了最少五百年。想想吧,十二萬所謂的大清帝國軍隊對陣兩萬不到的英法聯軍,清軍戰死三萬多人,英法聯軍死亡四人。這是一種怎樣令人心中酸楚的恥辱?

  現在劉凌有機會,有很大的機會將這恥辱連本帶利的送回去,他的心裡其實還是有幾分激動的。征服流求只是大漢水師征程的第一步,只是為了讓水師的士兵熟悉登陸作戰。流求根本就不是劉凌的目標,連之一都不是。他的目標是將歷史上加諸在中國人頭上心上的那些恥辱一股腦的還給別人,還要變本加厲。

  九百餘艘的龐大艦隊在太陽還沒有冒出頭來的時候就離開了泉州海港,劉凌並不擔心艦隊會在大海上迷失方向,就算沒有孫金滿也不會,劉凌雖然不是什麼穿越之後就無敵的天才,但對指南針還是了解的。之所以派孫金滿探路,只是劉凌不打沒有準備之戰的習慣。如果不了解敵人,這樣的戰爭即便勝利了也帶著一定偶然性,不會有那種自始至終勝券在握的成就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