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看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裴戰終於狂怒爆發了。他猛地一腳將桌案踹翻了出去,將那封信狠狠的撕了個粉碎!

  「劉凌小兒,你欺人太甚!孤王若不殺你,誓不為人!」

  信上最後一句話是:「周王揮軍在前征戰,孤在後方助你穩定局勢,你占一城,孤穩一城,攜手合作,當為一時美談。」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同尋常的味道

  劉凌一封信,三言兩語,幾乎氣炸了裴戰的肺。

  按理說,劉凌此時在滑州,距離冀州不下千里,定安軍圍困冀州正是打的熱鬧,劉凌沒有必要寫一封信去招惹裴戰才對。若是惹急了裴戰,裴戰放棄冀州不顧而是揮四十萬大軍南返的話,劉凌或許也要暫避其風吧?實則不然,雖然劉凌與裴戰未曾謀面,但關於裴戰這個人的詳細資料劉凌已經看過不下三遍了。

  雖然從字面上來分析一個人的性格難免會有偏差,不過裴戰這個人的心理劉凌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把握能猜到的。裴戰已經圍困冀州將近三個月,且不說耗費了多少錢糧,就說已經戰死了數萬士兵,這一個大虧裴戰若是不找回來的話他是誓不罷休的。再者,冀州平,則北方平,成德軍滅,則北方定,裴戰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他又如何捨得放棄即將到手的大勝利而率軍南返呢?

  當然,這是建立在後方穩定的基礎上。如今漢軍在定安軍的後方攪亂的天翻地覆,定安軍的後方不穩,裴戰是一個出色的統帥,從漢軍的攻擊路線上不難看出,漢軍就是要將開封孤立出來。大河以北的衛州,滑州已經被漢軍占據,開封以南出不去二百里就是漢軍的控制區域,若是等漢軍從大清河北兜一個圈子再殺回來的時候,開封就是四面楚歌了。裴戰既然能確定漢軍的意圖,他又怎麼還能在北面安心呆下去?

  開封,冀州,兩者相比較來說,前者無疑要重要的多。作為大周的都城,開封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誰占據了開封,便是得到了大周的正統。左右領軍衛的岳樂和糜荒就在一側虎視眈眈,時刻準備著取裴戰的地位而代之。只要這兩個人占據了開封,那裴戰就沒有了那個最大的依仗。

  當然,劉凌的漢軍若是占據開封的話,在輿論上就可以宣布大周被滅國了。

  這是裴戰所不允許的,劉凌斷定,雖然裴戰想要冀州,但更想保住開封。他寫這封信,其實不是刺激裴戰讓他早日南返,而是刺激裴戰,讓他猛攻冀州!

  被劉凌這一封信一激,裴戰是必須要拿下冀州的。這是一個軍人的驕傲和骨氣,若是被劉凌一封信就嚇得趕緊跑回去,那裴戰的臉面還往什麼地方擱?裴戰此時氣憤難平,他一面下令大軍猛攻冀州,一面分兵十萬,由大將曲勝率領回援開封。他自己則親自上陣督戰,力求儘快攻克冀州。

  分兵,這才是劉凌想要的結局。

  四十萬人,一口吞下去會噎著的。

  裴戰親自站在陣前督戰,派大將姜永生率領五萬人馬輪番進攻冀州城。拋石車,攻城錘,甚至高達十幾米的箭塔,能用上的工程器械幾乎都用上了。值得一提的是,這箭塔就是龐准想出的辦法。所謂的箭塔,是一種可以移動的,高十幾米的箭樓。箭塔上可以站上去幾十名弓箭手,這樣,站在箭塔上的弓箭手就能和守城的成德軍弓箭手對射而不落下風,十幾個箭塔,可以對守城的士兵起到一定的壓製作用。

  同時,箭塔上還備有梯子,一旦箭塔推動著靠近城牆的話,就可以將梯子搭在城牆上,箭塔上的士兵就能踩著梯子攻上城頭。這種攻城器械雖然龐大笨重,但比之於雲梯來說作用要大得多。雲梯即便搭上城頭也很容易被守城士兵推翻,而攻城的士兵若是先上箭塔在登城頭的話,傷亡會小很多。

  這箭塔不是龐準的發明,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沒有龐大的人力支援,是無法建造也無法推動這樣巨大的攻城器械的。而這個局限性在定安軍卻沒有,因為定安軍有的是人!四十萬大軍,何其雄厚。

  天色微明,定安軍就對冀州展開了瘋狂的攻勢,十幾個箭塔,每一個箭塔都需要七八百名士兵才能推動。而隨著箭塔的逐漸接近,城牆上的弩車也開始發威了。重弩發射出來的巨大的弩箭,長達三米,粗有十幾厘米,其衝擊威力幾乎相當於一顆炮彈,當然,是一顆不會炸響的炮彈。即便如此,這樣巨大的攻擊力摧毀箭塔雖然不是一箭兩箭就能解決的,但集中力量打擊的話,還是能將箭塔擊毀。要知道,厚重堅固的城門都能被重弩擊穿。

  只是城門是死的不會移動,但箭塔是活的。且箭塔的是圓木構造,受力面積遠比城門要小。重弩雖然威力驚人,卻大部分都從箭塔的空隙中鑽了過去。看到瞄準箭塔攻擊的效果微乎其微,守城的成德軍士兵還是改變策略,他們將重弩瞄準了箭塔上的那些弓箭手,力求將上面的人大量的射殺。一支重弩箭可以輕鬆的將五六名士兵穿成糖葫蘆,箭塔上面地形狹小,幾十名弓箭手已經擠得很滿了,重弩箭只要射過去就能將幾名士兵穿死撞到箭塔下面去。

  定安軍有充足的兵力,所以箭塔上的弓箭手雖然傷亡慘重,但他們有足夠的後備部隊登上箭塔補充兵力。當箭塔接近到城牆一百五十步左右的時候,城牆上操作重弩的成德軍士兵就成了箭塔上弓箭手的重點打擊對象。對於定安軍來說,遠程武器中,重弩對他們的傷害最大。因為笨重而效率低下且在城牆上安裝艱難,守城的一方往往很少使用拋石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