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凌親自去參加了史銳母親的葬禮,史銳的母親,是按照大漢一品誥命夫人的標準下葬的。懷州城北有一座小山,山下有小河,山清水秀。劉凌選了一塊風水最佳的地方,將母子二人的墳墓相依而建。雖然這樣做並不能表示什麼,但劉凌能做的,或許只有這麼多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懷州的百姓對於劉凌這樣做說什麼的都有,讚嘆者有之,唏噓者有之,憤怒者亦有之。最令人無語的,則咬牙切齒的說劉凌是惺惺作態,收買人心罷了。對於這樣的輿論,劉凌連生氣的欲望都沒有。

  懷州雖然不是彈丸小城,但也實在說不上大。漢軍攻打懷州的目的並非是長久占領此地,而是用攻占懷州來擾亂裴戰定安軍的軍心。懷州距離鄭州太近,漢軍一旦北上周軍立刻就會反撲。這裡的戰略意義雖然說不上毫無意義,卻還沒到舉足輕重的地步。漢軍早早晚晚都是要離開的,除非分重兵駐守,但這樣一來漢軍的力量便會被削弱。

  離開史銳的墳前,劉凌派人在史銳的墳前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一行殺氣凜然的字,讓人看了心中震撼不已。

  「大漢王劉凌為將軍史銳及其慈母樹墳立碑於此,但凡有人敢毀壞墳墓者,雖千里,孤必殺之!」

  劉凌立下這塊石碑,是怕他率領漢軍離開後,周軍反撲發現此處會毀壞史銳母子的墳墓。史銳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一個高尚的軍人,他的母親是一位最偉大的母親,劉凌不想自己離開後那些令人作嘔的宵小之輩毀墳。雖然史銳是大周的功臣,但因為劉凌的緣故,難保不會有些小人借題發揮。劉凌不想讓那些小人侮辱了史銳,玷污了這座墳。

  劉凌預料的沒有錯,漢軍開拔之後不久,鄭州郡守吳紫來就派了三千郡兵來想奪回城池。但劉凌既然預料周軍會來,又豈能讓他們輕而易舉的將懷州占回去?劉凌大軍開拔是真的,但是卻在懷州城內民居中藏了五千士兵。從鄭州來的三千郡兵才一進城,就被潛藏在民居中的漢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吳紫來是派了斥候盯著漢軍離開的,一直悄悄的跟著漢軍往北行進出五六十里才趕回鄭州報信。這樣一來,等這隊斥候星夜兼程返回鄭州,估摸著劉凌的大軍已經走出去二百里了。吳紫來也深知漢軍攻打懷州不是為了占領,而是為了搜刮懷州府庫補充給養,同時擾亂裴戰的視線。所以,他才敢派出三千郡兵去收復懷州,畢竟這也算大功一件,奪回一座被漢軍占領的州府,報到開封的話,顯元小皇帝無論如何也會封賞一番。當然,吳紫來可不知道顯元小皇帝已經丟了。

  虛報一個慘烈的戰爭經過,虛報一個殺敵的人數,在大漢戰無不勝的漢王劉凌手裡奪回懷州,這可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事。吳紫來忠君不假,但忠君之人,未必就不好名,未必就不敢欺君。況且在現在的大周,欺君這種事,算不得什麼。這滿朝文武,誰不欺君?何況現在大周實在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人心了,劉凌自南下以來屢戰屢勝,摧城拔寨,周軍節節敗退,大周的民心早就丟的七七八八了。

  吳紫來不可謂不小心,但他想不到的是劉凌會將一支軍隊潛伏在民居里。周軍進城之前,也小心翼翼的派了一隊人馬先行進城查看。只是他們想不到的事,懷州的百姓居然沒有人示警。所有的人家都是大門緊閉,雖然這看起來頗為蹊蹺,但百姓們畏懼戰爭緊閉家門也還說得過去。而且百姓們都不想牽連進去,誰會傻乎乎的去給周軍示警而得罪了漢軍?誰知道漢軍是不是真的走了?

  當來自鄭州的三千郡兵小心翼翼的進了城,先是占據了南門,然後派兵占據了懷州郡守衙門。沒有發現什麼異常之後全部人馬才進了城,於是,他們悲劇了。占據懷州郡守衙門的周軍,在看到門前掛著的歐陽輝和季非的人頭的時候,他們心裡就冒出了一股不祥的預感,強烈到讓他們十分的不安。

  預感變成現實很快,當周軍全部進城後不久,大批的漢軍士兵從民居中沖了出來。漢軍從西門和東門直接沿著城牆殺向南門,並且很快就將南門奪了回來。搶奪了南門之後,漢軍接下來要做的事就相對簡單的多了,關門打狗,只要你手裡有一根讓夠害怕的大棒,打起狗來其實一點也不難。若是你手裡有一柄鋒利的橫刀,那切掉狗頭也是易如反掌的事。

  郡兵的戰鬥力本來就比不上正規的戰兵,一見中了埋伏,周軍頓時就慌作了一團。當打著劉字大旗的漢軍蜂擁而出的時候,鄭州郡兵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了。在他們眼裡,劉凌是不可戰勝的。在他們眼裡,劉凌還是一個殺人的魔王。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靈魂會瘋癲痴傻,一支軍隊若是沒有了靈魂,結局早已註定。

  鄭州郡兵很快就開始潰敗,當他們發現被堵在城裡之後,最先想到的不是拼個魚死網破,而是先活下來再說。將乃兵之膽,為將者若是未戰先怯,當兵的就算想拼命也不過是沒頭蒼蠅一般的胡亂衝撞。在訓練有素,結陣而戰的漢軍不斷擠壓下,這些小股的反抗部隊很快就被剿殺乾淨。

  三千鄭州郡兵戰死一千六百餘人,其餘全部投降。讓他們想不到的是,漢軍的將領只是下令扒光了他們的盔甲裝備,然後就又放了他們。淶和縣城外,開封疾字營騎兵九千戰俘被漢王劉凌一聲令下砍了腦袋。這次,劉凌是發了什麼善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