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糜遠愣了一下,知道蕭破軍說的沒錯,一時之間也想不到好的辦法。

  宋懷仁想了想說道:「大帥,屬下還是覺得,聯手攻絳州比咱們獨力去打要有利。」

  蕭破軍道:「善長,你想過沒有,劉凌和鄭超,徐勝治有什麼區別?」

  「區別?」

  宋懷仁仔細了想道:「他是外敵。」

  蕭破軍點頭道:「這只是其一,卻不是重點!他和我,和鄭超,徐勝治的區別,是在於圖謀不同!劉凌南下,是為了覆滅大周搶這萬里河山來的,他要的不是一城一州之地,而是要整個大周的天下!而不管是左祤衛的鄭超,還是灰衣軍的徐勝治,又或是我蕭破軍,都不過只是想占一座城,最多是占一州之地以安身罷了。左祤衛還好些,畢竟是朝廷的人馬,開拔到什麼地方都能安身。灰衣軍,黑旗軍呢?我們沒有爭霸天下野心,也沒有那個實力,我和徐勝治都不過是想找個地方紮根而已。」

  宋懷仁嘆道:「周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大帥,早晚還是要打算的。」

  蕭破軍擺手道:「最起碼三年之內,咱們黑旗軍沒有這個實力!」

  「所以,絳州是不能讓的。劉凌若是得了絳州,往東就可直逼開封,往南則可揮軍攻打洛陽。這樣重要的州府,朝廷不會容忍他占據!你看著吧,晉州丟了,朝廷雖然腐敗不堪但絕對不會坐視不理。朝廷的大軍很快就會開到,咱們若是與劉凌聯手攻打了絳州,那在朝廷大軍眼裡,咱們就是劉凌的同盟!到時候,打咱們主意的可就不是左祤衛和灰衣軍這兩方勢力了,這一點難道你看不到?」

  「但咱們不同,咱們雖然在朝廷眼裡是反賊,但卻是大周的賊,不是外敵。咱們即便占據了絳州,朝廷主要打擊的還是劉凌的漢軍。」

  宋懷仁還想再勸,卻被蕭破軍阻止。

  「就這樣吧,善長,你替我給劉凌回一封信,告訴他絳州我勢在必得,若是他也想打絳州的主意,就比一比看誰先拿下絳州好了。我不攔他,他也休要攔我,憑本事搶絳州,合作之事休要再提!」

  宋懷仁嘆了口氣,不再說什麼。

  次日,蕭破軍升帳。

  「黎遠朝!本帥給你三萬人馬,守住清風山,半個月之內,不管是左祤衛的人馬還是灰衣軍,一個人都不能放過來,你可能做到!?」

  蕭破軍問道。

  大將黎遠朝皺了下眉頭,雖然心中不願但還是躬身道:「末將遵命!」

  蕭破軍知道黎遠朝沒有底氣,但絳州必須要打,而清風山是左祤衛北上的必經之路,若是守住清風山,左祤衛和灰衣軍對絳州就構不成威脅。但無論誰守清風山,都有可能面對左祤衛與灰衣軍的近二十萬大軍,必將艱難無比。蕭破軍麾下能征善戰之將以黎遠朝為首,這個時候他也沒有人可選。另一員大將程傑雖然驍勇,卻少智謀,衝鋒陷陣非他莫屬,可獨領一軍卻難以擔當大任。

  「只要攻下絳州,你立首功!」

  蕭破軍拍了拍黎遠朝的肩膀說道:「兵,任你選,將,隨你挑,糧草器械,你能帶多少就帶多少,本帥只有一個要求。」

  他盯著黎遠朝的眼睛說道:「絳州一日不下,你與麾下人馬就一步都不能退!」

  「今日午時,各營兵馬開拔,隨本帥攻打絳州!」

  此時蕭破軍麾下的人馬,已經超過十萬,雖然多是老弱但也聲勢駭人。十餘萬大軍開拔,遠遠望去,氣焰滔天。

  絳州守軍只有郡兵一萬不足,蕭破軍以八萬餘人攻城,勢在必得!

  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外的發現

  晉州是大周的北方門戶,自從後漢被後周滅亡之後這裡的軍事地位就格外的重要。從郭威稱帝至今,後周朝廷總是會派駐重兵在這裡以震懾北邊的漢國。而這樣一來,漸漸的這座雄城就變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軍事要塞。歷來都是駐守在這裡的大將軍主掌大事,州府衙門就跟擺設一樣毫無作為。晉州城內的百姓也早已經適應了戰爭的氣氛,不管哪支軍隊來接管晉州,他們的日子還是要照常過下去。

  因為這個時代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常年征戰不斷。不說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就是各國內部的戰爭幾步沒有一天是停止的。這個時期,老百姓對于歸屬感這個詞一點都不在意。在這個混亂的歷史時期內,百姓們不會因為身在某一個國家就對這個國家十分的忠誠,對別國入侵的軍隊也沒有太大的仇視。這是一個悲哀的時代,也是一個淒涼的時代。

  今天還是後漢,明天就改成了後周。今天還是後蜀的土地,明天就插上了大周的國旗。這樣的事情太平常了,平常到百姓已經能無動於衷。所以,在晉州城牆上的周旗被撤掉換上大漢的飛龍旗的時候。在蒙字大旗被焚燒豎起劉字大旗的時候,前幾日的緊張和恐懼漸漸消散之後,百姓們就再次恢復到了正常生活當中。

  就是這樣,難道你還能指望他們拿起菜刀鋤頭和漢軍殊死拼殺?有人說這是奴性也好,是無知也好,但老百姓總得活下去,不管誰做皇帝,他們能做的就是逼著自己不斷是適應。只要還有一口飯吃,一張床睡,一家溫飽,誰願意造反?好不容易安定下來,誰願意再次顛沛流離?

  好吧,你可以說他們奴性,羊性,沒有一點反抗精神。但你不能否定他們生存下去的權利。自古以來,但凡還能活下去,百姓們誰願意提著腦袋去玩命?別說什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誰都能做皇帝這樣的話,那不過是騙人的。喊這話的人早早的就被人割了腦袋,離做皇帝還差十萬八千里呢。沒有一點背景,純粹農民出身起義最後做了皇帝的,只有一個半。半個,半個,是開創了強強大漢的高祖劉邦。一個,是建立雄雄大明的太祖朱元璋。當然,這只是說建立了朝代的人,那些造反自立為帝然後迅速被剿殺的人,多如牛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