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正是因為這樣,蘇秀對他極其的信任。

  平安縣這樣的窮鄉僻壤找不出什麼好茶來,沏出來的茶水味道也遠不如加了鹽巴和香料煮出來的茶湯香醇。習慣了喝煮茶的蘇懷或許是因為心情不錯,對這種水面上還漂著茶葉梗子的碎茶居然一點也不挑剔,並且喝的津津有味。

  聽見門外一陣騷亂,緊接著就是一聲因為激動而有些嘶啞顫音的聲音從門外傳進來。從說話的口氣蘇懷就能猜到,來人一定是這次自己從太原府趕過來特意要見的那位蘇家遠支的族人。

  蘇懷之所以心情不錯,是因為他沒有來晚。他很慶幸自己沒有半路上偷懶多休息一會兒,不然遲到一天或許真就趕不上欽差大人的腳步了。

  蘇暉也管不了那麼多了,一進門就先行了一個晚輩參見長輩的大禮。這讓蘇懷心裡越發的舒暢起來,他破例走過去攙扶起這個自己平日裡或許連正眼都不會瞧一眼的「後輩」小子,越看越喜歡。

  「你就是蘇暉?」

  蘇懷笑意盎然的問道。

  「晚輩就是,不知道族叔駕臨,請族叔贖罪。」

  不理會蘇暉的馬屁,蘇懷笑著說道:「剛才我已經看了你的族譜,沒錯,你們平安縣蘇家正是太原蘇家遷出來的一支,論輩分你叫我一聲族叔也不冤枉,我應你一生也算不上占了你的便宜。」

  第一百三十三章 民變

  周延公在謝煥然的幫助下很快就將平安縣的事情理順了,不得不說的是,這個堅持以江南謝家人自居且自傲的年輕書生真的很有水平,雖然自南陳滅亡之後謝家就開始走下坡路,到了現在已經不復往日的風采了。

  不過話說回來,江南謝家這四個字就是一塊亮閃閃的金子招牌。自東晉名士謝安將謝家的威望提升至巔峰之後,這個家族歷來就和皇家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無論朝代的變更有多頻繁,謝家的名氣依然占據在各世家名單的前幾位。

  據謝煥然自己說,他是謝玄的嫡系子孫,不過這話靠譜不靠譜就兩說了。對於世家子弟周延公一直不怎麼待見,在他的印象中這些紈絝子弟除了依仗著身世誇誇其談再沒有一點用處。

  也不怪周延公有這樣的偏見,自南北朝以來直到武則天大規模的削減世家的權利。被世家亂政而導致崩潰的國家絕不是一個兩個,太遠的不說,就說唐朝以前的事,大隋朝的覆滅和世家干政不無關係,甚至可以說隋朝的滅亡是那些世家子弟們一手促成的。

  楊家從宇文家的手裡奪來了中國北方的政權,取代大周建立大隋。而隋煬帝楊廣又被宇文化及殺於江都,這個貌似輪迴報應的故事沖充斥著個世家之間爭權奪利的勾心鬥角。在宇文家,裴家,虞家,獨孤家的促使下,大隋的開國名將如韓擒虎,賀若弼都慘死。然後隋煬帝楊廣在這些世家子弟的左右下漸漸的蒙蔽了視聽,如張須陀,楊義臣這樣的蓋世名將接連含恨而終。

  隋煬帝三次征伐高句麗,第一戰葬送了大隋朝最為精銳的三十萬府兵,自此大隋朝對周邊國家的威懾力開始下降。這之前被大隋府兵打殘了突厥人又開始覬覦起了中原的如畫江山,一次又一次的發動南下的戰爭。而葬送了三十萬府兵的罪魁禍首並不是全都因為隋煬帝的好大喜功,更多的是那些來自大大小小的世家的權臣們左右了戰局。

  隋朝之前的南北朝時期,江南江北大大小小變更交替的二十幾個國家,其三百年的歷史就是各世家之間的博弈史。就算是唐朝建立之初,以大唐武力之強盛,也不能讓世家臣服。文韜武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真的做到自由自在的管理國家,他的命令在世家的干擾下有多少發自自己真心?恐怕連三成都沒有。

  若不是出了一個離經叛道辣手無情的武媚娘,只怕再過許多年之後不論是誰人為帝,依然擺脫不了世家當政的局面。無數帝王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卻讓一個女人幹了。自武則天之後,世家的影響力急劇下降,再也沒有了之前把持朝政的能力。不過相信就連大唐的開國功臣,應國公武士彠都想不到自己的小女兒會成功用另一種方式攻占了大唐李氏的萬里如畫江山吧。

  只是不知道,武則天之所以想自己登基嘗嘗皇帝的滋味,是不是受了唐高宗時期那個造反並且自立為帝的女子陳碩真的影響。

  而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之後,因為世道大亂,無數的世家被毀於戰亂,雖然謝煥然嘴裡的謝家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但是其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

  但是即便這樣,世家依然在社會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就拿北漢來說,曾經的軍機大臣,中書令歐陽仁和有著勾結大周的事實在,孝帝劉卓也不敢將他砍了腦袋。雖然在這之後的幾年裡,在孝帝和劉凌的努力下北漢國內的世家勢力最終土崩瓦解,但是就目前來說世家在北漢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否則平安縣令蘇暉也不會把大學士蘇秀家裡的一個管家看的比周延公這個從二品的欽差大人還要重要。他在周延公面前可以說是卑躬屈膝,在蘇家大管家蘇懷面前純粹就是一個孫子。

  謝煥然雖然第一次面對官位如此之高的人,但是在周延公面前他並沒有表現出一絲局促不安。不管世家的存在對社會有多大的弊端,但是從世家中走出來的年輕人確實綜合素質要比寒門子弟強上不止一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