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他也不能正面去衝擊周軍的隊伍,數萬人的周軍,在前面打頭的隊伍必然是全軍最精銳的。雖然這樣的追擊戰,周軍帶著重甲步兵的概率並不大。但若是從側翼攻擊周軍的話,顯然會對周軍造成更大的傷害。

  以三千騎兵正面去衝擊數萬步兵,開始或許會對周軍造成沉重的打擊,但是一旦周軍的慌亂被安撫下來,組成陣型對抗騎兵的話。以周軍的防禦厚度,完全可以逐漸抵消掉騎兵的衝擊力。

  一旦騎兵陷入敵陣而又無法發揮騎兵的速度,那被分割包圍之後坐在馬背上的騎兵就成了周軍步卒圍攻的靶子。

  而從側翼攻擊敵人,縱深並不是很大,將周軍的隊伍攔腰斬斷也不是沒有可能。只要看準了敵軍主帥的位置,一鼓作氣衝過去將周軍的隊伍行列沖亂,只要能趁亂殺了那周軍的領兵將領,周兵必然大亂。將乃兵魂,將若是死了,兵則必亂。

  花三郎的想法不能不說十分的大膽,甚至不能不說有些魯莽。劉凌安排他在天王嶺接應陳遠山的人馬,只要阻斷了周軍騎兵的追擊讓陳遠山一萬多步兵安全的撤回去,這就是勝利了。

  然而,貪心的花三郎並不想就這麼放棄一次難得的機會!

  現在周軍的騎兵都已經追過來了,後面的隊伍全都是步兵!在天王嶺下周軍的騎兵是這麼欺負漢軍步兵的?現在他花三郎就要原封不動的還回去!而且,周軍動用了這麼多部隊,已經超出了王爺之前的判斷,需要帶這麼多士兵出營,不是後周的皇帝柴榮親自來了,就是周軍的元帥孫玄道!

  這兩個人不管是誰,只要能殺了,哪怕就是傷了,也是一場恢弘的勝利!花三郎不奢望能有運氣挑翻了周世宗柴榮,只要能憑著手裡的三千騎兵給周軍造成更大的損失,這就是對死去兄弟們的一個交代!

  可以說,此時的花三郎已經有些意氣用事了。幸運的是,在他身後有三千跟他一條心,都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的騎兵兄弟!

  孫玄道不斷的催促著部隊加快行軍的速度,高晉領著的騎兵和他率領的近兩萬步兵已經脫了節。中間至少拉開是十里路的差距,這個距離就算是前面的騎兵停下來不動,也不是頃刻間就能追上去的。

  十里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步兵發力狂奔,理論上半個小時就能衝到。但是前提條件是他們有力氣跑,現在的周軍從大營里一路奔行已經超過了二十幾里,士兵們的體能已經逐漸的下降了。

  已經能聽到天王嶺那邊喊殺聲震天,孫玄道的心不由自主的提了起來。果然,漢軍在天王嶺還有埋伏。已經追瘋了的騎兵一旦落入漢軍的包圍圈,在那個狹窄的地帶騎兵根本就沖不起來,只能會被漢軍居高臨下的當成弓箭的靶子來射。

  孫玄道不能不急,已經損失了超過六千士兵,雖然漢軍的損失也不小,如果天王嶺一戰再損失四五千精銳騎兵,一個統兵大將,那這就不是陛下的臉面受損的問題了。且不說自己的前程不保,對北伐的周軍士氣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戰事不利,士兵們中已經有人開始思鄉了。軍心浮動,雖然將領們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訴大家勝利指日可待,可是那些士兵們誰會去相信承諾?上面做出的承諾太多了,真實現的能有幾個?

  二十幾萬大軍勞師動眾的北伐,非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勢如破竹,反而不斷的損兵折將,對於已經很多年沒有打過敗仗的周軍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不管是南唐,後蜀,還是之前對北漢的戰爭,周軍都是保持著驕人的勝記。而這些勝利雖然提高了士兵們的士氣,但是也讓他們變的脆弱。

  習慣了勝利的士兵,很難經受住接二連三的失敗打擊。一旦這次出營追擊的戰鬥再次失利,那整個戰爭勝利的天平必然從後周這邊而朝著北漢的方向有所傾斜。有時候戰場上拼的並不是人數,而是一股永不退縮的士氣。

  真要是靠人數多就能簡單取勝,那大隋朝的時候楊廣屢次興兵征伐高麗,就不會前後丟下幾十萬具屍體在異國他鄉。彈丸之地的高麗,竟然硬生生的抵抗住了大隋一百多萬大軍的攻勢,還將大隋朝最精銳的三十幾萬府軍全殲,且不管對方用的是什麼樣上不了台面的戰術,這個例子足以說明軍隊數量多不一定就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若不是那三十萬最精銳的府軍埋骨他鄉,成了別國良田土地下的一截白骨,大隋朝的天下也不至於那麼快就分崩離析。第二次征討高麗的隋煬帝,雖然改變了策略,百萬大軍還是沒有將高麗滅國,反而促使了國內的反叛。

  大周現在的情況雖然有別於隋朝,不過前景並不是大家之前預料的那樣好。且不說西夏人一側虎視眈眈,西南的吐蕃也是早就對中原的花花世界覬覦良久,就是國內都難保不會有人拿陛下如何得到的皇位做文章。一旦有人在後方添亂,西夏,吐蕃趁勢而起,那大周的境地不見得會比當初的隋朝強到哪裡去。

  看著已經表現出疲勞的士兵,孫玄道也很無奈。強行軍將近三十里,就是鐵打的人也會累。到了現在已經不可能還像開始的時候那麼快了,速度上的減緩並不是用鞭子打就能提起來的。

  天王嶺的方向喊殺聲如此強烈,十里之外都能清晰的聽到,由此可見那也是一場慘烈的大戰。若是不能迅速增援的話,誰能知道那四千多大周的精銳騎兵還能活著回來幾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