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手下將領都在大帳之中,劉凌端著在帥位上,掃視了眾人一眼。在他的身後,頭戴六品官帽,穿著白色錦袍的聶氏兄弟站在那裡,依然是黑巾遮面。按照品級,將領們依次分兩邊落座。

  緊挨著劉凌的坐著的,依次是忠義候王半斤,虎亭侯劉茂,三江候程義厚,在下面依次是各營指揮使。在最下面,列席的是原本不夠資歷參加這次會議的都虞候楊業,千夫長馮伏波,還有被劉凌帶來跟著吃了不少苦,看見殺人場面吐的稀里嘩啦的刑部侍郎裴浩。

  理論上刑部侍郎裴浩這個人雖然官居三品,也算得上是朝廷大員。只是跟大帳中這群軍老爺們比起來就相差不少了。五代時期天下混亂,重武輕文,武將的官職品級比之於文官來說要高不少。

  一個千夫長,就是從四品的級別。偏將就是三品。這大帳里略微比裴浩級別低一點的就是千夫長馮伏波,還有都虞候楊業。裴浩是正三品,理論上各營的指揮使都是正二品,所以杜義麾下的都虞候只比裴浩低一點點,是從三品。屋子裡十一個指揮使,就是十一個正二品的朝廷大員。

  五代時期品級稍微顯得有些混亂,若是到了明清時候,正二品的官員那可是相當的高等了。清朝的那些個封疆大吏,比如兩廣總督,兩江總督之類的一方豪強,都是正二品的品級。除了直隸總督和皇帝加封之外,基本上封疆大吏都是二品。

  他們的權利就遠比大帳里這些各營的指揮使要大的多了,手握一省甚至兩省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說他們是土皇帝一點也不為過。

  而現在大帳中的這些指揮使,平日裡最多維護一州的安危,雖然軍權在握,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手遮天。除非做到像安恆這樣的撫遠軍七營兵馬指揮使,或者是建雄軍九營兵馬指揮使何坤,才算是真的獨霸一方。

  相比於安恆來說,何坤這個人要聰明的多。劉凌派趙二花三郎到建雄軍調兵,何坤不但沒有設置一點的阻攔,並且親自挑選精銳,配置器械,帶足糧草,辦的滴水不漏盡心盡力。他這樣做十分的聰明,一來表示出對北漢的忠心,二來能給忠親王劉凌留下很好的印象。一舉兩得。

  安恆就蠢了,空有一番壯志而多疑成性舉棋不定。做事前怕狼後怕虎,優柔寡斷,難成大事。

  眾將落座之後,劉凌清了清嗓子說道:「如今三路大軍齊聚,兵精糧足,驅逐蠻夷收復壇州全都仰仗各位將軍了。」

  眾人都抱拳說道:「唯王爺馬首是瞻。」

  劉凌點了點頭說道:「現在後周世宗皇帝柴榮親自領兵,正在壇州集結敗兵。根據探子來報,周軍玉州一戰潰敗的兵馬已經盡數收攏在壇州,不下十五萬之眾。玉州一戰,周軍雖然大敗,但是並沒有傷及根本,本王相信周世宗柴榮也是斷然不會甘於失敗退兵的。現在周軍占據壇州養精蓄銳,不日或許就又會有一場惡戰。」

  他站起來說道:「玉州雖小,卻是我大漢南北相通的咽喉要道。全賴杜義將軍誓死守護才得以保存,本王替陛下謝過將軍。」

  說完,劉凌深深的給杜義鞠了一躬。

  杜義慌忙離座扶著劉凌道:「王爺千萬不可,這不是要折煞了末將。身為臣子,領兵守護一方,力保玉州不失乃是末將的本分。」

  劉凌道:「雖如此,但將軍的忠勇讓人欽佩。」

  他坐回椅子上說道:「本王這次南下,掌管六州軍馬,有臨機專斷之權。杜義將軍臨危不懼,力保玉州十餘日,為我大漢立下汗馬功勞。本王已經奏請陛下論功行賞,將軍杜義戰功彪炳,加封世襲國威候。將軍昭先,將軍孫勝功不可沒,加封世襲鎮南伯,世襲忠勇伯,旨意日後就會下來的。」

  三個人起身離座跪倒在地道:「謝陛下隆恩,謝忠親王栽培。」

  爵位不同品級,代表著皇家信任。擁有爵位,就代表著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小塊封地。在自己的封地之內,擁有爵位的人說的話就相當於聖旨。唐朝時期的爵位分為親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郡侯,縣公,縣侯,縣伯,縣子,縣男,基本上一直沿用後世。五代時期的國家基本上都沿用唐制,到宋朝時略作了修改。爵位,又分成世襲和不世襲兩種。世襲爵位的意思就是後世子孫只要不犯什麼大錯,理論上能一直由長子或者上一位爵位擁有者指定的人繼承下去。

  不世襲的爵位,是終身制。也就是說爵位擁有者本人,在有生之年享受爵位帶來的一切好處,但是只要他死了,這爵位也就沒有了,不會傳給自己的後人。

  世襲的爵位,在唐朝略微的多一些。到了宋朝的時候越發的少了,大部分的爵位都是終身制的。

  到了明朝的時候爵位的封賞就有了很大的變動,皇帝的嫡長子立為太子,其他皇子滿十歲後就可立為親王,有自己的封地,封地稱國,二十歲可以主掌自己的藩國事宜。之下是郡王,郡王長子為振國將軍,諸子為輔國將軍。輔國將軍的長子繼承爵位,其他諸子為奉國將軍。明朝的時候,只有公,候,伯,三等,將子爵和男爵稱號廢除。公侯伯入則可參五府總六軍,出則可領將軍印為大帥督,地位崇高。

  五代時期為亂世,北漢國更是弱小,國土面積只有十二州之地,也就是現在山西的中部和北部地區。這樣小的地域,哪裡來的那麼多封地分給眾多的王,公,侯,伯。所以,有自己的封地這最彰顯爵位好處的措施,在北漢是基本被廢棄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