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裴大人,有失遠迎,倒是本王失禮了。」

  劉凌咳嗽了一聲,朗聲說道。

  裴浩一轉身見劉凌到了,趕緊躬身拜倒在地。

  「下官刑部侍郎裴浩,拜見忠親王。」

  劉凌快走幾步,將裴浩攙扶起來說道:「自己家裡沒有那麼多規矩,裴大人不必行此大禮。」

  裴浩道:「早就想來拜會王爺了,只是一直俗事纏身,還請王爺恕罪。」

  劉凌哈哈笑道:「裴大人倒是客氣了,來來來,這邊坐下說話。」

  劉凌和裴浩分賓主落座,小丫鬟敏慧給裴浩上了茶。敏慧輕巧的給裴浩行了禮,然後躬身退了出去。裴浩笑道:「王爺府里的丫鬟都如此聰慧,真是讓人羨慕啊。」

  劉凌訕訕的笑了笑,心說一會兒讓潘金蓮過來侍候你……

  「王爺,下官這次冒昧來訪,其實……」

  裴浩放下手裡的茶杯,想了想說道:「還是跟王爺直說了吧。王爺的為人裴浩心中一直敬佩,剛才見了王爺的詞更是對王爺的品德多了一層的了解。而裴浩也不是一個善於言辭之人,所以若是言辭不當之處,還望王爺贖罪。」

  他站起來躬身施了一禮。

  劉凌眉頭挑了一下,隨即笑道:「裴大人,有什麼事直說便是。」

  裴浩道:「下官是來……跟王爺道別的。」

  劉凌心裡猛地一跳,似乎預感到了什麼。

  「此話怎講?」

  劉凌問道。

  裴浩看了一眼劉凌,然後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說道:「王爺,雖然裴浩從來不曾拜會過您。在朝堂之上除了公務也不曾和王爺多有交流,私下裡見了王爺也只是行臣子之禮。但是,裴浩心裡對王爺的敬重,甚至比對自己父母的尊敬還要深切。」

  他真誠的說道:「裴浩一生之中,一前一後只敬重過兩個人。一個,便是我的恩師,刑部尚書司馬律。另一個,就是您了。司馬律對我恩重如山,雖然後來因為政見不合彼此間有了間隙,但是裴浩心裡依然是尊敬他的。而王爺您,所作所為無不是為國為民的大事好事,裴浩是發自肺腑的崇敬。」

  「等等,裴浩,你到底打算如何?切不可自誤!」

  劉凌打斷了裴浩的話語問道。

  從裴浩之前的幾句話中,雖然他沒有表達出什麼別的意思。但是劉凌隱隱感覺到了一絲不安,也嗅到了一絲某種不祥的味道。所以,他才會打斷裴浩的話直接問了出來。

  裴浩楞了一下,隨即輕輕一笑道:「王爺多慮了,裴浩……只是想辭官不做。」

  他嘆了口氣說道:「王爺也知道,刑部出了那麼大醜聞,雖然皇帝陛下並沒有嚴厲的責罰尚書大人和我,但是我心裡,難以平靜。」

  「現在刑部的醜聞已經越傳越烈,我是太子亂黨一案的主審官。出了這樣的事,我難辭其咎。陛下和王爺抬愛不追究我的責任,但是我心裡卻愈加的惶恐了。為人臣子者,沒能嚴於律己公正辦案,這是不可原諒的。所以,我決心這次將案子徹查完畢之後就向陛下遞交辭呈,在這之前,先來向王爺您稟報一聲。」

  劉凌是何等的聰明,他又怎麼會全信了裴浩的話?從裴浩的話里,他隱隱感覺到了一絲悲涼絕望的氣息。這一點讓他心裡不安,他覺得這個裴浩或許要孤注一擲了。而現在劉凌已經猜到主使范元山等人刺殺司馬律的就是裴浩,他要是再猜不到裴浩所說的告別意味著什麼,那他就太笨了!

  「裴浩,或許,咱們確實該好好談談了。」

  第五十四章 雌雄斗

  「裴浩,雖然本王並沒有和你有過太多的接觸,但是你的為人本王還是了解的。」

  劉凌想了想,淡淡的說道。

  「給你講個故事吧,或許會對你下決定之前有所幫助。」

  裴浩點了點頭,安靜的聽著劉凌的下文。劉凌喝了一口茶,若有深意的看了裴浩一眼,接著語氣平淡的講述了一個讓人有些感嘆的故事。

  「很久之前,也是一個亂世的時候,有一對師徒一起輔佐一位諸侯。師父叫做康有為,徒弟叫梁啓超。最開始的時候,師徒兩個人形影不離,政見一致,都一心想輔佐那位諸侯登基為帝,造福蒼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徒弟梁啓超漸漸的發現,師父的很多主張都是錯誤的。而作為弟子,他卻只能按照師父的思想去行事。這讓他心裡十分的矛盾,也十分的痛苦。他知道,若是按照師父的主張,到最後必定會將百姓帶到水深火熱的境地之中。」

  「他的師父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完美的,最好的,只要這樣做就能達到心中理想。而梁啓超卻知道,這只不過是師父的一廂情願罷了。」

  「經過再三的考慮,終於,梁啓超做出了令所有人震動的決定。他不顧朋友和家人的反對,毅然決然的站在了他師父康有為的對立面,宣揚他的主張,一種真正的能帶給百姓幸福的主張。」

  「在當時的環境下,他這樣做是大逆不道的。不但遭到了他師父的唾棄,更是讓很多同僚都看不起。就連曾經對他信任有加的諸侯也漸漸的冷落了他,然而,梁啓超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他對諸侯動之以情曉之於理,終於說動諸侯採取他的主張治理天下。」

  「十年,這個過程持續了十年。在這十年當中,梁啓超背負了一切的罵名。他的恩師康有為甚至寫詩罵他,將其稱之為梁賊啟超。更是當眾宣布將梁啓超逐出師門,說他是個竊國而求名利的偽君子!而梁啓超也反唇相譏說他師父:大言不慚之書生,於政局甘苦,一無所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