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對於這種野蠻的敵人,固然很不容易同他們建立真正的和平關係,但是要引誘他們接受一種休戰的狀態,也並不是太難的事情。這樣做,總比要想消滅他們少花巨大的力量,因為你要消滅他們,他們也會和所有其他人類一樣,表現出頑強鬥爭的勇氣。
歷史提供了大量的例證,說明許多文明國家的失敗,由於敵人入侵而造成者少,由於內部分裂和戰爭消耗實力而造成者多。長期拖延不決的狀態,對於國家或個人來說,都是極其痛苦的。這種精神上的痛苦,有可能使他們走上自殺的途徑。但是,與其為了“追逐勝利”而使力量消耗殆盡,倒不如拖延下去,因為比較起來後者還要好一些。此外,暫時休戰也可以使自己獲得恢復和發展實力的機會。當然,這樣做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而又會使國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愛好和平的國家,也有可能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威脅。這是因為它們與侵略性的國家不同,一旦奮起進行戰爭,往往要把戰爭進行到底,因而更具有追求極端的趨勢。侵略性國家進行戰爭,本是抱著一種征服別人的目的,一旦發現對方過於強大而難以戰勝,它們常常會停止下來。只有那些被感情推動而不是為理智所驅使的戰士,才會固執地堅持打到底。所以,這種人即使不遭到直接的失敗,也常常是達不到自己的目的。要知道,蠻族人的士氣只有在停戰以後才能予以削弱,因為戰爭反而會提高他們的士氣,好象火上澆油一樣。
附錄一:北非戰役中的間接路線戰略
巴茲爾·亨利·利德爾-哈特 [英國]
[出自《間接路線戰略》]
這是英軍中東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多爾曼·史密斯少將於1942年從中東寫給利德爾-哈特的一封長信。在1946年版的《間接路線戰略》中,這封信曾作為該書的“前言”發表。
親愛的巴澤爾:
我早已向你說過,在1940年和1942年,即在埃及的戰事過程中,當我們處於嚴重困難的時刻,你的思想曾有兩次給我們帶來了益處。1940年,在埃及的西迪巴臘尼地區;擊毀敵人格拉齊安尼集團軍和打退其第一次入侵的進攻計劃,就是使用你的間接路線戰略的一個最好例證。1942年7月,在阿拉曼地區粉碎隆美爾進攻的計劃,雖然是採取防禦戰略和戰術行動而達到的目的,但也是以你的間接路線思想作為基礎。很久以前,我就想把發生的故事詳細告訴你。在這封信里你可以看到,每當我們忽視你的間接路線原則時,就不免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1940年9月,我在印度卸掉了軍事訓練總監的職務,被調往中東,在新組建的中東參謀大學擔任校長。10月初,格拉齊安尼集團軍在西迪巴臘尼附近被阻住的時候,我也到了西沙漠的前線,同阿康諾爾的部隊在一起生活了2個星期。儘管格拉齊安尼在陸上和空中都擁有優勢,但阿康諾爾還是研究了轉入反攻的可能性。我們討論了格拉齊安尼在兵力部署上的弱點,以及從大斜坡地區的南面作廣泛機動的可能性。進行這個機動的目的,是想在艾薩魯瑪(位於西迪巴臘尼以西75公里)和哈爾法附近的敵軍後方構成一個你所說的“戰略性屏障”,或者是在西迪巴臘尼地區實行一個反突擊。最後由於運輸工具的困難,終於不得不採取了第二種方案。
當時,中東地區的空軍本來就比較弱小,但其中的一部分又被抽調到希臘去了。這樣就使進攻的開始時間不得不向後拖延。直到1940年11月21日,魏維爾才又再次派我到西沙漠的英軍司令部去。在那裡,印軍第4師正擬對一個設防的沙漠營地進行一次試驗性的進攻。因為在西迪巴臘尼以南的防線上,義大利軍正好有這樣一個設防營地。於是,阿康諾爾希望我個人發表一點公平合理的意見。這個試驗性的攻擊,可以說是一場排演練習。它採取的是純粹的正面進攻方式,一定要沿著敵人完全能夠預料的方向前進,並且要直接穿過雷區,而在當時,我們還沒有任何的掃雷工具。在時間方面,還必須使我們的炮兵在日出之後有4個小時的試射準備時間。這當然是很危險的,因為在這個間隙時間內,我們的攻擊部隊將被迫在敵人優勢空軍的襲擊之下進行臥伏。總而言之,這種方法雖然與官方的指示不相違背但卻與當時的戰術情況完全不相適應。所以,這樣的進攻毫無疑問是不會不失敗的。那天夜裡,阿康諾爾、格羅威和我三個人,經過討論之後,制定了一種非常不合正統,但卻具有明顯的間接路線性質的作戰方法。我們把自己的結論寫成為一篇報告,題目就叫做《對於沙漠營地的攻擊方法》。這個文件後來成了進行沙漠作戰的指南,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文件的基本精神,無論是作戰方向和方法的選擇;或者,是時間的計算,以及精神因素的估量,都完全是應用你的“間接路線”原理。
1940年12月8日,我們開始進軍,逐步接近敵人。就在這個夜間,我們把部隊集結在尼拜瓦以南地區,即在敵人前線營地的南端,靠近了這個營地與索法費營地之間的一條通路。這兩個營地正好掩護著從南方折轉回來的意軍翼側。12月9日拂曉時,集團軍的1個坦克營(由第7皇家坦克團中抽調出來的),以及印軍第4師的一部分摩托化部隊,開始從後方發起了攻擊,並很快占領了尼拜瓦營地。爾後,他們開始向圖馬爾前進,也從後方奪取了這個地方。這一次,我們改變了長時間地進行炮兵試射的作法,後來的炮火支援,完全是在沒有進行試射的情況下完成的。72門火炮用猛烈的火力轟擊著義大利軍的營地,配合從正面進攻的坦克實行衝擊。我們對於炮兵感到非常滿意,把炮兵火力稱之為:“打擊士氣的火力”,而事實上也確是如此。此時,第7裝甲師已經迅速地穿過了通路,一直向西突進,前出到了敵人前進地域的後方,從而隔斷了他們與增援部隊的聯繫,遮斷了他們往塞盧姆撤退的道路。這樣在戰術上結合使用間接路線的行動,徹底打亂了敵人的防禦體系。於是,敵人的抵抗開始崩潰。我們在大斜坡地區的東面,把義大利軍的大部分都包圍起來了。儘管敵人在數量上擁有優勢,而且還掌握著制空權,但我們所受的損失卻是很少的。因此,魏維爾有一次在信中對我說:“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一點原則,當然是有危險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這一點讓步,那就誰也很難贏得一場會戰。”
歷史提供了大量的例證,說明許多文明國家的失敗,由於敵人入侵而造成者少,由於內部分裂和戰爭消耗實力而造成者多。長期拖延不決的狀態,對於國家或個人來說,都是極其痛苦的。這種精神上的痛苦,有可能使他們走上自殺的途徑。但是,與其為了“追逐勝利”而使力量消耗殆盡,倒不如拖延下去,因為比較起來後者還要好一些。此外,暫時休戰也可以使自己獲得恢復和發展實力的機會。當然,這樣做必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因而又會使國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愛好和平的國家,也有可能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威脅。這是因為它們與侵略性的國家不同,一旦奮起進行戰爭,往往要把戰爭進行到底,因而更具有追求極端的趨勢。侵略性國家進行戰爭,本是抱著一種征服別人的目的,一旦發現對方過於強大而難以戰勝,它們常常會停止下來。只有那些被感情推動而不是為理智所驅使的戰士,才會固執地堅持打到底。所以,這種人即使不遭到直接的失敗,也常常是達不到自己的目的。要知道,蠻族人的士氣只有在停戰以後才能予以削弱,因為戰爭反而會提高他們的士氣,好象火上澆油一樣。
附錄一:北非戰役中的間接路線戰略
巴茲爾·亨利·利德爾-哈特 [英國]
[出自《間接路線戰略》]
這是英軍中東總司令部副參謀長多爾曼·史密斯少將於1942年從中東寫給利德爾-哈特的一封長信。在1946年版的《間接路線戰略》中,這封信曾作為該書的“前言”發表。
親愛的巴澤爾:
我早已向你說過,在1940年和1942年,即在埃及的戰事過程中,當我們處於嚴重困難的時刻,你的思想曾有兩次給我們帶來了益處。1940年,在埃及的西迪巴臘尼地區;擊毀敵人格拉齊安尼集團軍和打退其第一次入侵的進攻計劃,就是使用你的間接路線戰略的一個最好例證。1942年7月,在阿拉曼地區粉碎隆美爾進攻的計劃,雖然是採取防禦戰略和戰術行動而達到的目的,但也是以你的間接路線思想作為基礎。很久以前,我就想把發生的故事詳細告訴你。在這封信里你可以看到,每當我們忽視你的間接路線原則時,就不免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1940年9月,我在印度卸掉了軍事訓練總監的職務,被調往中東,在新組建的中東參謀大學擔任校長。10月初,格拉齊安尼集團軍在西迪巴臘尼附近被阻住的時候,我也到了西沙漠的前線,同阿康諾爾的部隊在一起生活了2個星期。儘管格拉齊安尼在陸上和空中都擁有優勢,但阿康諾爾還是研究了轉入反攻的可能性。我們討論了格拉齊安尼在兵力部署上的弱點,以及從大斜坡地區的南面作廣泛機動的可能性。進行這個機動的目的,是想在艾薩魯瑪(位於西迪巴臘尼以西75公里)和哈爾法附近的敵軍後方構成一個你所說的“戰略性屏障”,或者是在西迪巴臘尼地區實行一個反突擊。最後由於運輸工具的困難,終於不得不採取了第二種方案。
當時,中東地區的空軍本來就比較弱小,但其中的一部分又被抽調到希臘去了。這樣就使進攻的開始時間不得不向後拖延。直到1940年11月21日,魏維爾才又再次派我到西沙漠的英軍司令部去。在那裡,印軍第4師正擬對一個設防的沙漠營地進行一次試驗性的進攻。因為在西迪巴臘尼以南的防線上,義大利軍正好有這樣一個設防營地。於是,阿康諾爾希望我個人發表一點公平合理的意見。這個試驗性的攻擊,可以說是一場排演練習。它採取的是純粹的正面進攻方式,一定要沿著敵人完全能夠預料的方向前進,並且要直接穿過雷區,而在當時,我們還沒有任何的掃雷工具。在時間方面,還必須使我們的炮兵在日出之後有4個小時的試射準備時間。這當然是很危險的,因為在這個間隙時間內,我們的攻擊部隊將被迫在敵人優勢空軍的襲擊之下進行臥伏。總而言之,這種方法雖然與官方的指示不相違背但卻與當時的戰術情況完全不相適應。所以,這樣的進攻毫無疑問是不會不失敗的。那天夜裡,阿康諾爾、格羅威和我三個人,經過討論之後,制定了一種非常不合正統,但卻具有明顯的間接路線性質的作戰方法。我們把自己的結論寫成為一篇報告,題目就叫做《對於沙漠營地的攻擊方法》。這個文件後來成了進行沙漠作戰的指南,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文件的基本精神,無論是作戰方向和方法的選擇;或者,是時間的計算,以及精神因素的估量,都完全是應用你的“間接路線”原理。
1940年12月8日,我們開始進軍,逐步接近敵人。就在這個夜間,我們把部隊集結在尼拜瓦以南地區,即在敵人前線營地的南端,靠近了這個營地與索法費營地之間的一條通路。這兩個營地正好掩護著從南方折轉回來的意軍翼側。12月9日拂曉時,集團軍的1個坦克營(由第7皇家坦克團中抽調出來的),以及印軍第4師的一部分摩托化部隊,開始從後方發起了攻擊,並很快占領了尼拜瓦營地。爾後,他們開始向圖馬爾前進,也從後方奪取了這個地方。這一次,我們改變了長時間地進行炮兵試射的作法,後來的炮火支援,完全是在沒有進行試射的情況下完成的。72門火炮用猛烈的火力轟擊著義大利軍的營地,配合從正面進攻的坦克實行衝擊。我們對於炮兵感到非常滿意,把炮兵火力稱之為:“打擊士氣的火力”,而事實上也確是如此。此時,第7裝甲師已經迅速地穿過了通路,一直向西突進,前出到了敵人前進地域的後方,從而隔斷了他們與增援部隊的聯繫,遮斷了他們往塞盧姆撤退的道路。這樣在戰術上結合使用間接路線的行動,徹底打亂了敵人的防禦體系。於是,敵人的抵抗開始崩潰。我們在大斜坡地區的東面,把義大利軍的大部分都包圍起來了。儘管敵人在數量上擁有優勢,而且還掌握著制空權,但我們所受的損失卻是很少的。因此,魏維爾有一次在信中對我說:“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一點原則,當然是有危險的事情,但是,如果沒有這一點讓步,那就誰也很難贏得一場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