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榮桀看了一眼認真用膳的兒子,轉頭安慰顏青畫:“朕也在前朝,有什麼都能看顧他,你就少操點心。”

  顏青畫這才覺得好過些。

  低頭吃飯的榮宏淵悄悄撇了撇嘴,父皇還是老奸巨猾,這次又失敗了。

  用完早膳,一家子略坐了一會兒,榮桀就拎著榮宏淵去打拳了,他是在巷子裡竄大的,從小到大都沒怎麼生過病,人也康健硬朗,比之旁人更是高壯幾分。

  是以對待自己唯一的骨肉,他也按小時候那般來,特地請了長拳師父,陪著他一起做早課。

  每日都是半個時辰,分毫不差。

  等一節早課做完,也不過剛天亮,朦朦朧朧的日光透過雲層照亮京城,沉睡一夜的京城這才甦醒。

  榮桀也帶著榮宏淵上了步輦,往前朝而去。

  他要上朝,兒子要上課,正巧能同行一段時間。

  榮桀叫榮宏淵的步輦略往前趕了趕,扭頭跟他說道:“侯大人是有大學問的人,雖說還是不如早年聖賢,卻也是飽讀詩書。”

  榮宏淵面容肅穆,聽得十分認真。

  榮桀便繼續道:“前些年他做閣老時,安和殿可是太太平平的,如今他年歲大了榮恩致仕,安和殿可就熱鬧多了。”

  侯儒以前不過就是梧桐鎮的師爺,他的學問自然說不上頂好,甚至連當世大儒都算不上。可在朝為官,卻並不一定非要有大學問,他能把安和殿那些個刺頭調理的服服帖帖,就是難得的本事人。

  再加上他懂得急流勇退,不貪戀權勢,家中兒女也都穩重大方,就越發顯得他有能耐來。

  同他一比,陸安舟就略差一籌,到底是年紀輕,還沒練就他一身圓滑本領。

  欽點他為太子太傅,榮桀和顏青畫都是考量許久的。

  別看榮宏淵年歲小,卻也十分機靈,聽聞父親這般誇獎侯太傅,他心裡邊更是掂量一番,官場上的門門道道他不懂,卻也一下子就明白了這老頭肯定不好惹。

  不好惹……就要採用迂迴路線了,榮宏淵如是想。

  榮桀也知道兒子聰明,不過年紀還小,太深的話他也不說,只又點他:“反正你母后你是知道的,若是功課做不好,叫侯太傅告了狀……吃苦頭的不光有你,還有朕。”

  榮桀盯著兒子,意味深長說了一句。

  榮宏淵便羞澀地笑了:“諾,兒臣自當勤學不輟。”

  榮桀心裡罵一句:這小兔崽子,一看就笑話老子我呢。

  不過,他還沒來得及再訓斥幾句,轉眼穿過魚躍門,便到了勤政殿。

  榮桀便只匆匆交代一句:“若有大事,便讓身邊黃門稟報勤政殿。”

  榮宏淵規規矩矩下了步輦,給他行了禮,等目送父皇儀仗消失在宮門之後,才又上了步輦。

  他身邊的上監也姓張,是父皇身邊張大伴的養子,這會兒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卻十分的穩重。

  張大寶見太子殿下看起來心情不錯,便湊上前小聲說道:“給幾位先生準備的禮物都已經備齊,太傅那還要不要再加一等?”

  畢竟剛剛皇帝陛下特地囑咐一句,便叫人不由多想幾分。

  榮宏淵倒是灑脫,他還沒生出那麼多彎彎繞繞的心腸來,只是憑藉直覺,擺了擺手:“不用,之前備的已經很好了。”

  他準備的禮物,不是母后那裡珍藏孤本的刻板,就是上好的徽硯和松墨,不打眼又文雅,送這些給夫子先生最是合適。

  他說不用,張大寶就閉了嘴,老老實實跟著沒再吭聲。

  別看太子殿下年紀小,主意可正的很,他從來都是以太子殿下的旨意為先,輕易不敢擅作主張。

  他義父早先選他伺候太子的時候,便就知道他穩重懂事,也語重心長對他說:“殿下年紀再小也是主子,他說什麼便是什麼,只要不太出格,你照辦就是。”

  因這一句勸告,他在太子身邊便漸漸拔了尖,把其他幾個中監都壓了下去,成了唯一的大伴。

  如今宮裡頭人人見他,都要稱呼一聲小張大伴,沒人敢不給面子。

  之後往勤學館去的路途,太子儀仗便安靜的多。

  榮宏淵趁機補了會兒眠,等到了地方,一下子卻又醒了。

  他被張大寶扶著下了地,進了勤學館先去偏殿淨面更衣吃了口茶,這才往書房裡去。

  因著整個宮中就他一個小殿下,書房裡便也空空蕩蕩,只擺了一對桌椅,其他皆是存書。

  榮宏淵進去的時候,書房裡只有兩個伺候的小黃門在,他也不著急,坐下後便開始讀書,今日要學的是《龍文鞭影》,這書以前母后哄他睡覺時讀過,那時候年幼,他幾乎全都忘了,此番既然要學,自然要先溫習。

  侯儒和另一位講師尹學義到的時候,從窗邊就瞧見太子殿下小小一個人,正端坐在書桌前讀書。

  別看他年歲小,儀態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端方優雅,跟旁的小孩子完全不同,一點不叫人覺得幼稚。

  侯儒便滿意地捋了捋花白的長須,示意黃門通傳之後,便領著尹學義進了書房。

  而榮宏淵已經起了身,親自上前過來攙扶侯儒:“太傅晨安。”

  侯儒是太子太傅,是太子的老師,自是不用沖他行禮,不過,也萬萬沒有叫儲君給他行禮的道理。只叫太子輕輕扶了他一下,他便往後退了半步,笑容可掬道:“太子晨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