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也是,大家都知根知底的,乾的不好,鄉里人往上面一告,得,那清廉署的人一查辦,日後面子往哪裡放?不是給家裡人丟臉嗎?”
“這官兒可難做呀!鄉里鄉親的,可別幹什麼壞事兒,誰不認識你?日後不當官了,怎麼做人?”……
李越半心半意地聽著,想起帶領英國經歷了二戰的邱吉爾曾說過:“民主制度真是糟透了,但是別的制度更糟。”趙宇明顯是想向民主目標努力,可只是開了一個頭,後面的道路要由文天祥陸秀夫他們來走了,其中必有許多曲折,但李越覺得這些都和自己沒多大關係,他忽然覺得人生短暫的一個好處就是許多事情不用操心。
看著阿卓和孫小郎吃得香甜,李越面帶微笑,覺得自己雖然沒有成婚有子,但有了阿卓,有了這段時間帶著這兩個孩子的經歷,也算是填補了這項空白。
正想著,外面一陣人聲,“賣報賣報,文丞相任命……整編大宋律法……官家入臨安……宗室阻路……宋軍十五萬送二皇子至……”
飯館中有人出去喊著要買報,阿卓吃完了飯,放下筷子,才問李越:“李叔叔到了臨安可是會像孫叔叔那樣要做事了?”
李越想想,說道:“按理說,不該有什麼事兒要我去做了,我儘量帶著你們,現在和你們玩才是我的主要公幹。”兩個孩子笑了,以為他是在逗他們,可李越真的覺得他現在除了想和孩子們在一起外,什麼都不想幹了。
他們兩天後到了皇宮,見到了趙宇。兩個孩子以前在福州時就和兩個皇子玩在了一起,現在見面,自然高興。不久,二皇子也到了臨安,四個孩子又如在福州時那樣,同吃同住。宮中開了學堂,為了遵循趙宇說皇室孩子要如平常人家一樣長大的要求,學堂里有大臣的孩子,也有一些平民百姓家裡孩子。李越對政事已經完全沒有了興趣,陸敏帶著大軍駐紮在臨安城,李越卻沒有去找過他。他最經常做的,是在學堂外等著阿卓他們下學,然後會帶著一群孩子在宮中做遊戲或者到鳳凰山上去遊玩。趙宇不無尖刻地說李越選錯了職業,他明顯應該選擇當個幼教老師或者小學課外輔導員之類的,而不是太空人。
與全心慣養孩子的李越不同,趙宇依然與文天祥等大臣與往常一般談論政事,但他也沒有提回飛船。李越猜測趙宇是因為沒有情感羈絆,就用事業來轉移自己對死亡的注意力。
每隔幾天,趙宇就要帶著兩個皇子去進行慈善路演,李越也就帶著阿卓和孫小郎隨行。他們這些人被四個和尚護著,御用文人袁牧之等人跟著,先在城裡訪貧問苦,再到臨安城外體察民情。雖然從李越看來,趙宇乾的這些事都是嘴上服務的空話,但飽受了戰亂的人們還是深懷感激。李越覺得這些老百姓是最好的百姓,寬容而感恩,對神或者對人都還存著敬畏之心。
有時這些人也乘興到鄉間去旁聽選官的儀式,在鄉間有一次露了身份,就有告御狀的百姓上前說選官作弊,還有人衝出來大聲數說趙宇的不遵禮教,另有人說這樣才最公平的……結果好幾派在趙宇面前大打出手,一時鞋子果子亂飛,四個和尚嚇得背了趙宇和兩個皇子沖開了人群先跑了,
李越袁牧之帶著兩個孩子跟著他們一路狂跑出了鎮子才停下來,喘不過氣來,可也笑得肚疼……
外面炒作得天翻地覆的恩科,李越都沒有關心。這次考試的內容繁雜多樣,改變了過去論述為主的形式,變成了知識大賽。雖然北宋時也開過所謂六藝的技術性考試,但正式的科舉全是論述文,沒有這麼多樣化。他知道趙宇還讓陸秀夫出了幾道題,比如分析一下南宋為何屢次兵敗,公田法為何失敗,交子濫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等等。都是屬於後代時事論證方面的。等到殿試揭曉,狀元竟然是陸敏。李越心中又高興又酸澀,還有點兒擔心趙宇是不是因為自己才點了陸敏,後來聽說卷子都是封著的,不僅趙宇,文天祥陸秀夫等都屬意同一份,當眾揭開,是陸敏的名字。
讓人驚詫的是,這期進士里有一個女子,張繡,雖然她是女扮男裝進的考場,但是入選後殿試卻是女裝。滿朝文武愕然,但趙宇卻當眾親口說女子可以中進士並可為官,還言講了一番女子有許多方面特長,比如她們更細緻,更持久,更富於仁慈之心,可以如男子一般對國忠貞不渝。在殿堂上張繡一直流淚不止,讓許多官員蹙眉。但與她相識的人都對她十分敬重,殿試後都向她施禮祝賀。
跟隨趙宇的人和嶽麓書院投筆從戎的書生,除了陳桐陳樹張繡魏雲等在軍中沒有回來,來參加考試的多都得中了。許多人大呼不公,陸秀夫允許眾人查卷,並把得中者的卷子集成印出,供大家比較,那些人立意新穎,見識廣泛,論述明晰,人們才平息了些怨言。
李越並沒有被糊弄,他想起趙宇講的那些課,不僅有對歷史的分析和範例,還有多種知識。街上的講義筆記根本無法全部記錄下趙宇所有的言論,而聽課的人有了他這些剖析和講解做參考,解答考試的題目就容易了許多,上過這些補習班的那些人不中才怪。
許多事都讓李越覺得趙宇幸虧決定不做皇帝了,因為趙宇明顯是個有偏袒的人:趙宇指示開通了海上交通航線,從天津過山東半島南下到臨安,加強南北的物流,讓福州董家和那些為了抗元出過力的商家為主要運營商。李越知道歷史上,降元的長江水道上的兩個水匪開闢並霸占了這條航道,賺了大錢。
蘇華要回山看看他的老道師父,趙宇讓陸秀夫賜給了他紫衣,作為一個小道士,這可是無上的光榮。
對當初不情不願地參軍行醫到臨安後請去的司徒衡,趙宇給了一部後世中醫大家寫下的醫書和幾種名貴中藥的種子,讓司徒衡驚喜萬分。別說司徒衡,就連當初在福州給趙宇號過一次脈的御醫,趙宇都給了一本醫方大全和中藥種子。
趙宇建立起了一所小學師範學院,邀請落選的書生入院,兩年畢業後等於末等官員的薪俸,由國家分配去建立小學。他請鄭子誠為院長,還把鄭子誠灌醉,給他灌輸了小學師範的課程,讓鄭子誠暈暈乎乎了好幾天,從此就稱自己是趙宇密授弟子,以區別於其他的學生。趙宇命小知道參加科舉,在小知道不出所料地落選後,就讓他去讀師範學校,日後畢業了就成了朝廷委派的教師,再也不是書僮身份了。小知道覺得對不起陸敏,但知道陸敏也願意他上學後,小知道激動得神神叨叨了好幾天。
方笙說要在臨安開一家笛子館,教授笛笙,他按照趙宇說的學習模式,不再設師徒關係,而是一年一年招生,擇期畢業。他對趙宇說想再向趙宇學幾首,趙宇說幾首怕他立不住,就又教了他幾十首,加上以前教的曲子湊夠了百首。結果,方笙笛子館一開,只一天就把一年的學生就招滿了。
趙宇對董義口述了五十個菜譜,董義請了魏雲的父親來了臨安,大膽地在滿地餐館茶樓的臨安城開了第一家“真不是黑店”董家茶樓,說是天子的口味,於是日日爆滿。董義天天讓人往宮裡送幾個菜,讓趙宇和其他人品嘗,以致宮中的廚師表示很不滿,通過孫小官人勸說官家不能自毀了皇宮御膳的招牌……這些舉動弄得人們都說趙宇是有史以來對自己人最好的一個皇帝,甚至有許多彈劾趙宇任人唯親昏庸無道。
李越冷眼看著,明白趙宇在安置那些追隨他的人,不僅是為了他們日後的生活,大概更重要的是為了他自己心裡沒有牽掛。這個人以為他給了足夠的好處,就不用在心裡給對方留下位置了吧?到底是個冷情的人。
殿試後,有皇帝招待得中進士的瓊林宴,李越糾結了一整天:去還不去?如果不去,他想起葉銘的話,誰都看出來他不再去糾纏陸敏,現在陸敏得了狀元,自己都不去恭喜一聲,是不是顯得小氣了?不能成戀人,連朋友都做不成了?可如果去,因為他對陸敏算是一見鍾情,一直存著追求的意思去接近陸敏,要是要他作為一般朋友,他都不知道該怎麼和陸敏相處。自己對陸敏未泯的情意,是不是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到了傍晚,他還在屋裡來回計較,趙宇一步進屋,開始脫衣服。自從回了臨安,趙宇的皇袍比以前多了,他還是不要人來服侍,只在寢宮裡設了衣廚,裡面掛了他的衣服。趙宇打開衣櫥,一件件拿出來比劃,問李越:“你看這件怎麼樣?……這件有不同嗎?……這件?他們怎麼不做幾種不同式樣或者顏色的?都是一個調調……”
李越有些不耐煩:“皇袍還能是什麼樣?不都得是黃的顏色嗎?除了正式場合是黑的……”
趙宇揚眉:“你正有脾氣呢,是吧?你怎麼還不穿上件好衣服?這樣也許能讓你快樂些。我聽孫小官人說給你做了十來件,你有好幾件新的在這裡掛著呢。顏色也比我的多……”
李越皺眉:“我還沒決定去不去呢?”
趙宇哦一聲,開始穿選好的一件絲綢長衫,上面龍啊鳳的繡了滿身,他隨意地說:“看來我們的想法總是不同的。如果我喜歡上了誰,無論什麼結局,只要他能活著,比什麼都強,至少能讓我見一面……”
來不及體會趙宇言語中的傷感,李越一下子跳起來,對外面大喊:“我要洗澡!” 如果他心裡不愛也就罷了,可現在他對陸敏還懷著溫情,日後假如他回不來了,兩個人最後的一面就停留在了那次匆匆的擦身而過上,多少是個遺憾,還是好好見一面吧。
洗浴完回來,趙宇已經走了。李越胡亂選了件淡色的長衫,匆忙間,他來不及給陸敏準備禮物,只好從他給趙宇帶的種子裡面拿了幾顆玫瑰花jú花的種子,用金紙包了,放在懷中的暗兜里。剛要走,阿卓和孫小郎在後宮吃了晚飯回來了,見李越要走,嚷著讓李越早點回來,好趕在他們睡覺前講故事,李越答應了。
他趕到瓊林宴的宴會場地時,宴會已經開始了,成桌的新科進士和文武大臣們正在用餐。因為趙宇說不再用閹人,原來從福州回來的太監們主要伺候在後宮的兩個皇子和楊妃等嬪妃。在前邊照顧趙宇以及宿在宮中的大臣們的是兵士。看守著花園門口的兵士讓開,示意李越進去。李越抬頭,見遠遠的趙宇那桌,趙宇身邊空了一個座位,另一邊是文天祥,那個空位的旁邊就是陸敏。李越想到自己過去,一路上多少人得起來行禮,到了桌子那邊,還得說多少道歉的話,就頭大起來。反正這裡看得見他們,李越就坐在了花園門邊的一個桌子上。對著桌子上幾個不認識的年輕人笑笑,悶頭開吃,間或伸頭從人群頭上看遙遙一眼陸敏。
有一個人笑著說:“這位官人,可是想看看官家?”
“這官兒可難做呀!鄉里鄉親的,可別幹什麼壞事兒,誰不認識你?日後不當官了,怎麼做人?”……
李越半心半意地聽著,想起帶領英國經歷了二戰的邱吉爾曾說過:“民主制度真是糟透了,但是別的制度更糟。”趙宇明顯是想向民主目標努力,可只是開了一個頭,後面的道路要由文天祥陸秀夫他們來走了,其中必有許多曲折,但李越覺得這些都和自己沒多大關係,他忽然覺得人生短暫的一個好處就是許多事情不用操心。
看著阿卓和孫小郎吃得香甜,李越面帶微笑,覺得自己雖然沒有成婚有子,但有了阿卓,有了這段時間帶著這兩個孩子的經歷,也算是填補了這項空白。
正想著,外面一陣人聲,“賣報賣報,文丞相任命……整編大宋律法……官家入臨安……宗室阻路……宋軍十五萬送二皇子至……”
飯館中有人出去喊著要買報,阿卓吃完了飯,放下筷子,才問李越:“李叔叔到了臨安可是會像孫叔叔那樣要做事了?”
李越想想,說道:“按理說,不該有什麼事兒要我去做了,我儘量帶著你們,現在和你們玩才是我的主要公幹。”兩個孩子笑了,以為他是在逗他們,可李越真的覺得他現在除了想和孩子們在一起外,什麼都不想幹了。
他們兩天後到了皇宮,見到了趙宇。兩個孩子以前在福州時就和兩個皇子玩在了一起,現在見面,自然高興。不久,二皇子也到了臨安,四個孩子又如在福州時那樣,同吃同住。宮中開了學堂,為了遵循趙宇說皇室孩子要如平常人家一樣長大的要求,學堂里有大臣的孩子,也有一些平民百姓家裡孩子。李越對政事已經完全沒有了興趣,陸敏帶著大軍駐紮在臨安城,李越卻沒有去找過他。他最經常做的,是在學堂外等著阿卓他們下學,然後會帶著一群孩子在宮中做遊戲或者到鳳凰山上去遊玩。趙宇不無尖刻地說李越選錯了職業,他明顯應該選擇當個幼教老師或者小學課外輔導員之類的,而不是太空人。
與全心慣養孩子的李越不同,趙宇依然與文天祥等大臣與往常一般談論政事,但他也沒有提回飛船。李越猜測趙宇是因為沒有情感羈絆,就用事業來轉移自己對死亡的注意力。
每隔幾天,趙宇就要帶著兩個皇子去進行慈善路演,李越也就帶著阿卓和孫小郎隨行。他們這些人被四個和尚護著,御用文人袁牧之等人跟著,先在城裡訪貧問苦,再到臨安城外體察民情。雖然從李越看來,趙宇乾的這些事都是嘴上服務的空話,但飽受了戰亂的人們還是深懷感激。李越覺得這些老百姓是最好的百姓,寬容而感恩,對神或者對人都還存著敬畏之心。
有時這些人也乘興到鄉間去旁聽選官的儀式,在鄉間有一次露了身份,就有告御狀的百姓上前說選官作弊,還有人衝出來大聲數說趙宇的不遵禮教,另有人說這樣才最公平的……結果好幾派在趙宇面前大打出手,一時鞋子果子亂飛,四個和尚嚇得背了趙宇和兩個皇子沖開了人群先跑了,
李越袁牧之帶著兩個孩子跟著他們一路狂跑出了鎮子才停下來,喘不過氣來,可也笑得肚疼……
外面炒作得天翻地覆的恩科,李越都沒有關心。這次考試的內容繁雜多樣,改變了過去論述為主的形式,變成了知識大賽。雖然北宋時也開過所謂六藝的技術性考試,但正式的科舉全是論述文,沒有這麼多樣化。他知道趙宇還讓陸秀夫出了幾道題,比如分析一下南宋為何屢次兵敗,公田法為何失敗,交子濫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等等。都是屬於後代時事論證方面的。等到殿試揭曉,狀元竟然是陸敏。李越心中又高興又酸澀,還有點兒擔心趙宇是不是因為自己才點了陸敏,後來聽說卷子都是封著的,不僅趙宇,文天祥陸秀夫等都屬意同一份,當眾揭開,是陸敏的名字。
讓人驚詫的是,這期進士里有一個女子,張繡,雖然她是女扮男裝進的考場,但是入選後殿試卻是女裝。滿朝文武愕然,但趙宇卻當眾親口說女子可以中進士並可為官,還言講了一番女子有許多方面特長,比如她們更細緻,更持久,更富於仁慈之心,可以如男子一般對國忠貞不渝。在殿堂上張繡一直流淚不止,讓許多官員蹙眉。但與她相識的人都對她十分敬重,殿試後都向她施禮祝賀。
跟隨趙宇的人和嶽麓書院投筆從戎的書生,除了陳桐陳樹張繡魏雲等在軍中沒有回來,來參加考試的多都得中了。許多人大呼不公,陸秀夫允許眾人查卷,並把得中者的卷子集成印出,供大家比較,那些人立意新穎,見識廣泛,論述明晰,人們才平息了些怨言。
李越並沒有被糊弄,他想起趙宇講的那些課,不僅有對歷史的分析和範例,還有多種知識。街上的講義筆記根本無法全部記錄下趙宇所有的言論,而聽課的人有了他這些剖析和講解做參考,解答考試的題目就容易了許多,上過這些補習班的那些人不中才怪。
許多事都讓李越覺得趙宇幸虧決定不做皇帝了,因為趙宇明顯是個有偏袒的人:趙宇指示開通了海上交通航線,從天津過山東半島南下到臨安,加強南北的物流,讓福州董家和那些為了抗元出過力的商家為主要運營商。李越知道歷史上,降元的長江水道上的兩個水匪開闢並霸占了這條航道,賺了大錢。
蘇華要回山看看他的老道師父,趙宇讓陸秀夫賜給了他紫衣,作為一個小道士,這可是無上的光榮。
對當初不情不願地參軍行醫到臨安後請去的司徒衡,趙宇給了一部後世中醫大家寫下的醫書和幾種名貴中藥的種子,讓司徒衡驚喜萬分。別說司徒衡,就連當初在福州給趙宇號過一次脈的御醫,趙宇都給了一本醫方大全和中藥種子。
趙宇建立起了一所小學師範學院,邀請落選的書生入院,兩年畢業後等於末等官員的薪俸,由國家分配去建立小學。他請鄭子誠為院長,還把鄭子誠灌醉,給他灌輸了小學師範的課程,讓鄭子誠暈暈乎乎了好幾天,從此就稱自己是趙宇密授弟子,以區別於其他的學生。趙宇命小知道參加科舉,在小知道不出所料地落選後,就讓他去讀師範學校,日後畢業了就成了朝廷委派的教師,再也不是書僮身份了。小知道覺得對不起陸敏,但知道陸敏也願意他上學後,小知道激動得神神叨叨了好幾天。
方笙說要在臨安開一家笛子館,教授笛笙,他按照趙宇說的學習模式,不再設師徒關係,而是一年一年招生,擇期畢業。他對趙宇說想再向趙宇學幾首,趙宇說幾首怕他立不住,就又教了他幾十首,加上以前教的曲子湊夠了百首。結果,方笙笛子館一開,只一天就把一年的學生就招滿了。
趙宇對董義口述了五十個菜譜,董義請了魏雲的父親來了臨安,大膽地在滿地餐館茶樓的臨安城開了第一家“真不是黑店”董家茶樓,說是天子的口味,於是日日爆滿。董義天天讓人往宮裡送幾個菜,讓趙宇和其他人品嘗,以致宮中的廚師表示很不滿,通過孫小官人勸說官家不能自毀了皇宮御膳的招牌……這些舉動弄得人們都說趙宇是有史以來對自己人最好的一個皇帝,甚至有許多彈劾趙宇任人唯親昏庸無道。
李越冷眼看著,明白趙宇在安置那些追隨他的人,不僅是為了他們日後的生活,大概更重要的是為了他自己心裡沒有牽掛。這個人以為他給了足夠的好處,就不用在心裡給對方留下位置了吧?到底是個冷情的人。
殿試後,有皇帝招待得中進士的瓊林宴,李越糾結了一整天:去還不去?如果不去,他想起葉銘的話,誰都看出來他不再去糾纏陸敏,現在陸敏得了狀元,自己都不去恭喜一聲,是不是顯得小氣了?不能成戀人,連朋友都做不成了?可如果去,因為他對陸敏算是一見鍾情,一直存著追求的意思去接近陸敏,要是要他作為一般朋友,他都不知道該怎麼和陸敏相處。自己對陸敏未泯的情意,是不是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到了傍晚,他還在屋裡來回計較,趙宇一步進屋,開始脫衣服。自從回了臨安,趙宇的皇袍比以前多了,他還是不要人來服侍,只在寢宮裡設了衣廚,裡面掛了他的衣服。趙宇打開衣櫥,一件件拿出來比劃,問李越:“你看這件怎麼樣?……這件有不同嗎?……這件?他們怎麼不做幾種不同式樣或者顏色的?都是一個調調……”
李越有些不耐煩:“皇袍還能是什麼樣?不都得是黃的顏色嗎?除了正式場合是黑的……”
趙宇揚眉:“你正有脾氣呢,是吧?你怎麼還不穿上件好衣服?這樣也許能讓你快樂些。我聽孫小官人說給你做了十來件,你有好幾件新的在這裡掛著呢。顏色也比我的多……”
李越皺眉:“我還沒決定去不去呢?”
趙宇哦一聲,開始穿選好的一件絲綢長衫,上面龍啊鳳的繡了滿身,他隨意地說:“看來我們的想法總是不同的。如果我喜歡上了誰,無論什麼結局,只要他能活著,比什麼都強,至少能讓我見一面……”
來不及體會趙宇言語中的傷感,李越一下子跳起來,對外面大喊:“我要洗澡!” 如果他心裡不愛也就罷了,可現在他對陸敏還懷著溫情,日後假如他回不來了,兩個人最後的一面就停留在了那次匆匆的擦身而過上,多少是個遺憾,還是好好見一面吧。
洗浴完回來,趙宇已經走了。李越胡亂選了件淡色的長衫,匆忙間,他來不及給陸敏準備禮物,只好從他給趙宇帶的種子裡面拿了幾顆玫瑰花jú花的種子,用金紙包了,放在懷中的暗兜里。剛要走,阿卓和孫小郎在後宮吃了晚飯回來了,見李越要走,嚷著讓李越早點回來,好趕在他們睡覺前講故事,李越答應了。
他趕到瓊林宴的宴會場地時,宴會已經開始了,成桌的新科進士和文武大臣們正在用餐。因為趙宇說不再用閹人,原來從福州回來的太監們主要伺候在後宮的兩個皇子和楊妃等嬪妃。在前邊照顧趙宇以及宿在宮中的大臣們的是兵士。看守著花園門口的兵士讓開,示意李越進去。李越抬頭,見遠遠的趙宇那桌,趙宇身邊空了一個座位,另一邊是文天祥,那個空位的旁邊就是陸敏。李越想到自己過去,一路上多少人得起來行禮,到了桌子那邊,還得說多少道歉的話,就頭大起來。反正這裡看得見他們,李越就坐在了花園門邊的一個桌子上。對著桌子上幾個不認識的年輕人笑笑,悶頭開吃,間或伸頭從人群頭上看遙遙一眼陸敏。
有一個人笑著說:“這位官人,可是想看看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