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頁
這時,海面有幾艘五百石的小船,上面插一面黑色旗幟,趙覃指著小船道:「那就是採珠船,每船有十幾名採珠女。」
「我們靠上去看看。」
趙覃頓時臉露尷尬,支支吾吾道:「殿下,還是上岸再看吧!現在有點不方便。」
「哪裡不方便?」范寧一時不解。
趙覃滿臉尷尬道:「現在採珠女都是赤身,船上沒有男子,我們過去不妥。」
范寧呵呵一笑,「這是她們的風俗?」
趙覃點點頭,「開始我聽說時,認為她們有傷風化,但送她們過來的日本官員說,這是她們的風俗,採珠時不能穿衣,但採珠回來後會穿上衣服,所以我特地下令,採珠女下海時,漁船不得去騷擾。」
「那就不打擾她們了。」
船隊遠遠從採珠船旁駛過,正好有幾名採珠女從海中上船,她們個個皮膚黝黑健美,但確實沒有穿衣服,范寧的隨從聽說有不穿衣服的女子,紛紛從船艙里跑出來看稀奇,只可惜採珠女都躲進了船艙,他們什麼都沒有看到。
「她們收入如何?」范寧又問道。
「她們收入和採珠數量有關,海珠對她們來說不值錢,她們要的是糧食和布匹,現在要銅錢,她們在日本時,采上一顆海珠能得一斤米,我們給五斤,所以她們都願意替我們採珠,能力強的採珠女,一天能掙十貫錢,可惜她們一般活不過三十五歲,所以大部分都終身不婚,掙的錢都是養父母和兄弟,很可憐。」
范寧點點頭,她們這樣潛水,肺部都是會出現大問題,說到底她們是用生命來掙錢,日本海邊很多窮人家的女兒都會走上這條路。
他嘆了口氣道:「如果她們不願回去,可以留下來,然後要限制採珠年限,不能超過十年,滿十年後就讓她們去養殖海珠,我們也算是做到仁至義盡了。」
「卑職明白!」
船隊很快到齊縣碼頭,提前得到消息的縣令、縣丞等一班官員已在碼頭上等候,眾人見了禮,簇擁著范寧向縣城內部走去。
齊縣位於鯤南半島最南面,如果從日本北面來鯤州,第一座縣城就是齊縣。
齊縣是座人口小縣,但縣城卻不小,城池周長約二十里,有兩千戶人家,大部分都住在城內,城外則主要以種田和打漁為生。
縣城內街道和房舍都很整齊,基本上是磚木結構房子,每家每戶房舍都很大,商業主要集中在城南一帶,有座占地約百畝的瓦子,裡面酒樓、客棧、商鋪、妓館、茶館、小吃鋪,基本上都有,但規模都不大。
「鯤州居然出現瓦子了?」范寧打量著瓦子大門笑問道,上面寫著『鯤南瓦子』四個大字。
「現在各個縣都有了,漢縣還有兩座瓦子,商業很繁華。」
逛了一圈瓦子,范寧又深入縣城,他卻發現家家戶戶都傳來『嗡嗡』之聲,蔣縣令解釋道:「殿下,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有加工海珠的作坊,有的是轉圓拋光打眼,有的是鑲嵌做首飾,縣城一半的百姓都是以此為生,剩下的是商業、養殖、伐木、種田、打漁,齊縣的產業就這麼多。」
這時,范寧看見街頭有一家珍珠加工鋪,一名男子正在埋頭打磨珍珠,他好奇地走上前,仔細觀察男子操作。
砂輪機是腳踏式,和紡紗機一樣,用腳踏來帶動輪子飛轉,輪子上裝有細砂磨石,是一種非常精細的工作,要全神貫注,不能有一點分心。
第七百五十七章 他鄉遇舊
范寧低聲問道:「市場上的海珠都是這樣加工出來?」
蔣縣令笑道:「絕大部分海珠都不是很圓,如果採到又圓又大的海珠,那就是極品鯤珠,一顆價值千貫,一般都是作為貢品進貢給天子,市場上很少見到。而像這種用天然海珠來稍作加工,磨圓、拋光,屬於上品鯤珠,龍眼那麼大的,一顆也要三五百貫錢,但市場上可以買到。再次就是人工養殖的海珠,屬於中品鯤珠,它的光澤度不如天然海珠,行家可以分得出來,同樣龍眼大的一顆,也要五六十貫錢。小一點的下品鯤珠也要三五十貫,再小就沒有了,我們不賣,所以京城珠寶市場有個說法,說鯤珠最小如櫻桃,也就是最小的鯤珠都和櫻桃那麼大,比櫻桃小的就不是鯤珠了。」
「每年居民收入很豐厚吧!」
「差不多,海珠原料都是官府壟斷,極品海珠我們挑走上貢,剩下的分成無數包,大家自己抽籤購買,其實都差不多,一顆海珠,官府留兩成利,私人拿三成利,剩下的五成利就是運輸、珠寶店之類,我們就不管了。」
范寧隨即又參觀了養殖場、學校和縣衙,時間還早,他便沒有在齊縣過夜,而是上船前往漢縣。
范寧在鯤州府呆了三天,最後一天他乘坐馬車前往唐縣。
唐縣是他新手建立的第一座縣城,他對唐縣感情極深,這裡也留下了他太多的美好回憶。
官道很寬,范寧意外發現馬車車輪居然是鐵製,上面還有橡膠輪胎,難怪又穩又快又舒適。
「這種橡膠鐵輪馬車,鯤州也只有兩輛,一輛是礦監的專座,這一輛屬於府衙,專門給貴客準備,連下官出門也大多是騎馬。」
「鯤州的條件不錯,為什麼不多買幾輛?」
趙覃苦笑一聲道:「不瞞殿下,這種橡膠鐵輪軍用上比較多,就算民用,也主要是滿足達官貴人和皇宮使用,市場上很難買到,礦監那輛是皇宮給的,我們這輛還是託了很大的人情才搞到。」
「我們靠上去看看。」
趙覃頓時臉露尷尬,支支吾吾道:「殿下,還是上岸再看吧!現在有點不方便。」
「哪裡不方便?」范寧一時不解。
趙覃滿臉尷尬道:「現在採珠女都是赤身,船上沒有男子,我們過去不妥。」
范寧呵呵一笑,「這是她們的風俗?」
趙覃點點頭,「開始我聽說時,認為她們有傷風化,但送她們過來的日本官員說,這是她們的風俗,採珠時不能穿衣,但採珠回來後會穿上衣服,所以我特地下令,採珠女下海時,漁船不得去騷擾。」
「那就不打擾她們了。」
船隊遠遠從採珠船旁駛過,正好有幾名採珠女從海中上船,她們個個皮膚黝黑健美,但確實沒有穿衣服,范寧的隨從聽說有不穿衣服的女子,紛紛從船艙里跑出來看稀奇,只可惜採珠女都躲進了船艙,他們什麼都沒有看到。
「她們收入如何?」范寧又問道。
「她們收入和採珠數量有關,海珠對她們來說不值錢,她們要的是糧食和布匹,現在要銅錢,她們在日本時,采上一顆海珠能得一斤米,我們給五斤,所以她們都願意替我們採珠,能力強的採珠女,一天能掙十貫錢,可惜她們一般活不過三十五歲,所以大部分都終身不婚,掙的錢都是養父母和兄弟,很可憐。」
范寧點點頭,她們這樣潛水,肺部都是會出現大問題,說到底她們是用生命來掙錢,日本海邊很多窮人家的女兒都會走上這條路。
他嘆了口氣道:「如果她們不願回去,可以留下來,然後要限制採珠年限,不能超過十年,滿十年後就讓她們去養殖海珠,我們也算是做到仁至義盡了。」
「卑職明白!」
船隊很快到齊縣碼頭,提前得到消息的縣令、縣丞等一班官員已在碼頭上等候,眾人見了禮,簇擁著范寧向縣城內部走去。
齊縣位於鯤南半島最南面,如果從日本北面來鯤州,第一座縣城就是齊縣。
齊縣是座人口小縣,但縣城卻不小,城池周長約二十里,有兩千戶人家,大部分都住在城內,城外則主要以種田和打漁為生。
縣城內街道和房舍都很整齊,基本上是磚木結構房子,每家每戶房舍都很大,商業主要集中在城南一帶,有座占地約百畝的瓦子,裡面酒樓、客棧、商鋪、妓館、茶館、小吃鋪,基本上都有,但規模都不大。
「鯤州居然出現瓦子了?」范寧打量著瓦子大門笑問道,上面寫著『鯤南瓦子』四個大字。
「現在各個縣都有了,漢縣還有兩座瓦子,商業很繁華。」
逛了一圈瓦子,范寧又深入縣城,他卻發現家家戶戶都傳來『嗡嗡』之聲,蔣縣令解釋道:「殿下,我們這裡家家戶戶都有加工海珠的作坊,有的是轉圓拋光打眼,有的是鑲嵌做首飾,縣城一半的百姓都是以此為生,剩下的是商業、養殖、伐木、種田、打漁,齊縣的產業就這麼多。」
這時,范寧看見街頭有一家珍珠加工鋪,一名男子正在埋頭打磨珍珠,他好奇地走上前,仔細觀察男子操作。
砂輪機是腳踏式,和紡紗機一樣,用腳踏來帶動輪子飛轉,輪子上裝有細砂磨石,是一種非常精細的工作,要全神貫注,不能有一點分心。
第七百五十七章 他鄉遇舊
范寧低聲問道:「市場上的海珠都是這樣加工出來?」
蔣縣令笑道:「絕大部分海珠都不是很圓,如果採到又圓又大的海珠,那就是極品鯤珠,一顆價值千貫,一般都是作為貢品進貢給天子,市場上很少見到。而像這種用天然海珠來稍作加工,磨圓、拋光,屬於上品鯤珠,龍眼那麼大的,一顆也要三五百貫錢,但市場上可以買到。再次就是人工養殖的海珠,屬於中品鯤珠,它的光澤度不如天然海珠,行家可以分得出來,同樣龍眼大的一顆,也要五六十貫錢。小一點的下品鯤珠也要三五十貫,再小就沒有了,我們不賣,所以京城珠寶市場有個說法,說鯤珠最小如櫻桃,也就是最小的鯤珠都和櫻桃那麼大,比櫻桃小的就不是鯤珠了。」
「每年居民收入很豐厚吧!」
「差不多,海珠原料都是官府壟斷,極品海珠我們挑走上貢,剩下的分成無數包,大家自己抽籤購買,其實都差不多,一顆海珠,官府留兩成利,私人拿三成利,剩下的五成利就是運輸、珠寶店之類,我們就不管了。」
范寧隨即又參觀了養殖場、學校和縣衙,時間還早,他便沒有在齊縣過夜,而是上船前往漢縣。
范寧在鯤州府呆了三天,最後一天他乘坐馬車前往唐縣。
唐縣是他新手建立的第一座縣城,他對唐縣感情極深,這裡也留下了他太多的美好回憶。
官道很寬,范寧意外發現馬車車輪居然是鐵製,上面還有橡膠輪胎,難怪又穩又快又舒適。
「這種橡膠鐵輪馬車,鯤州也只有兩輛,一輛是礦監的專座,這一輛屬於府衙,專門給貴客準備,連下官出門也大多是騎馬。」
「鯤州的條件不錯,為什麼不多買幾輛?」
趙覃苦笑一聲道:「不瞞殿下,這種橡膠鐵輪軍用上比較多,就算民用,也主要是滿足達官貴人和皇宮使用,市場上很難買到,礦監那輛是皇宮給的,我們這輛還是託了很大的人情才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