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大臣頓時心領神會,紛紛告辭回去了,他們下一步就要羅織罪名,甚至把耶律壽奪權的同謀也加在耶律乙辛身上。

  ……

  時間過去不久,東京遼陽府失守的消息便傳到上京,此時因為耶律洪基傷情嚴重,他便下旨由兄弟耶律洪泰監國,主持日常國事,重大軍國事務還要是稟報耶律洪基,由他來定奪。

  至於小皇帝耶律延禧,因為他是耶律洪基的唯一嫡孫,加上年幼,才一歲,耶律洪基沒有為難他,而是讓他繼續做皇太孫,長大後再登基繼位。

  遼陽府被宋軍徹底攻占的消息,耶律洪泰不敢告訴兄長,只是說遼陽城在進行激烈的攻城戰,雙方死傷慘重,但因為兵力對比過於懸殊,估計遼陽城大勢已去,請耶律洪基要有心理準備。

  耶律洪基倒沒有太在意遼陽城的情況,他知道遼陽城遲早會被攻下,如果能多殺死一些宋軍,那是最好不過,他希望就斷遼陽城失守,也要給予宋軍重創。

  耶律洪基還在宮中養病,但他大部分時間都躲在內書房中研究地圖,沒有人知道他想做什麼?

  宋軍攻下遼陽城已經十天,整個東京道的遼軍也已掃蕩乾淨,范寧下令清理佛寺,查抄各大寺院資產,關閉寺院,勒令僧人還俗,這是投降宋朝的漢官給他的建議,遼國寺院貪得無厭,不僅食空國庫,還強占百姓資產,遼國百姓對他們無比痛恨。

  對寺院下手,既然可以獲得大量錢財補充軍費,也能獲得百姓支持,贏取民心,還能讓僧人參與勞作,解決勞動力缺乏的局面,可謂一舉三得。

  范寧採納了這個建議,在佛寺最多的十幾個州縣動手,獲得大量財富和土地,並使數萬僧人還俗,確實贏得了東京道百姓的熱烈歡迎。

  不久,韓絳接手了遼東的地方政務,范寧則率三十萬大軍前往大定府,和天子趙頊的三十大軍匯合。

  熙和三年八月,六十萬宋軍在原遼國大定府所在長興縣會師,整個縣城北面的草原上成為軍隊的海洋,六十萬大軍駐紮的大帳延綿數十里,聲勢極為浩大。

  與此同時,漠北草原的乃蠻部、達旦部和烈山部的十五萬大軍在皮被河城匯合,準備參與對遼國的戰爭。

  這些草原部落對弱者沒有同情,他們崇拜強者,弱者只是他們的案上之菜,當遼國現在走向衰落,各大草原都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分食遼國這塊肥肉了。

  耶律洪泰憂心忡忡來到內宮,他被一名宦官領進內書房,頓時有些呆住了,只見耶律洪基正全神貫注在一幅地圖上繪製著什麼?

  耶律洪基傷情正在慢慢恢復中,箭傷還沒有完全好,但至少能看一些書,能在宮女扶持下,下床來走幾步。

  「陛下,微臣重要軍情稟報!」

  雖然不想影響到天子養傷,但事關重大,耶律洪泰無法再隱瞞,他還是決定向天子匯報。

  「是宋朝天子御駕親征了嗎?」

  耶律洪泰一驚,「陛下知道了?」

  耶律洪基搖搖頭,「朕不知道,但朕能猜得到,這種光宗耀祖、展現一代神勇明君的事情,趙頊怎麼能放過,他必然會御駕親征,現在有多少宋軍?」

  「啟稟陛下,至少六十萬宋軍集結大定府,很快就會發起向上京的進軍,不光是他們,乃蠻部、達旦部和烈山部也對我們虎視眈眈,聽說他們三家準備在草原會盟,我們遭遇南北夾擊,形勢極其嚴峻。」

  耶律洪基微微嘆了口氣,「這一天朕早就料到了,所以朕一直在考慮對策,朕考慮了整整半個月,唯一能保證大遼延續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遷都。」

  「遷都?」

  耶律洪泰頓時大吃一驚。

  第七百五十章 遼國西遷

  耶律洪泰懷疑自己聽錯了,但見皇兄一臉嚴肅,他便知道皇兄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已經深思熟慮。

  「皇兄,一定要遷都嗎?」

  「除此之外,你們還有什麼辦法保住遼國?」耶律洪基淡淡問道。

  耶律洪泰不敢說話了,事實上,他和大臣們已經商量著和宋朝和談,做出適當讓步,比如去除帝號,接受宋朝冊封遼王等等。

  所以今天耶律洪泰來找皇兄,就是為了和皇兄商議此事,可皇兄卻提出遷都,讓他不敢多言。

  耶律洪基看了他一眼又道:「你們的辦法無非是向宋朝求和,第一,宋朝會不會接受求和?若我是趙頊,我要是投降,而不是求和,求和只是勢均力敵才用的手段,現在遼國還有資格求和嗎?」

  停一下,耶律洪基又道:「退一步,就算求和成功,那我們的帝號保得住?遼國只有戰死的勇士,絕無下跪的懦夫,朕決定遷都,就是不想跪在大宋面前。」

  既然耶律洪基說得這麼果決,耶律洪泰也不好再提向大宋求和,他只得問道:「皇兄打算遷都哪裡?」

  耶律洪基指著一幅攤開的地圖道:「朕打算分兩步走,第一步先在金山北面立穩腳跟,然後向凌山以西,以碎葉湖為中心,在那裡重建大遼。」

  金山以北是遼國擴張的最西,也就是上京道的最西端,那邊屬於乃蠻部的地盤,不過乃蠻部地域很大,金山北麓不是它的主要勢力範圍,那邊只有十幾個小部落,遼國倒是可以在那裡立足,關鍵是碎葉的地區,包括從前的粟特九國,那邊是黑汗的地盤,遼國要向那邊擴張,一場惡戰免不了要爆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