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頁
好吧,貌似說得好有道理。
謝龍星環視一圈,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
杜積明拿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聞言就點頭笑道:“承毅說得有理,自從支書進入村委後,我們村完成各項任務的排名一下子從墊底升到中游,後來就變成前列,都是有你們這幫年輕人的緣故。你們文化水平高,懂電腦,腦子靈活,幹活快,我現在的日子好過啊,去鎮裡開會什麼都不怕,不像以前,偶爾會被領導當成典型案例在會上批評或者乾脆上台檢討。”
他這把年紀了,也是愛面子的好不好?
大家一聽,哈哈大笑。
杜善薇掩嘴低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笑道:“哪有主任說得那麼誇張?以前村委也很不錯的,最起碼我們在調解糾紛這一塊就做得非常好,能做到‘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事實上,一般的矛盾糾紛,主任他們在村里就自行解決了,很少動用到鎮綜治辦下來處理。”
村里雞毛蒜皮的事特別多,經常有村民為了別人砍他幾棵樹就告到村委的,上次還有一對夫妻離婚,其中一個把孩子的戶口簿藏起來導致開學不能報名,最後還是杜積明去調解。
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周都有兩三件,南山村成為景區後,偶爾也會發生遊客和村民的糾紛,同樣需要他們去處理。杜積明和陳世峰時常奔波在處理糾紛的路上,也是很辛苦的。
杜善薇對這些都看在眼裡,她對處理糾紛並不擅長,所以很佩服他們的耐心。
“總之,沒有文書和婦聯主席的配合,哪有我們今天的成績?想做好農村工作,一定要熟悉各村的情況,這方面,文書他們都是老幹部,對各個村子幾乎是了如指掌,大家相互配合,才有我們村的今天,眼看著就要脫貧摘帽了。”她最後總結道,“這可是一件大事,大家一定同心協力,做好相應的工作,不要拖大家的後腿。”
覃承毅暗笑,嘴角翹起來,看著她說道:“好好的會議都讓你開成表揚會了。”
眾人一聽,再次笑了起來。
黃臣健起身來給他們倒茶水,一邊說道:“十一有一低於,我們有硬底化水泥路,經過這兩年的施工,村與村之間的路全部都鋪上水泥路,景區推出的自行車環村游一直搞得不錯,特別是早上和傍晚,來這裡居住的年輕遊客大都會租車去玩,連帶著其他村的農家樂也有人去吃飯了。”
“有水喝、有電用、有電視看、有網絡寬帶、有穩固住房、有醫療保障,還有一項是要有服務設施,我們村委有自己的辦公場所,有宣傳欄,村里還有個衛生室,服務設施是健全的,嗯,我說全了嗎?”他幾乎想掰著手指數一數了。
陳明橋微笑地看著他,答道:“要求有集體經濟收入,這一項我們早已完成4萬元的任務。”
“還有一項是要求有特色產業,覃書記,我們村的特色產業是寫哪一種?”謝龍星問道,“要不要把百香果加上去?貌似現在各鎮都種有百香果,這算是特色產業嗎?”
“上面要求是有一種特色產業就行,我們村有幾種,全部加上去,不會有錯的。”覃承毅想了想,考慮到他們之前有跟蹤有材料,就開口道。
“是啊,我們村有水奶牛、百香果、黑皮黃皮果,呃,要不要加上荷花?”一直沉默的王國輝總算能插上嘴了,趕緊問道。
“加上吧。”覃承毅點點頭。
“還有一個好班子,這項我們也是符合標準的,今年沒有村幹部被紀委處分,也不是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符合條件。”杜善薇笑道。
“最後一項是貧困發生率要低於3%,這個年前上報預脫貧戶的時候就想到了,只要今年的預脫貧戶能全部脫貧就能達到標準。”覃承毅翻了翻表格,嘆道,“過了今年,村里還有4戶貧困戶,除了一戶有脫貧希望,其他三戶基本上是不可能脫貧的,到時肯定是要國家來兜底,每個月吃低保了。”
眾人暗暗點頭,都清楚那三戶的情況,知道的確很難脫貧。其中一戶是沒有勞動力,一對七十多歲的老人帶著一個十歲出頭的小孫子生活,兩位老人病痛多,幹不了重的體力活,村委安排他們做村子的保潔員,只負責掃地,每個月500塊錢,再加上低保每月有690元和200多的養老金,能維持生活,能送孫子去讀初中。
因為兒媳改嫁,小孫子不是孤兒,也沒有孤兒補助。
之前村委給他們申請危房改造的指標,考慮到他們老的老,小的小,就讓他們家和信用社、施工方簽訂三方協議,直接推倒住的泥磚房,再幫他們蓋了一層50平方米的二房一廳,後來危改的指標一到帳,信用社那邊就直接把錢轉到施工方的帳戶。
就這樣,貧困戶自己出五千元,鎮上的建房資金再幫忙出一點,加上危改補助的兩萬多元,這才解決穩固住房問題。
另一戶的情況同樣不好,一家六口人,只有一個六十多歲的戶主維持生計,戶主的兒子兒媳瘋瘋傻傻,生下的三個小孩子,杜善薇去看過,發現貌似只有一個孩子是正常的。
這戶是不指望他們能脫貧的,收入很難達標。
最後一戶最令他們心煩,因為這戶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單身漢,那人好吃懶做,把名下的田地都租給別人,天天悶在家裡睡大覺,給他介紹工作都嫌累。
謝龍星環視一圈,覺得就是這麼一回事。
杜積明拿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聞言就點頭笑道:“承毅說得有理,自從支書進入村委後,我們村完成各項任務的排名一下子從墊底升到中游,後來就變成前列,都是有你們這幫年輕人的緣故。你們文化水平高,懂電腦,腦子靈活,幹活快,我現在的日子好過啊,去鎮裡開會什麼都不怕,不像以前,偶爾會被領導當成典型案例在會上批評或者乾脆上台檢討。”
他這把年紀了,也是愛面子的好不好?
大家一聽,哈哈大笑。
杜善薇掩嘴低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笑道:“哪有主任說得那麼誇張?以前村委也很不錯的,最起碼我們在調解糾紛這一塊就做得非常好,能做到‘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事實上,一般的矛盾糾紛,主任他們在村里就自行解決了,很少動用到鎮綜治辦下來處理。”
村里雞毛蒜皮的事特別多,經常有村民為了別人砍他幾棵樹就告到村委的,上次還有一對夫妻離婚,其中一個把孩子的戶口簿藏起來導致開學不能報名,最後還是杜積明去調解。
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周都有兩三件,南山村成為景區後,偶爾也會發生遊客和村民的糾紛,同樣需要他們去處理。杜積明和陳世峰時常奔波在處理糾紛的路上,也是很辛苦的。
杜善薇對這些都看在眼裡,她對處理糾紛並不擅長,所以很佩服他們的耐心。
“總之,沒有文書和婦聯主席的配合,哪有我們今天的成績?想做好農村工作,一定要熟悉各村的情況,這方面,文書他們都是老幹部,對各個村子幾乎是了如指掌,大家相互配合,才有我們村的今天,眼看著就要脫貧摘帽了。”她最後總結道,“這可是一件大事,大家一定同心協力,做好相應的工作,不要拖大家的後腿。”
覃承毅暗笑,嘴角翹起來,看著她說道:“好好的會議都讓你開成表揚會了。”
眾人一聽,再次笑了起來。
黃臣健起身來給他們倒茶水,一邊說道:“十一有一低於,我們有硬底化水泥路,經過這兩年的施工,村與村之間的路全部都鋪上水泥路,景區推出的自行車環村游一直搞得不錯,特別是早上和傍晚,來這裡居住的年輕遊客大都會租車去玩,連帶著其他村的農家樂也有人去吃飯了。”
“有水喝、有電用、有電視看、有網絡寬帶、有穩固住房、有醫療保障,還有一項是要有服務設施,我們村委有自己的辦公場所,有宣傳欄,村里還有個衛生室,服務設施是健全的,嗯,我說全了嗎?”他幾乎想掰著手指數一數了。
陳明橋微笑地看著他,答道:“要求有集體經濟收入,這一項我們早已完成4萬元的任務。”
“還有一項是要求有特色產業,覃書記,我們村的特色產業是寫哪一種?”謝龍星問道,“要不要把百香果加上去?貌似現在各鎮都種有百香果,這算是特色產業嗎?”
“上面要求是有一種特色產業就行,我們村有幾種,全部加上去,不會有錯的。”覃承毅想了想,考慮到他們之前有跟蹤有材料,就開口道。
“是啊,我們村有水奶牛、百香果、黑皮黃皮果,呃,要不要加上荷花?”一直沉默的王國輝總算能插上嘴了,趕緊問道。
“加上吧。”覃承毅點點頭。
“還有一個好班子,這項我們也是符合標準的,今年沒有村幹部被紀委處分,也不是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符合條件。”杜善薇笑道。
“最後一項是貧困發生率要低於3%,這個年前上報預脫貧戶的時候就想到了,只要今年的預脫貧戶能全部脫貧就能達到標準。”覃承毅翻了翻表格,嘆道,“過了今年,村里還有4戶貧困戶,除了一戶有脫貧希望,其他三戶基本上是不可能脫貧的,到時肯定是要國家來兜底,每個月吃低保了。”
眾人暗暗點頭,都清楚那三戶的情況,知道的確很難脫貧。其中一戶是沒有勞動力,一對七十多歲的老人帶著一個十歲出頭的小孫子生活,兩位老人病痛多,幹不了重的體力活,村委安排他們做村子的保潔員,只負責掃地,每個月500塊錢,再加上低保每月有690元和200多的養老金,能維持生活,能送孫子去讀初中。
因為兒媳改嫁,小孫子不是孤兒,也沒有孤兒補助。
之前村委給他們申請危房改造的指標,考慮到他們老的老,小的小,就讓他們家和信用社、施工方簽訂三方協議,直接推倒住的泥磚房,再幫他們蓋了一層50平方米的二房一廳,後來危改的指標一到帳,信用社那邊就直接把錢轉到施工方的帳戶。
就這樣,貧困戶自己出五千元,鎮上的建房資金再幫忙出一點,加上危改補助的兩萬多元,這才解決穩固住房問題。
另一戶的情況同樣不好,一家六口人,只有一個六十多歲的戶主維持生計,戶主的兒子兒媳瘋瘋傻傻,生下的三個小孩子,杜善薇去看過,發現貌似只有一個孩子是正常的。
這戶是不指望他們能脫貧的,收入很難達標。
最後一戶最令他們心煩,因為這戶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單身漢,那人好吃懶做,把名下的田地都租給別人,天天悶在家裡睡大覺,給他介紹工作都嫌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