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貼身太監心驚,一面撫著顧昶胸口順氣,一面對顧永煜道:“殿下,陛下如今這般,您且莫再說了,好嗎?”
顧永煜瞪著他,怒道:“你這狗奴才,竟然也敢教訓本宮?!”
貼身太監臉色大變,顧昶呼吸急促,因怒氣而泛紅的雙眼盯著顧永煜,一隻手巍巍顫顫地從身邊取了一樣東西,扔到顧永煜臉上,勉強吐出幾個字:“通敵賣國的究竟是誰!你以為……你做的、你做的那些事……我不知道嗎!”
顧永煜俯身撿起那兩樣東西,是一封書信,和一封奏章。
顧永煜先拆開一封奏章,才看了一眼,頓時臉色大變。等看完書信,更是面如土色。
奏章乃幽州的伯陽候所呈上,其中所啟奏事宜皆是顧永漣治理雪災之事,信的末尾寫到,顧永漣臨走之際曾出過一個擊退蠻夷的策略,效果甚好,為此伯陽候在奏章之中將顧永漣好一頓誇獎,說道幽州百姓皆對大周朝皇帝感激涕零。
另一封信卻是周西林所寫,在這信中,周西林將為何要搜刮民脂民膏緣故、幕後之人,以及顧永煜私造兵器、欲圖謀不軌之事全番吐露。
顧永煜看到最後,捏著信紙的手不自覺地顫慄。末了,臉色煞白地跪倒在顧昶榻前,顫聲道:“父皇,這周西林說的都不是事實!他這是在誣陷兒臣!”
顧昶一瞬不瞬地盯著他,大口喘氣。因這兩樣東西,顧永煜慌了,“父皇您想,我既已登上太子之位,我怎的還會圖謀不軌,我……我這不是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父皇,兒臣是怎樣的人,旁人不知您難道還不知曉嗎,兒臣斷不會做這種事的!”
顧昶嗤笑一聲,苦笑著搖了搖頭,“永煜啊永煜……今日你若非這般沉不住氣,硬要……置永漣於死地,朕倒願意……願意信你,但你今日……”他偏頭,望了眼不遠處,筆直跪在地上的那個身影,低聲道:“既他知曉永漣勾結外敵,為何不告訴朕,卻要告訴你?呵呵,你可知曉在你來之前,永漣已經來找過朕……”
顧永煜一怔,顧昶低聲道:“他求朕,求朕勸勸你,放了定北王的人。他與朕說,太子哥哥倘若對他有什麼不滿,直接衝著他去便是,莫要傷害其他人。他還說,倘若太子哥哥不願看到他,他願離開京城,此生不再入京。”
“你,太讓朕寒心了。你給我滾出去!”
說完這些,顧昶似是疲憊不堪,堪堪闔上眼。而龍榻之下,顧永煜的一雙眼裡怒火盡現。
他已經等得夠久了,既然如今局勢已經變成這樣,他還有什麼可再等的。想通了這一茬,顧永煜心中的那股驚恐漸漸退散,他冷笑了一聲,朗聲道:“兒臣讓父皇寒心是兒臣的錯,可父皇,您不也一樣寒了兒臣的心碼?”
聞言,顧昶猛然睜眼,“你說甚麼!”
顧永煜驀地起身,他原本就身材高大,如今驀然起身,頗有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將龍榻上的顧昶襯的愈加瘦小虛弱。
“父皇,兒臣為太子的二十年間,為您操理國事排憂解難,未曾有一日鬆懈。您瞧瞧兒臣,兒臣不過四十出頭卻已鬢生白髮。兒臣的一顆心全然系在朝廷、系在大周朝上。然而父皇您又是如何待我的?無論兒臣怎麼做,您都不信任我。您以為兒臣不知道嗎?您想扶持顧永漣,便任由他爬到兒臣的頭上——”
顧永煜哼笑了聲,“是啊,這是您慣用的手段。”
顧昶的臉一陣青一陣白,臉色漸漸泛出青色。他瞪著雙眼,一瞬不瞬地盯著顧永煜瞧,顫抖著泛紫的嘴唇,想說什麼,卻是半句話都說不出口。直到此時,顧永煜終於看出了顧昶的不對勁兒,身旁的貼身太監已然嚇呆,顧永煜怒道:“還不快去請太醫!”
貼身太監恍然,跌跌撞撞地跑出寢殿,命人即刻去請太醫。
距離龍榻不遠處,肖湛仍然跪在地上,泰然自若地望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不動聲色的揚了揚唇。
沒一會兒,眾多太醫蜂窩而至。肖湛與顧永煜皆被請出了寢殿,只在外候著。
肖湛抬頭看了一眼,適才晴朗的天兒竟蒙上了一層陰沉沉的烏雲,才至巳時倒像酉時了。他剛收回眼,卻見顧永煜不知何時已至身邊。顧永煜垂著頭,理了理自己的袖口,淡淡道:“方湛,我還是小瞧了你。”
肖湛笑了下,“殿下過獎了。”
顧永煜抬眸看他,嗤笑道:“你們以為反將我一軍就能贏?且不說父皇的傳位昭書究竟寫了什麼,便是將皇位給了顧永漣,你以為他真能坐上這個九五至尊的位置?”
不知何時他的手裡多了一根珠釵,拍了拍肖湛的臉。顧永煜勾著眼尾,笑道:“他配嗎?”
肖湛的視線落到那根珠釵上,盯著看了會,才平靜的說道:“配不配,該是陛下說了算。”
顧永煜哼了聲,垂眸把玩著珠釵,“方湛你知道我這人最討厭什麼嗎?我最討厭別人背叛我。你既然敢這麼做,那麼也休怪我翻臉不認人咯。”
略一抬手,將珠釵擲出幾米遠。顧永煜似笑非笑地看著肖湛,冷聲道:“你這輩子都休想再見到你那心上人。”他佯裝嘆息:“可憐那美人兒,一直痴痴地等著你去救她呢。”
顧永煜瞪著他,怒道:“你這狗奴才,竟然也敢教訓本宮?!”
貼身太監臉色大變,顧昶呼吸急促,因怒氣而泛紅的雙眼盯著顧永煜,一隻手巍巍顫顫地從身邊取了一樣東西,扔到顧永煜臉上,勉強吐出幾個字:“通敵賣國的究竟是誰!你以為……你做的、你做的那些事……我不知道嗎!”
顧永煜俯身撿起那兩樣東西,是一封書信,和一封奏章。
顧永煜先拆開一封奏章,才看了一眼,頓時臉色大變。等看完書信,更是面如土色。
奏章乃幽州的伯陽候所呈上,其中所啟奏事宜皆是顧永漣治理雪災之事,信的末尾寫到,顧永漣臨走之際曾出過一個擊退蠻夷的策略,效果甚好,為此伯陽候在奏章之中將顧永漣好一頓誇獎,說道幽州百姓皆對大周朝皇帝感激涕零。
另一封信卻是周西林所寫,在這信中,周西林將為何要搜刮民脂民膏緣故、幕後之人,以及顧永煜私造兵器、欲圖謀不軌之事全番吐露。
顧永煜看到最後,捏著信紙的手不自覺地顫慄。末了,臉色煞白地跪倒在顧昶榻前,顫聲道:“父皇,這周西林說的都不是事實!他這是在誣陷兒臣!”
顧昶一瞬不瞬地盯著他,大口喘氣。因這兩樣東西,顧永煜慌了,“父皇您想,我既已登上太子之位,我怎的還會圖謀不軌,我……我這不是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父皇,兒臣是怎樣的人,旁人不知您難道還不知曉嗎,兒臣斷不會做這種事的!”
顧昶嗤笑一聲,苦笑著搖了搖頭,“永煜啊永煜……今日你若非這般沉不住氣,硬要……置永漣於死地,朕倒願意……願意信你,但你今日……”他偏頭,望了眼不遠處,筆直跪在地上的那個身影,低聲道:“既他知曉永漣勾結外敵,為何不告訴朕,卻要告訴你?呵呵,你可知曉在你來之前,永漣已經來找過朕……”
顧永煜一怔,顧昶低聲道:“他求朕,求朕勸勸你,放了定北王的人。他與朕說,太子哥哥倘若對他有什麼不滿,直接衝著他去便是,莫要傷害其他人。他還說,倘若太子哥哥不願看到他,他願離開京城,此生不再入京。”
“你,太讓朕寒心了。你給我滾出去!”
說完這些,顧昶似是疲憊不堪,堪堪闔上眼。而龍榻之下,顧永煜的一雙眼裡怒火盡現。
他已經等得夠久了,既然如今局勢已經變成這樣,他還有什麼可再等的。想通了這一茬,顧永煜心中的那股驚恐漸漸退散,他冷笑了一聲,朗聲道:“兒臣讓父皇寒心是兒臣的錯,可父皇,您不也一樣寒了兒臣的心碼?”
聞言,顧昶猛然睜眼,“你說甚麼!”
顧永煜驀地起身,他原本就身材高大,如今驀然起身,頗有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將龍榻上的顧昶襯的愈加瘦小虛弱。
“父皇,兒臣為太子的二十年間,為您操理國事排憂解難,未曾有一日鬆懈。您瞧瞧兒臣,兒臣不過四十出頭卻已鬢生白髮。兒臣的一顆心全然系在朝廷、系在大周朝上。然而父皇您又是如何待我的?無論兒臣怎麼做,您都不信任我。您以為兒臣不知道嗎?您想扶持顧永漣,便任由他爬到兒臣的頭上——”
顧永煜哼笑了聲,“是啊,這是您慣用的手段。”
顧昶的臉一陣青一陣白,臉色漸漸泛出青色。他瞪著雙眼,一瞬不瞬地盯著顧永煜瞧,顫抖著泛紫的嘴唇,想說什麼,卻是半句話都說不出口。直到此時,顧永煜終於看出了顧昶的不對勁兒,身旁的貼身太監已然嚇呆,顧永煜怒道:“還不快去請太醫!”
貼身太監恍然,跌跌撞撞地跑出寢殿,命人即刻去請太醫。
距離龍榻不遠處,肖湛仍然跪在地上,泰然自若地望著眼前發生的一切,不動聲色的揚了揚唇。
沒一會兒,眾多太醫蜂窩而至。肖湛與顧永煜皆被請出了寢殿,只在外候著。
肖湛抬頭看了一眼,適才晴朗的天兒竟蒙上了一層陰沉沉的烏雲,才至巳時倒像酉時了。他剛收回眼,卻見顧永煜不知何時已至身邊。顧永煜垂著頭,理了理自己的袖口,淡淡道:“方湛,我還是小瞧了你。”
肖湛笑了下,“殿下過獎了。”
顧永煜抬眸看他,嗤笑道:“你們以為反將我一軍就能贏?且不說父皇的傳位昭書究竟寫了什麼,便是將皇位給了顧永漣,你以為他真能坐上這個九五至尊的位置?”
不知何時他的手裡多了一根珠釵,拍了拍肖湛的臉。顧永煜勾著眼尾,笑道:“他配嗎?”
肖湛的視線落到那根珠釵上,盯著看了會,才平靜的說道:“配不配,該是陛下說了算。”
顧永煜哼了聲,垂眸把玩著珠釵,“方湛你知道我這人最討厭什麼嗎?我最討厭別人背叛我。你既然敢這麼做,那麼也休怪我翻臉不認人咯。”
略一抬手,將珠釵擲出幾米遠。顧永煜似笑非笑地看著肖湛,冷聲道:“你這輩子都休想再見到你那心上人。”他佯裝嘆息:“可憐那美人兒,一直痴痴地等著你去救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