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閒著也是閒著,她便尋了兩塊壽山石,一刀一刀地雕刻起來。
這兩枚章子她刻得仔細,足足刻了兩個多月,期間還包括哪一處走筆不夠流暢而作廢重刻這樣的,實在是用心。等這章子刻完,已是八月初,估摸著日子,蕭昱溶已經要到了。
顧簪雲放下手中的印章,安靜地透過妝檯前的窗戶望向院門的的位置。
桃林依舊茂密,只是不少葉子都已變作黃色,一陣微風吹來,就打著旋兒飄飄曳曳地落下。是了,八月份,已經是初秋時節了。
當年蕭昱溶來的時候,也是這樣一個八月。
那日她因打翻了飯粥污了衣裳,一路走得飛快,越走情緒越低落懊悔,一想到要被罰,神色就更冷了。匆匆忙忙地跨進融寒院的院門,卻被一抹鵝黃晃了眼睛。
滿屋子素雅的艾綠月白,長衣廣袖裡,一身鵝黃騎裝的少年側對著門站著,束腰箭袖,金冠馬尾,通身都是少年人的張揚恣意。
顧簪雲顧著請罪,快步走過了他身邊,甚至來不及分神去看他——雖然她很想看看這人究竟長什麼模樣,方才在門口驚鴻一瞥,只見到了高挺的鼻樑和流暢精緻的下頜線。
然而在跪下去的那一刻,她腦子裡忽然閃過了那少年長長的睫羽和盛滿了似笑非笑又漫不經心的情緒的一雙眼睛。
清矜貴氣,很漂亮。
可是……奇怪,她方才有去注意他的眼睛嗎?
再後來,少年翻上牆頭,自此漸行漸近。
顧簪雲把手撐在梳妝檯上,注視著那一排排桃樹,目光滑過院門前原本種著一株香樟的地方,杏眼裡忽然浮現了一點笑意。
蕭昱溶曾靠在院牆上,也曾靠在那株香樟樹上。只是這會兒那香樟都已經被砍了,請最好的木匠打成了箱子。
江州規矩,大戶人家生了女兒,便要在院子裡植一株香樟,樹下埋一壇女兒紅。待女兒出嫁,就把女兒紅隨著嫁妝送到夫家,洞房次日品嘗,再用香樟樹打成兩個大箱子,放進絲綢,取“兩廂廝守”之意。
不知道蕭昱溶知不知道這個規矩,知不知道,他倚著等她的香樟樹下,是她的女兒紅呢?
顧簪雲笑得眉眼彎彎。
-
八月十二,蕭昱溶抵達江州。因為先前點春不知道從哪裡聽了個說法,說未婚夫妻在成婚前幾日不得見面,不然婚姻會不順遂。就這麼一句沒頭沒腦也沒出處的話兒,竟真的把蕭昱溶給拴在別院裡了。即使是相思難抑,一向不把規矩放在眼裡的蕭世子竟然也只敢老老實實地遞書信——當然,還是有值得安慰的地方的,比如現在遞書信只要一天就有來回。
盼望著盼望著,總算到了八月十六,天暖風微,是個宜嫁娶的黃道吉日。
絞面梳妝,綰髮更衣,顧大夫人握著她的手,已經哭成了淚人:“雲姐兒……我的雲姐兒……”叫顧簪雲聽得也幾欲落淚。
眾人好不容易勸住了,顧大夫人這才想起方才她叫人煮的東西,一面去隔間打水淨面,一面吩咐人把東西端上來。
是一碗芝麻湯圓,玲瓏可愛的白糰子浸在帶點微微的白色的水裡,一口咬破外面軟糯的湯圓皮,又甜又香的芝麻和著甜甜的糖汁就流了出來。這一碗湯圓,是家人對出嫁女兒最美好的祝願——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用了湯圓,補了口脂,蓋上蓋頭,顧大夫人先行去正院,顧簪雲則同妹妹們說話。只是前頭的姐姐們陸陸續續地都嫁了,餘下的十姑娘和十一姑娘她又都不大熟悉,草草說了幾句,便蓋上蓋頭,由全福夫人引著往正院去了。
正院裡,老太爺、老夫人,以及顧大老爺夫婦都已經端坐在那兒了。顧簪雲被全福夫人引著進了屋子,一一上前與長輩辭別。
走上前去的時候,顧簪雲朝屋子的一個方向微微偏了一下頭。
她能感覺到一道目光落在了她身上,溫柔的,帶笑的。即使看不見,她也很清楚,這是蕭昱溶。
視線突然一片黑暗的緊張感忽然就消失了,顧簪雲竟覺得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她微微低下頭,笑了起來。
和長輩辭別的時候,顧老太爺嚴肅地告誡了幾句話,無非是“莫要丟了顧家人的顏面”這樣的話,顧老夫人倒是奇怪地十分激動,拍著顧簪雲的手連說了好幾個“好,好”,沉吟了一會兒,才接著道:“我沒什麼別的想囑咐的,只是希望你們琴瑟和鳴,恩愛不離。”聲音雖蒼老,卻飽含著笑意和欣慰,像是跨回了很多年前,終於見到了兒子領著她的四兒媳,笑著站在她面前。
顧大老爺沉默了一會兒,紅蓋頭的遮擋下,顧簪雲沒看見父親微微發紅的眼眶,才華橫溢的顧榜眼此刻竟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半晌才道:“百年好合,親之愛之,莫疏莫冷……顧、顧家那幾個廚子,我讓你娘添進了隨從名單,若是受了什麼委屈,只管回來找爹。”
顧簪雲感覺眼眶忽然酸澀了,只能低低應道:“是……”
“好了。”顧大老爺勉強讓自己的聲音高興起來,“去找你娘吧。”
顧大夫人這回是真的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只握著顧簪雲的手止不住地哭,千言萬語彙在喉頭,堵得她連個聲音都發不出來。最後還是全福夫人看著吉時要到了,上前好言相勸,這才讓她鬆了手。
這兩枚章子她刻得仔細,足足刻了兩個多月,期間還包括哪一處走筆不夠流暢而作廢重刻這樣的,實在是用心。等這章子刻完,已是八月初,估摸著日子,蕭昱溶已經要到了。
顧簪雲放下手中的印章,安靜地透過妝檯前的窗戶望向院門的的位置。
桃林依舊茂密,只是不少葉子都已變作黃色,一陣微風吹來,就打著旋兒飄飄曳曳地落下。是了,八月份,已經是初秋時節了。
當年蕭昱溶來的時候,也是這樣一個八月。
那日她因打翻了飯粥污了衣裳,一路走得飛快,越走情緒越低落懊悔,一想到要被罰,神色就更冷了。匆匆忙忙地跨進融寒院的院門,卻被一抹鵝黃晃了眼睛。
滿屋子素雅的艾綠月白,長衣廣袖裡,一身鵝黃騎裝的少年側對著門站著,束腰箭袖,金冠馬尾,通身都是少年人的張揚恣意。
顧簪雲顧著請罪,快步走過了他身邊,甚至來不及分神去看他——雖然她很想看看這人究竟長什麼模樣,方才在門口驚鴻一瞥,只見到了高挺的鼻樑和流暢精緻的下頜線。
然而在跪下去的那一刻,她腦子裡忽然閃過了那少年長長的睫羽和盛滿了似笑非笑又漫不經心的情緒的一雙眼睛。
清矜貴氣,很漂亮。
可是……奇怪,她方才有去注意他的眼睛嗎?
再後來,少年翻上牆頭,自此漸行漸近。
顧簪雲把手撐在梳妝檯上,注視著那一排排桃樹,目光滑過院門前原本種著一株香樟的地方,杏眼裡忽然浮現了一點笑意。
蕭昱溶曾靠在院牆上,也曾靠在那株香樟樹上。只是這會兒那香樟都已經被砍了,請最好的木匠打成了箱子。
江州規矩,大戶人家生了女兒,便要在院子裡植一株香樟,樹下埋一壇女兒紅。待女兒出嫁,就把女兒紅隨著嫁妝送到夫家,洞房次日品嘗,再用香樟樹打成兩個大箱子,放進絲綢,取“兩廂廝守”之意。
不知道蕭昱溶知不知道這個規矩,知不知道,他倚著等她的香樟樹下,是她的女兒紅呢?
顧簪雲笑得眉眼彎彎。
-
八月十二,蕭昱溶抵達江州。因為先前點春不知道從哪裡聽了個說法,說未婚夫妻在成婚前幾日不得見面,不然婚姻會不順遂。就這麼一句沒頭沒腦也沒出處的話兒,竟真的把蕭昱溶給拴在別院裡了。即使是相思難抑,一向不把規矩放在眼裡的蕭世子竟然也只敢老老實實地遞書信——當然,還是有值得安慰的地方的,比如現在遞書信只要一天就有來回。
盼望著盼望著,總算到了八月十六,天暖風微,是個宜嫁娶的黃道吉日。
絞面梳妝,綰髮更衣,顧大夫人握著她的手,已經哭成了淚人:“雲姐兒……我的雲姐兒……”叫顧簪雲聽得也幾欲落淚。
眾人好不容易勸住了,顧大夫人這才想起方才她叫人煮的東西,一面去隔間打水淨面,一面吩咐人把東西端上來。
是一碗芝麻湯圓,玲瓏可愛的白糰子浸在帶點微微的白色的水裡,一口咬破外面軟糯的湯圓皮,又甜又香的芝麻和著甜甜的糖汁就流了出來。這一碗湯圓,是家人對出嫁女兒最美好的祝願——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用了湯圓,補了口脂,蓋上蓋頭,顧大夫人先行去正院,顧簪雲則同妹妹們說話。只是前頭的姐姐們陸陸續續地都嫁了,餘下的十姑娘和十一姑娘她又都不大熟悉,草草說了幾句,便蓋上蓋頭,由全福夫人引著往正院去了。
正院裡,老太爺、老夫人,以及顧大老爺夫婦都已經端坐在那兒了。顧簪雲被全福夫人引著進了屋子,一一上前與長輩辭別。
走上前去的時候,顧簪雲朝屋子的一個方向微微偏了一下頭。
她能感覺到一道目光落在了她身上,溫柔的,帶笑的。即使看不見,她也很清楚,這是蕭昱溶。
視線突然一片黑暗的緊張感忽然就消失了,顧簪雲竟覺得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她微微低下頭,笑了起來。
和長輩辭別的時候,顧老太爺嚴肅地告誡了幾句話,無非是“莫要丟了顧家人的顏面”這樣的話,顧老夫人倒是奇怪地十分激動,拍著顧簪雲的手連說了好幾個“好,好”,沉吟了一會兒,才接著道:“我沒什麼別的想囑咐的,只是希望你們琴瑟和鳴,恩愛不離。”聲音雖蒼老,卻飽含著笑意和欣慰,像是跨回了很多年前,終於見到了兒子領著她的四兒媳,笑著站在她面前。
顧大老爺沉默了一會兒,紅蓋頭的遮擋下,顧簪雲沒看見父親微微發紅的眼眶,才華橫溢的顧榜眼此刻竟然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半晌才道:“百年好合,親之愛之,莫疏莫冷……顧、顧家那幾個廚子,我讓你娘添進了隨從名單,若是受了什麼委屈,只管回來找爹。”
顧簪雲感覺眼眶忽然酸澀了,只能低低應道:“是……”
“好了。”顧大老爺勉強讓自己的聲音高興起來,“去找你娘吧。”
顧大夫人這回是真的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只握著顧簪雲的手止不住地哭,千言萬語彙在喉頭,堵得她連個聲音都發不出來。最後還是全福夫人看著吉時要到了,上前好言相勸,這才讓她鬆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