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理解歸理解,可不代表他就應該引頸就戮,既然已經走在四維化的路上,羅遠天然就站在四維生物的立場,一切與他為敵的,皆是敵人。

  更何況,這個星系可不止他一個四維生物,事實上,還只是個准四維,這個文明放著那頭真正的四維生物置之不理,任其在這片區域遊蕩,卻把目標對準自己,無非是看在自己還沒徹底四維化,實力弱小,覺得可以對付罷了。

  羅遠心中冷笑,不過他可絕不敢小覷這個疑似科技造物似的四維體。

  它能在四維深處活動,本身就證明了它無與倫比的強大,對於這樣的四維造物而言,人類的這樣程度文明,完全可以隨手即滅,就算是他,換做以前,除了如喪家之犬般拼命逃離之外,也根本沒有其他選擇,但是現在,他卻並非沒有反擊之力。

  他身體組成的物質已經將近一半進入四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和真正的四維生物已經沒有本質性的差別,區別只是強弱程度罷了。

  而這次的對手,顯然和真正的四維生物而言,還不夠真正的強大。

  羅遠打量了下自己龐大的「真身」,下一刻他的身體就迸發出無盡的光芒,身體迅速的縮小,可怕脈衝流開始輻射這片星空,連掌心的太陽,都被瞬間吹散。

  僅僅數十皮秒(一皮秒=千分之一納秒=一萬億分之一秒),他的變化就徹底結束。

  從原本高達三百公里猶如宇宙星體般的龐然身體,瞬間的縮小,轉眼就化為一個僅有大約兩米五高的人形生物。

  他渾身散發著刺眼的光,散發著毀滅性脈衝流,猶如一個模糊的光人,似乎連附近微弱的光線經過這裡,都會發生輕微的扭曲。

  這次縮小體型不同於類似白矮星的原子壓縮,白矮星物質密度雖然大,但還在正常物質結構能達到的最大密度範圍內,電子還是電子,原子核還是原子核,原子結構完整。

  而此時羅遠的身體,電子卻已被徹底的壓縮在原子核內,同質子綜合為中子,整個原子僅有中子組成,形成中子簡併態結構。

  他身體密度已經超過每立方厘米一億噸!

  在這個宇宙中,有一種鼎鼎有名可怕星體,便是由這種物質結構構成,那就是中子星。

  之所以改造成這樣的身體形態,不僅僅是身體強度可以達到不可思議的境地,同時體積的縮小,也讓他曲率飛行可以更快,到時候,無論是戰是逃,都可以更從容的應對。

  羅遠在原地停留了片刻,身體就徹底的消失不見,仿佛融入了這片空間。

  下一瞬,他整個身體就已經完全進入四維。

  他的體型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原本在三維展現的人形構造,在這裡已經徹底消失,身體延伸出更高層的維度,看起來就像有無數扭曲摺疊的空間在身上展開,猶如一個兩維的平面,升維成一個立方體。

  事實上,三維中的形象只是一個投影,一個表象,這才是他真正的完整形態。

  這個世界正在排斥著羅遠的身體,似乎隨時都會把他擠出去,讓他每一秒都消耗著大量的意志,不過以他的意志強度和回復速度,還足以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

  這還是他第一次,在親身進入四維後,還保持著記憶,當然尋常瞬移的時候,也是進入四維,但由於時間短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便是羅遠對自己進入四維化,也沒有絲毫殘留的記憶。

  無窮的暗能量猶如潮汐般,波濤洶湧,這裡的每一絲能量,如果降維到三維,都堪比一枚億噸當量的核彈,但在這裡卻充沛的猶如海洋。

  科學家曾經推測,暗物質和暗能量占據整個宇宙百分之九十五的物質,然而事實上,這個比例可能遠比想像中的更高。畢竟相比真正的宇宙,人類所在的三維宇宙,只是這個宇宙的一層「薄薄」的膜。

  而此刻,羅遠就貼近著這層膜,以每秒至少萬倍光速的速度,正在高速飛行。

  從這裡看向三維宇宙,各個星辰,不僅僅出現在三維,在四維中依然是「龐然大物」,再小的行星,它在四維展現的維度,都比羅遠「大」上數百倍。

  他開始努力滑向更高層的維度,速度也進一步提升。

  直到此時此刻,羅遠才突然注意到,先前他認為的萬倍光速根本不是四維速度的所能達到的極限,僅僅只是四維表層極限。

  一旦進入遠離三維宇宙的影響,進入更深層次的維度,這種速度容限就急速增長。

  一萬倍光速,兩萬倍光速……很快他就達到三萬倍光速。

  羅遠感覺著越來越大的排擠力量,以及如泄洪般消耗的意志。他立刻停下更深層次維度的探索,最終停留在兩萬倍的光速,朝那四維體過來的方向一路風馳電騁。

  第589章:四維戰爭(二)

  一個多月,一個光影突然顯現在三維宇宙中。

  毫無疑問,這個光影正是羅遠,他掃了眼這個陌生的星域,相比於太陽系附近,這裡的恆星系密度更加稀疏,彼此之間間距幾乎都在百光年以上。

  這裡距離太陽系大約三千多光年,位於英仙座懸臂和人馬座懸臂中間更靠近銀心空曠地帶。

  從那個四維體一路過來的飛行軌跡來判斷,這個超級文明很可能就來自銀心區域。

  這並不出他的意料,銀心在整個銀河系物質占據比超過百分之九十九,也是整個銀河系最古老的地方,當時間的長河倒退一百億年,在太陽所在的星域還只是一片混沌稀薄的星雲的時候,那裡便已早早誕生了恆星,甚至已經孕育出了文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