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康熙似乎並不理會他二人的心情,自顧自地繼續往下說:“朕思謀已定,這遺詔要分兩層意思來寫。第一層,指定繼承皇位之人。這隻要一句話就行了。可是,朕不想當一個糊塗皇帝,要把一生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全部昭示子孫,留作後世之訓。這是第二層,也是最重要的一層。要分門別類,逐一寫來,要趁著朕頭腦還清醒的時候慢慢寫出來。現在,咱們先說第一層皇位繼承人的事兒。朕想聽聽你們的高見呢。”
張廷玉聽了這話十分激動。他淚流滿面地說:“皇上如此推心置腹地垂詢臣子,為臣者豈敢不披肝瀝膽直言。臣以為,論學問,皇子之中以三阿哥和八阿哥最好。不過,三阿哥缺少治世之才,八阿哥又似乎待人太遷就了些。”
康熙注視著方苞問:“嗯,方苞,你說呢?”
方苞欠身回答:“陛下,若論學問,阿哥們都不能算差,但今日講的是選擇儲君,而不是品評學問。唐朝的玄宗皇帝,明代的嘉靖皇帝,學問都是極好的,可是卻把國家搞亂了。所以臣以為,八阿哥只不過是學了皇上的風度和儀表,卻沒有學到皇上的為君之道。三阿哥埋頭編書,更不必說。這兩位阿哥都不足取。”
康熙點了點頭說:“嗯,這樣說很好嘛。朕要的就是你們的肺腑之言,要的就是你們毫無掩飾的忠正之言。說下去。”
張廷玉說:“聖上剛才說,要啟用十四阿哥率兵西征,臣揣摩著,皇上似乎有意於十四爺。十四爺雖機敏幹練,慡直敢為,這幾年整兵籌餉也頗見功效。但他與八爺交往過密,而且過於大膽,不可不慮。”
康熙一笑止住了他:“哎——廷玉呀,你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揣摩朕的心思幹什麼呢?”
“是。臣以為,若將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相比,兩人性情相仿,十三爺似乎更具忠心。但十三爺卻只是個將才,不是帥才。讓他管一個部,辦一件差,那是沒說的,是個好臣子。更大、更重的擔子,怕他挑不起來。”
方苞接口說道:“對,廷玉說得是。除了上邊說過的幾位阿哥,臣以為四阿哥倒是值得看重。他為人誠孝,這些年辦差最多,且事無巨細,都十分認真。尤其是他自強自立,性格堅如鐵石,從不攀附別人,更不結黨拉派。但四阿哥過於認真,以致落了個刻薄之名。這也算是個毛病吧。”
再往下,他們又議論了老九、老十、老五、老六等人。早膳時刻到了,康熙傳了御膳,讓兩位臣子和他一齊坐下,邊吃邊談。康熙興致很濃,他笑著說:“咱們說了這麼長時間,還是一句話,各有長處,也各有不足。你們說,朕這花團錦簇的江山,究竟要交給誰呢?”
張廷玉這會兒膽大了,脫口而出:“皇上,臣以為四爺和十四爺最好。”
康熙一怔:“哦?這哥倆是一母同胞,竟都有這福分。那麼,老八真的不行嗎?”
方苞略一思忖說:“陛下,臣適才已經說過,八爺的學問、風度都沒說的,連外國使臣都誇他有帝王之相。可是,如今天下昇平日久,人人只思安樂。武將怕死,文官貪財,朝中積弊很多,亟待整飭。八爺似乎難當此任。”
張廷玉聽到這裡連忙接口:“對!方苞之言很有道理。臣也以為,繼承皇位之人,一定要精明強幹,能矯正時弊。這個人,一要洞察吏治民情,二要剛毅不拔。這樣,才能克難攻堅,使天朝永立於不敗之地。八阿哥沒有這樣的才幹。”
康熙似乎是被他們的話震動了。他放下筷子,急促地在屋裡走來走去。忽然,他仰天長嘆一聲:“唉——你們說得對,說得好啊!多難興邦,朕要個只會坐享現成的繼位之人有什麼用呢?朕已經過於寬厚了,老八比朕還寬厚;朕對下邊已經過於放縱了,他比朕還放縱,大臣們稱朕是‘老佛爺’,可有更多的人叫老八‘八佛爺’。讓他來繼承江山,再過幾十年,大清不就完了嗎?有人說,朕是一位太平天子,這話說得混帳透頂。朕這一生經歷了多少磨難,朕這太平江山是一刀、一槍、一滴血、一行淚苦苦掙來的!好兒不靠父母,自己的功名自己掙。得來的太容易了,也就不懂得珍惜了。所以,朕聽從你們的勸告,決意不立老八!”
方苞激動地說:“萬歲聖明。臣思之再三,這儲君只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兩人之中。”
康熙狡黠地一笑:“哦,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他們倆再好,只能有一個皇上。你說,哪個更好呢?”
說了大半天,這可到了節骨眼上了。張廷玉和方苞都覺得,今兒個自己說得太多、也大直了。可是事到如今,迴避是決不可能了。方苞到底是老辣一些,他略一沉思,便直率地說:“皇上,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哪個更好,臣平日從沒有想過,也不敢去想。所以皇上突然問起,臣難以判定。論起為臣之道,臣和廷玉今日的話都是越軌之舉。這件事,唯有皇上乾綱獨斷才能定奪。但臣以布衣之身,受到皇上如此信託,又不能不放膽直言。若皇上已經內定,也就罷了,若陛下尚在猶豫,臣有一法可供聖酌。”
康熙的目光咄咄逼人:“什麼辦法,說下去!”
方苞擲地有聲、一字一板地說:“是。看皇孫。有一個好皇孫,至少可保大清三代太平江山!”
康熙眼中一亮,眉頭舒展了。當年在熱河獵狼時,小弘曆那清脆的嗓音,得體的話語,聰明過人卻又少年持重的嬌憨之氣,閃現在康熙的面前。多日、多年疑而不決之事,被方苞一語道破。康熙覺得精神振奮,心情舒暢,不覺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朕得到了,朕決心定了!方苞啊方苞,你這句話說得好,抵得上萬兩黃金。”
康熙得到了什麼,他下決心要選哪位皇子,方苞和張廷玉都是聰明過人的。馬上就猜出來了。可是,康熙不明說,他倆當然不敢再說、再問。今天,能做到讓皇上這麼高興,能定下這樁大事,這兩人也總算是對得起皇上的信任了。
康熙卻沒容他們倆鬆口氣。他快步來到方苞面前,神色嚴峻地說:“方苞,從今日起你不必在上書房辦差了,也不要再回你的府邸。這暢春園是宮中禁地,你自然不能住在這裡。朕叫人為你安排一下,就在園子附近,另賜你一座宅子。你每天都要待在這窮廬里。朕有空時,來向你口述遺詔,你代朕記錄、潤色。朕不來呢,你就安心在這兒讀書。瞧見了嗎?這裡的藏書多著呢,而且全是珍版秘笈。不過,你要小心,不可與外官交結。如果你出了一點差錯,透出一點口風,朕可就難以維護你了。”
方苞聽得心驚肉跳:“萬歲,臣、臣只怕才力不足;難當此任。”
康熙看也不看方苞,又走到張廷玉面前:“廷玉,你的擔子更重。從今天起,方苞寫出來的遺詔糙稿,要由你來歸檔保管。稍有差錯,禍滅九族,你明白嗎?”
倆人撲通一下全跪下了:“聖上放心。臣等以合族性命擔保,決不負皇上千斤重託。”
張廷玉聽了這話十分激動。他淚流滿面地說:“皇上如此推心置腹地垂詢臣子,為臣者豈敢不披肝瀝膽直言。臣以為,論學問,皇子之中以三阿哥和八阿哥最好。不過,三阿哥缺少治世之才,八阿哥又似乎待人太遷就了些。”
康熙注視著方苞問:“嗯,方苞,你說呢?”
方苞欠身回答:“陛下,若論學問,阿哥們都不能算差,但今日講的是選擇儲君,而不是品評學問。唐朝的玄宗皇帝,明代的嘉靖皇帝,學問都是極好的,可是卻把國家搞亂了。所以臣以為,八阿哥只不過是學了皇上的風度和儀表,卻沒有學到皇上的為君之道。三阿哥埋頭編書,更不必說。這兩位阿哥都不足取。”
康熙點了點頭說:“嗯,這樣說很好嘛。朕要的就是你們的肺腑之言,要的就是你們毫無掩飾的忠正之言。說下去。”
張廷玉說:“聖上剛才說,要啟用十四阿哥率兵西征,臣揣摩著,皇上似乎有意於十四爺。十四爺雖機敏幹練,慡直敢為,這幾年整兵籌餉也頗見功效。但他與八爺交往過密,而且過於大膽,不可不慮。”
康熙一笑止住了他:“哎——廷玉呀,你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揣摩朕的心思幹什麼呢?”
“是。臣以為,若將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相比,兩人性情相仿,十三爺似乎更具忠心。但十三爺卻只是個將才,不是帥才。讓他管一個部,辦一件差,那是沒說的,是個好臣子。更大、更重的擔子,怕他挑不起來。”
方苞接口說道:“對,廷玉說得是。除了上邊說過的幾位阿哥,臣以為四阿哥倒是值得看重。他為人誠孝,這些年辦差最多,且事無巨細,都十分認真。尤其是他自強自立,性格堅如鐵石,從不攀附別人,更不結黨拉派。但四阿哥過於認真,以致落了個刻薄之名。這也算是個毛病吧。”
再往下,他們又議論了老九、老十、老五、老六等人。早膳時刻到了,康熙傳了御膳,讓兩位臣子和他一齊坐下,邊吃邊談。康熙興致很濃,他笑著說:“咱們說了這麼長時間,還是一句話,各有長處,也各有不足。你們說,朕這花團錦簇的江山,究竟要交給誰呢?”
張廷玉這會兒膽大了,脫口而出:“皇上,臣以為四爺和十四爺最好。”
康熙一怔:“哦?這哥倆是一母同胞,竟都有這福分。那麼,老八真的不行嗎?”
方苞略一思忖說:“陛下,臣適才已經說過,八爺的學問、風度都沒說的,連外國使臣都誇他有帝王之相。可是,如今天下昇平日久,人人只思安樂。武將怕死,文官貪財,朝中積弊很多,亟待整飭。八爺似乎難當此任。”
張廷玉聽到這裡連忙接口:“對!方苞之言很有道理。臣也以為,繼承皇位之人,一定要精明強幹,能矯正時弊。這個人,一要洞察吏治民情,二要剛毅不拔。這樣,才能克難攻堅,使天朝永立於不敗之地。八阿哥沒有這樣的才幹。”
康熙似乎是被他們的話震動了。他放下筷子,急促地在屋裡走來走去。忽然,他仰天長嘆一聲:“唉——你們說得對,說得好啊!多難興邦,朕要個只會坐享現成的繼位之人有什麼用呢?朕已經過於寬厚了,老八比朕還寬厚;朕對下邊已經過於放縱了,他比朕還放縱,大臣們稱朕是‘老佛爺’,可有更多的人叫老八‘八佛爺’。讓他來繼承江山,再過幾十年,大清不就完了嗎?有人說,朕是一位太平天子,這話說得混帳透頂。朕這一生經歷了多少磨難,朕這太平江山是一刀、一槍、一滴血、一行淚苦苦掙來的!好兒不靠父母,自己的功名自己掙。得來的太容易了,也就不懂得珍惜了。所以,朕聽從你們的勸告,決意不立老八!”
方苞激動地說:“萬歲聖明。臣思之再三,這儲君只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兩人之中。”
康熙狡黠地一笑:“哦,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他們倆再好,只能有一個皇上。你說,哪個更好呢?”
說了大半天,這可到了節骨眼上了。張廷玉和方苞都覺得,今兒個自己說得太多、也大直了。可是事到如今,迴避是決不可能了。方苞到底是老辣一些,他略一沉思,便直率地說:“皇上,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哪個更好,臣平日從沒有想過,也不敢去想。所以皇上突然問起,臣難以判定。論起為臣之道,臣和廷玉今日的話都是越軌之舉。這件事,唯有皇上乾綱獨斷才能定奪。但臣以布衣之身,受到皇上如此信託,又不能不放膽直言。若皇上已經內定,也就罷了,若陛下尚在猶豫,臣有一法可供聖酌。”
康熙的目光咄咄逼人:“什麼辦法,說下去!”
方苞擲地有聲、一字一板地說:“是。看皇孫。有一個好皇孫,至少可保大清三代太平江山!”
康熙眼中一亮,眉頭舒展了。當年在熱河獵狼時,小弘曆那清脆的嗓音,得體的話語,聰明過人卻又少年持重的嬌憨之氣,閃現在康熙的面前。多日、多年疑而不決之事,被方苞一語道破。康熙覺得精神振奮,心情舒暢,不覺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朕得到了,朕決心定了!方苞啊方苞,你這句話說得好,抵得上萬兩黃金。”
康熙得到了什麼,他下決心要選哪位皇子,方苞和張廷玉都是聰明過人的。馬上就猜出來了。可是,康熙不明說,他倆當然不敢再說、再問。今天,能做到讓皇上這麼高興,能定下這樁大事,這兩人也總算是對得起皇上的信任了。
康熙卻沒容他們倆鬆口氣。他快步來到方苞面前,神色嚴峻地說:“方苞,從今日起你不必在上書房辦差了,也不要再回你的府邸。這暢春園是宮中禁地,你自然不能住在這裡。朕叫人為你安排一下,就在園子附近,另賜你一座宅子。你每天都要待在這窮廬里。朕有空時,來向你口述遺詔,你代朕記錄、潤色。朕不來呢,你就安心在這兒讀書。瞧見了嗎?這裡的藏書多著呢,而且全是珍版秘笈。不過,你要小心,不可與外官交結。如果你出了一點差錯,透出一點口風,朕可就難以維護你了。”
方苞聽得心驚肉跳:“萬歲,臣、臣只怕才力不足;難當此任。”
康熙看也不看方苞,又走到張廷玉面前:“廷玉,你的擔子更重。從今天起,方苞寫出來的遺詔糙稿,要由你來歸檔保管。稍有差錯,禍滅九族,你明白嗎?”
倆人撲通一下全跪下了:“聖上放心。臣等以合族性命擔保,決不負皇上千斤重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