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不過想來也不奇怪,趙儉兄妹兩的母妃施妃,在後宮嬪妃之中聖寵不衰,她的一對兒女自也得寵。二十一皇女是萬般嬌養著長大的,又才十二三歲的年紀,放在後世只是剛升初中的年紀,天真無邪不知避嫌,實屬正常。
“臣見過二十一皇女。”既然皇女出聲招呼了,黎池也就恭敬地行禮。
“黎大人出京兩年又五個月,如今終於是回來了?”
在外兩年多,黎池曬黑了些,也瘦削了些,臉龐輪廓較之以前的溫雅俊美,更顯了幾分清俊陽剛。
黎池向來遵禮守矩,言語神情恭敬無比,“幸得陛下和皇女掛心,臣得以完成身上使命,平安回京來。”
“黎大人在羊城,可是見到許多稀奇玩意?之前王兄給我送了一個懷表,說是黎大人獻給他的。”
黎池眼睛盯著地上,心念流轉間,想到:‘小孩子喜歡稀奇玩意兒,再正常不過。‘
黎池向來溫和帶笑的臉上,笑容禮貌性地加深些許,“臣此次回京,帶了不少自西洋來的物件玩意,懷表、鐘錶也有不少,待臣獻給陛下之後,您可趕緊去向陛下討要,應能找到您喜歡的。”
“真的?!太好了!“
”父皇已經封了我為明陽公主。本來及笄時才冊封的,不過早點冊封也好,以後就不用稱呼我為二十一皇女了。”如今的明陽公主又補充道。
黎池依著見公主的禮儀,屈膝跪下,重新叩見過,“臣見過明陽公主!”
明陽公主的聲音急了,“免禮!免禮了!不是已經見過了?做甚還叩拜我?”
雖在這現場,能算主子的只有他與明陽公主兩人,但隨侍在側的太監宮女卻也有十來個,如何能失禮?
黎池起身後,再次垂首恭立,笑著答道:“之前是見二十一皇女之禮,這次是見明陽公主之禮,並無衝突。”
“明陽,回去了。”明陽公主正欲再說話,從乾清宮出來的施妃就出聲喚道。
黎池尋著施妃聲音傳來的方向,轉身行禮道:“臣見過施妃娘娘。”
這位二十三歲就已入閣的黎和周,如今已是功績赫赫,又是兒子的得力支持者。施妃自然是很喜歡的,連忙說:“免禮,黎學士不必多禮。剛才陛下估摸著黎學士已經到了,吩咐本宮,若是出來碰見黎學士了,就讓本宮順便叫黎學士進去呢。”
“陛下召見,臣就告退了。”黎池又向施妃和明陽公主一施禮,這才告退往乾清宮裡走去。
……
“明陽,人都已走了,再看也無用。”施妃牽起女兒的手,嘆道:“收起心思,怪只怪你沒早生十來年,如此他若六元及第時還未娶親,你們還有一絲希望。”
“女兒明白。”如今的明陽公主,早已不復與黎池初見時的圓團可愛,已有了幾分少女的青澀美麗。
“父皇起用了畢家,想必女兒的歸宿,已經是定在畢家了的。這樣於王兄,也是有好處的……”
第175章
貞文帝已過五十知天命的年紀,精力大不如從前,他似乎已然到了風燭殘年之際。
雖並未明言昭顯,但貞文帝的言行處事之中,已透出幾分信奉‘神仙果位‘的跡象來。一些經年老臣,已經察覺出來幾分了。
所幸,皇帝不是沉迷修仙煉丹,追求長生不老,而是信奉‘輪迴轉世‘、‘神仙果位‘、‘功過輪迴‘……
如此一來,皇帝為追求功德圓滿,只會想要比以前做得更好,以求在凡間歷練的這一世能完滿無缺,逝世後能回歸神位。
事實上,也確是如此。自從貞文二十年冬季大病一場之後,貞文帝較之以前,反而更加勤勉政事、銳意進取了。
貞文帝原先就是一個明君,腦子又並未病得糊塗。如此情況下,這幾年的朝野,甚至重新煥發出生機來,頗有幾分貞文帝初登基那幾年的景象。
……
黎池離京近兩年半,如今歸來初次面見皇帝,覲見禮儀這些,他是沒有忘記的。
因為久未拜見皇帝,黎池為表思念和尊敬,進入乾清宮之後,就對皇帝正經地行了三跪九叩大禮。
“臣黎池,拜見陛下!”
三跪九叩大禮,是最敬重的禮節,拜天、地、君、父、師可行。然而這樣的大禮,在大燕平常是不用的,即使平時上早朝,也只是五拜三扣之禮。平常只有在冬至祭天,元日大朝會時,才會行此大禮。
然而,似黎池這樣離京多年後,回京面見皇帝的,是要鄭重行禮的,以表示臣服和忠心。五拜三扣之禮,或者三跪九叩之禮,都可以行,全憑自己選擇。
黎池選擇的,就是三跪九叩的大禮。
離京兩年多,黎池的溫雅氣質之中,又歷練出了兩分鋒利陽剛,較之以前的溫雅俊美,倒不好分出高低。
但是,如今多出來兩分鋒利陽剛的黎池,同樣神情尊敬且誠摯的情況下,向皇帝行此大禮時,額外增加了一些‘行出由衷‘的光環。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好比一個精兵與一個將軍,將軍的臣服比之前者的,要更加令人有成就感。
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不是幾十秒或一分鐘就能完事的。在黎池行禮期間,隨侍在皇帝身邊的張忠抄手垂眼,隱在恭順眉眼之下的眼珠,在恭敬而鄭重地行禮的黎池,與神情中滿意更甚的皇帝之間,轉了個來回。
“臣見過二十一皇女。”既然皇女出聲招呼了,黎池也就恭敬地行禮。
“黎大人出京兩年又五個月,如今終於是回來了?”
在外兩年多,黎池曬黑了些,也瘦削了些,臉龐輪廓較之以前的溫雅俊美,更顯了幾分清俊陽剛。
黎池向來遵禮守矩,言語神情恭敬無比,“幸得陛下和皇女掛心,臣得以完成身上使命,平安回京來。”
“黎大人在羊城,可是見到許多稀奇玩意?之前王兄給我送了一個懷表,說是黎大人獻給他的。”
黎池眼睛盯著地上,心念流轉間,想到:‘小孩子喜歡稀奇玩意兒,再正常不過。‘
黎池向來溫和帶笑的臉上,笑容禮貌性地加深些許,“臣此次回京,帶了不少自西洋來的物件玩意,懷表、鐘錶也有不少,待臣獻給陛下之後,您可趕緊去向陛下討要,應能找到您喜歡的。”
“真的?!太好了!“
”父皇已經封了我為明陽公主。本來及笄時才冊封的,不過早點冊封也好,以後就不用稱呼我為二十一皇女了。”如今的明陽公主又補充道。
黎池依著見公主的禮儀,屈膝跪下,重新叩見過,“臣見過明陽公主!”
明陽公主的聲音急了,“免禮!免禮了!不是已經見過了?做甚還叩拜我?”
雖在這現場,能算主子的只有他與明陽公主兩人,但隨侍在側的太監宮女卻也有十來個,如何能失禮?
黎池起身後,再次垂首恭立,笑著答道:“之前是見二十一皇女之禮,這次是見明陽公主之禮,並無衝突。”
“明陽,回去了。”明陽公主正欲再說話,從乾清宮出來的施妃就出聲喚道。
黎池尋著施妃聲音傳來的方向,轉身行禮道:“臣見過施妃娘娘。”
這位二十三歲就已入閣的黎和周,如今已是功績赫赫,又是兒子的得力支持者。施妃自然是很喜歡的,連忙說:“免禮,黎學士不必多禮。剛才陛下估摸著黎學士已經到了,吩咐本宮,若是出來碰見黎學士了,就讓本宮順便叫黎學士進去呢。”
“陛下召見,臣就告退了。”黎池又向施妃和明陽公主一施禮,這才告退往乾清宮裡走去。
……
“明陽,人都已走了,再看也無用。”施妃牽起女兒的手,嘆道:“收起心思,怪只怪你沒早生十來年,如此他若六元及第時還未娶親,你們還有一絲希望。”
“女兒明白。”如今的明陽公主,早已不復與黎池初見時的圓團可愛,已有了幾分少女的青澀美麗。
“父皇起用了畢家,想必女兒的歸宿,已經是定在畢家了的。這樣於王兄,也是有好處的……”
第175章
貞文帝已過五十知天命的年紀,精力大不如從前,他似乎已然到了風燭殘年之際。
雖並未明言昭顯,但貞文帝的言行處事之中,已透出幾分信奉‘神仙果位‘的跡象來。一些經年老臣,已經察覺出來幾分了。
所幸,皇帝不是沉迷修仙煉丹,追求長生不老,而是信奉‘輪迴轉世‘、‘神仙果位‘、‘功過輪迴‘……
如此一來,皇帝為追求功德圓滿,只會想要比以前做得更好,以求在凡間歷練的這一世能完滿無缺,逝世後能回歸神位。
事實上,也確是如此。自從貞文二十年冬季大病一場之後,貞文帝較之以前,反而更加勤勉政事、銳意進取了。
貞文帝原先就是一個明君,腦子又並未病得糊塗。如此情況下,這幾年的朝野,甚至重新煥發出生機來,頗有幾分貞文帝初登基那幾年的景象。
……
黎池離京近兩年半,如今歸來初次面見皇帝,覲見禮儀這些,他是沒有忘記的。
因為久未拜見皇帝,黎池為表思念和尊敬,進入乾清宮之後,就對皇帝正經地行了三跪九叩大禮。
“臣黎池,拜見陛下!”
三跪九叩大禮,是最敬重的禮節,拜天、地、君、父、師可行。然而這樣的大禮,在大燕平常是不用的,即使平時上早朝,也只是五拜三扣之禮。平常只有在冬至祭天,元日大朝會時,才會行此大禮。
然而,似黎池這樣離京多年後,回京面見皇帝的,是要鄭重行禮的,以表示臣服和忠心。五拜三扣之禮,或者三跪九叩之禮,都可以行,全憑自己選擇。
黎池選擇的,就是三跪九叩的大禮。
離京兩年多,黎池的溫雅氣質之中,又歷練出了兩分鋒利陽剛,較之以前的溫雅俊美,倒不好分出高低。
但是,如今多出來兩分鋒利陽剛的黎池,同樣神情尊敬且誠摯的情況下,向皇帝行此大禮時,額外增加了一些‘行出由衷‘的光環。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好比一個精兵與一個將軍,將軍的臣服比之前者的,要更加令人有成就感。
行三跪九叩的大禮,不是幾十秒或一分鐘就能完事的。在黎池行禮期間,隨侍在皇帝身邊的張忠抄手垂眼,隱在恭順眉眼之下的眼珠,在恭敬而鄭重地行禮的黎池,與神情中滿意更甚的皇帝之間,轉了個來回。